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403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低剂量电离辐射(中子,α,β,γ,Χ射线、微波和激光)照射生物的细胞及机体,可使其当代的生命力、生理和生化等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种作用被人们称之为低剂量刺激效应。 低剂量刺激效应及应用早已为国内外所瞩目。早在Χ射线发现不久,不少生物学家便开  相似文献   
342.
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论述了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中的新进展。包括各种新开发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新技术,将淡化、制盐、电解和吸附相结合的海水综合利用新工艺,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的资源和节能集成技术。为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43.
本文利用1957~1986年间的调查资料,对胶州湾温、盐度的日、年和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湾温、盐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温度年变化较规则,可分为湾顶、湾中和湾口3种类型;盐度年变化较复杂,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密切相关。1980~1986年,胶州湾温、盐度出现了一个低~高~低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过程与山东沿岸温、盐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344.
全国首次海洋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最近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7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345.
台湾海峡的底层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主要根据1984年2月—1988年9月在南起21°49′N,北至27°00′N的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投放“人工水母”的结果,并结合实测底层流资料,对台湾海峡底层流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台湾海峡区的底层流一年四季都向东北方向流动;在海峡西侧的福建沿岸一带,存在着底层流的向岸流动现象;海峡东侧,底层流主要顺台湾沿岸向东北方向流动;台湾海峡的底层流在北上进入东海后,其主体仍继续沿东北方向流动,在27°00′N,122°00′E附近与来自台湾东北侧的黑潮水(黑潮次表层水)相汇,并继续北上。  相似文献   
346.
提倡争鸣     
该文发表于人民日报10月3日3版.本刊认为,作者虽然是从生物学界的学术问题谈起,但所涉及的问题,对当前整个学术界皆有现实意义,现摘要转载于此,供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347.
黄河三角洲北部潮间带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64-1976年在黄河河口区选取的两条潮滩断面水准测量和底质粒度分析资料,并对样品用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探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对黄河口南迁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开敞程度较高的断面,潮间带狭窄,水边线附近形成贝壳担,从高潮位到低潮位粒径变细、分选性变差,表现出波浪作用特征;在开敞程度较低的断面,潮间带较宽,由高潮位向中潮位沉积物逐渐变粗,再向下粒径基本不变,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分选变好,潮流作用较为显著。此外,两断面下部均形成了波浪侵蚀陡坎。这些特征说明黄河改道后,这晨岩滩波浪作用加强,其侵蚀效应已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48.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artnopectenyessoensis)为目前世界扇贝科动物中经济效益最高,产量最多的贝类。为此,作者进行了小量底播试验,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试验.底播苗种700000粒,1993年进行生产收获。经过18个月生长,壳高达到11.7cm左右,平均个体重189g,回捕率40%多,投入与产出比为1:17。在底播增殖基础上,进行了半人工采苗,1992~1993年共投放采苗袋1000000个,平均每袋采苗60~80粒,高者达到200粒/袋。l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49.
海洋里很多地方都有中层冷水(中层低温水)存在,它与海水中声波传播的特性以及鱼群洄游等关系密切,所以,很早以前就引起了海洋学者的重视。例如,早在1929年,H.H.Зyσo?就研究并解释了极地海区中层冷水的形成原因。1945年,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问题,指出:“中层冷水是由冬季垂直环流和夏季海洋表层的加热而形成的;它在春、夏季节出现于盐度垂直梯度极大的中、高纬度海域”。由于海洋学者们的努力,目前关于大洋和深海中中层冷水的特征及其成因,已研究得较为清楚。 东海西北部(28°-32°N,124°E以西)海域,位于陆架区,对这一海域的水文状况,特別是关于水团分布和跃层现象等问题,近二十余年来已进行过许多研究但对中层冷水则研究尚少。毛汉礼等在研究中国近海温、盐、密度的跃层现象时曾指出,在江浙外海水域。于2-4,5月间出现逆温跃层。从实质上说,这已涉及到本文所讨论的中层冷水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60年的调査报告中曾指出,在东海西北部海域存在着温度较表层和深层为低的中层低温水。1961年“金星”号调查结果证实,在东海西北部的广大海域内,存在着温度较其上、下层为低的水层;根据这次调查资料写成的调查报告,将其称为“中层冷水”,并认为:“中层冷水主要是由于南黄海冷水分支南下时,其上层受长江冲淡水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水温增高,而深层则受到北上的台湾流水的抬托而形成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层冷水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金星”号于1962-1964年的春季,又相继进行了几次专题性的调查。 本文根据1958-1965年间的有关资料,试图对东海西北部海域中层冷水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其成因。  相似文献   
350.
根据长江口南汇近岸水域17个站的水文泥沙同步观测资料,阐述了该水域近底层泥沙的流速、悬沙浓度的分布和变化。经无量纲潮流动力值的计算表明,研究区存在一个包络南汇边滩先向东南继而向南延伸的舌状高能量区,与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一致。通过对悬沙运动和涨、落潮周期流向的分析,揭示了长江口向杭州湾底层泥沙输移的规律,其底层泥沙输移主要集中在低潮位时段,输移时间约占潮周期的36%,其中以南汇边滩向杭州湾输移的时间为最长,大、小潮都在5h以上,与其相关联,在芦潮港水域下层存在着一股东西向的高悬沙浓度的水体。据盐度、潮流、悬沙浓度等要素,并结合絮凝沉降分析得出,南汇边滩的沉积强度是潮滩>潮下带>深水区;边滩舌尖前缘水域的泥沙沉积时间与水体出现向东偏南或向西流的时间一致,这可视为近年来南汇水下沙嘴向东偏南伸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