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粤北一个晚更新世复合洪积扇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产出位置及特征 在广东省汕头市达壕半岛的最东端、于山前至滨线长宽均不足500 m的范围内,分布着一个扇形形体完整、顶点标高只有80 m、轴向东西,扇面坡度10~15°、主体为12°、倾向东的洪积扇体.  相似文献   
112.
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东段中生代南北向伸展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发育了延伸大于300 km、东西走向的拉配泉断裂,为南倾的正断层,局部倾角可以低至30°以下。断层中段表现为30~50 m厚的韧性剪切带,发育有较好的糜棱岩组构和矿物伸展线理;东段和西段以碎裂变形为特征。断裂带内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香肠构造、不对称褶皱和次级脆性和韧性断裂,都指示了上盘向南的正滑移剪切方式。两方面证据控制了拉配泉断裂的活动时代。首先,拉配泉断裂上盘局部产出早-中侏罗世沉积地层。侏罗系地层中的砾石,特别是其中的含叠层石硅质灰岩和紫色石英岩,可以与断裂下盘的岩石相对比。早-中侏罗世地层可能为拉配泉断裂之上的伸展盆地沉积。其次,拉配泉断裂下盘岩石的40Ar/39Ar热年代学分析给出2个明显的冷却事件。较老的事件出现在约220~187 Ma之间的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而年轻的事件出现在早白垩世的晚期(约100 Ma).约220~187 Ma之间的冷却年龄在拉配泉断裂下盘岩石中普遍存在,代表了拉配泉断裂正断作用的主要阶段。约100 Ma时,断裂东段的正断作用再次活动,该事件可能被南倾的恰什坎正断层运动所叠加而增强,并与拉配泉断裂的东段合并。这2条断裂具有共同的上盘向南的正滑移运动方式。青藏高原和东亚其它地区的中生代伸展作用可以归结为特提斯洋向北和太平洋向西俯冲形成的弧后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刘健  姜晓轶  范湘涛 《海洋通报》2014,33(2):235-240
从数据模型和数据可视化这两方面对近10年来的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海洋环境信息的可视化研究呈现出"从2维到n维,从数据可视化到面向知识发现的可视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对海洋要素可视化表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三维+时间维"的四维时空过程可视化表达,对海洋环境多维数据表达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基于海洋环境多维时空数据模型,结合信息可视化中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挖掘方法,建立面向知识发现的海洋环境数据多维可视化环境,挖掘多维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4.
长江口3 种贝类碳、氮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季长江口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光滑河兰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参数,并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3种双壳贝类的碳、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1)3种双壳贝类从滤食藻类中摄取的有机碳源主要通过呼吸代谢消耗、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少部分随排泄代谢产物流出,余下的碳主要用作贝类自身的生长。缢蛏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碳)=20.17F(粪便碳)+50.05R(呼吸碳)+9.86U(排泄碳)+19.92P(生长碳),河蚬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31.29F+37.40R+5.05U+26.26P,光滑河兰蛤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4.13F+33.08R+11.05U+11.74P。(2)由于贝类在呼吸代谢中没有氮排放,故3种贝类的生长氮占总摄食氮的比例较碳大。因此,缢蛏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摄食氮)=28.22F(粪便氮)+49.38U(排泄氮)+22.40G(生长氮),河蚬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5.05F+23.99U+30.96G,光滑河兰蛤的氮收支方程式为100.00C=46.97F+32.95U+20.08G。  相似文献   
115.
静止气象卫星的快速区域扫描是监测不同天气过程的有利手段。以获取的风云静止气象卫星快速区域扫描数据为基础,选取2011年台风梅花(1109)及2012年台风海葵(1211)的观测数据,采用Hovm(o|¨)ller分析图、变异系数等参数,研究不同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台风云系结构特征参数监测的敏感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可见光通道10 min观测时间间隔配以1.25 km空间分辨率可以很好地反映云系演变特征,在相同观测时间分辨率条件下,降低空间分辨率会对云系结构特征的提取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空间分辨率条件下,观测时间分辨率的降低对云系结构及演变特征的分析影响较小;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说明云像元特性在60 min的观测时间间隔下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以60 min为观测时间间隔将会失去较多的云像元变化特征。水汽通道不同观测时间的变异系数差值小于红外通道1,说明云像元在红外通道1的特性演变对观测时间的敏感性高于水汽通道,提高观测频率可获取更多的云像元红外通道1的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116.
先对军事气象海洋环境数据库现状进行分析,说明标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军内现有的数据库建设情况,制定出技术路线和方法,构建了军事气象海洋环境数据库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117.
提出一种三维散乱点云的Voronoi拓扑近邻点集查询算法,该算法改进R*-tree建立三维散乱点云的空间索引结构,采用动态扩展空心球算法获取样点的k近邻点集,通过偏心扩展和自适应扩展获取样点拓扑近邻参考数据,生成该局部点集的Voronoi图,查询样点Voronoi邻域获取样点拓扑近邻点集。通过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及相关实验,证明该算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取任意复杂散乱点云的Voronoi拓扑近邻点集。  相似文献   
118.
刘健 《地质学报》2011,85(10):1585-1612
东南极西福尔丘陵东南侧分布着长约20 km带状冰碛物,这些冰碛物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少量与该地区高级片麻岩的基岩显著不同的沉积岩砾石.根据冰川流动方向可以推测它们来自西福尔丘陵的东南侧的冰盖之下.对其中8个具有代表性的沉积岩砾石样品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试,其U-Pb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在2410~2...  相似文献   
119.
白云鄂博矿床基底岩石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健  李印  凌明星  孙卫东 《地球化学》2011,40(3):209-222
白云鄂博裂谷带发育于古老基底之上,并在裂谷带中形成了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但是由于古老基底在白云鄂博矿区出露较少,研究工作开展不多.本研究对象是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云鄂博地区宽沟断裂东段被第四纪沉积层覆盖的冲沟中的基底片麻岩.主元素特征是,SiO2含量介于47.07%~79.10%之间,低钛,低钙,Al2O...  相似文献   
120.
废黄河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斌  周良勇  刘健  王凯 《海洋科学》2011,35(5):73-81
根据2006年废黄河口海域的悬沙、流速、流向的观测资料,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连续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悬沙资料,对悬沙质量浓度与潮流之间的动力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潮流以往复流为主,离岸越远,旋转性越强;涨潮流流向以SSE为主,落潮流流向以NNW为主.悬沙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