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982—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登山科学考察进行于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地区,计有22个单位,26个专业,100余人次参加,可说是一次规模相当宏大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 这里所指的南峰地区是以南峰为中心,北至易贡—倾多一线,东为倾多—波密—金  相似文献   
162.
刘东生 《地质通报》2007,26(9):1070-1071
祝贺《程裕淇文选》的出版、发行。这部包括上、中、下3卷共2430页的大部头文选,题材广阔,内容精辟,印刷华美,不仅是一部地质科学研究的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难得的、出自一位地质学家的、近代中国地质事业发  相似文献   
163.
Episodic dune formations during the Quaternary are found in many deserts of China.The causes of desert expansions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are not the same. Desert extension atabout 1.1 and 0.9 Ma ago were the response to the active tectonic movements, whereas the de-sert evolutions on the ten-thousand years time scale were the response to the orbital scale climaticchanges. Spatial scale studies on desert evolution indicate that desert margins shifted greatly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and the Holocene optimum, its changing from 125°E of theLGM to 105°E of the climatic optimum. Historical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emiarid China is not a re-sponse to climate drought but largely associated with the human impacts (mainly over-cultivation)since about 2300 years ago, which leads to the reworking of the underlying LGM sands.  相似文献   
164.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一流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也许要比纯智力成就的意义更为重要。”这是爱因斯坦这位第一流人物在纪念另一位第一流人物玛丽·居里夫人时所表达的看法。他对一个科学家的“人生价值”观。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 ,就是因为人能认识和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生命虽然有限 ,但他的成就不受环境的束缚 ,不因时间而被遗忘。我们学习前辈科学家的人生价值观的意义在于 :它是一种不自觉地启动人们超越和创新 ,创造“奇迹”的巨大的潜力。可能爱因斯坦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期对裴文中和李连捷两位院士为我国第四纪科学发展所…  相似文献   
165.
做科学的主人——纪念贾兰坡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兰坡院士 ( 1 90 8~ 2 0 0 1 )逝世的消息传来 ,使人感到中国的周口店学、中国旧石器与贾兰坡先生在查找北京人头骨的有关资料相关的古人类学研究的历史又翻过去了一页 ,结束了中国地质古生物学 ,特别是脊椎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时代。那是光辉的一页。周口店这座山和洞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是我们科学家的圣山。它培养了几代第四纪地质古生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虽然我们对它的研究还未结束 ,但长眠在那里的贾兰坡院士可以为自己满怀荣誉和人们的爱戴回到了他开始奋斗一生的地方而得到更好的安息吧 !1 989年贾兰坡院士在他第一次大病住院回来…  相似文献   
166.
中国北方黄土区C-3草本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生长在我国北方黄土区的367个C-3草本植物样品进行了碳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北方黄土区C-3草本植物δ 13C值分布区间为-21.7‰ ~ -30.0‰, 平均值为-26.7‰; 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区的C-3草本植物δ 13C值分布集中, 在-24.4‰ ~ -28.5‰之间, 平均值为-27.5‰; 而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的C-3植物δ 13C值变化范围在-21.7‰ ~ -30.0‰, 平均值为-26.2‰; C-3植物的δ 13C值在黄土高原中部的半湿润气候区比黄土高原西部边缘半干旱-干旱气候区显著偏轻. 年降雨量是造成这种显著偏轻的主要原因, C-3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随着年降雨量的减少而变重, 在我国北方黄土区年降雨量每增加100 mm, C-3植被 δ 13C平均值将偏负约0.49‰左右.  相似文献   
167.
北京东灵山的全新世黄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灵山(40°02′N,115°27′E)为北京地区最高峰,海拔2303m。该区曾是过去研究清水和马兰地文期的重要地点,根据附近百花山顶部下限1990m古石海的存在,崔之久等[1]认为在晚更新世晚期北京西山处于冰缘气候环境,此外,前人还曾对该地区表层土壤的黑色磁性球粒[2]、表土花粉[3]进行过研究,但对于全新世黄土的报道很少。作者等最近在东灵山海拔1641m的九龙洼发现出露较好的全新世黄土剖面多处,剖面大致处于华北第二级古夷平面的高度上,这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发现的分布最高、发育较好、保存较完整的全新世黄土剖面。  相似文献   
168.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是当前地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活动之一,其核心项目“古全球变化(PAGES)”的主要目标是研究过去的全球变化问题。而PANASH计划(南北半球古气候计划)是当前PAGES活动的焦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三个PEP(极地—赤道—极地)大断面,建立气候变化的序列和相位关系。文章对PANASH及其三个PEP项目的主要科学目标和科学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它们共同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我国是PEP-Ⅱ断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方面研究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PEP-Ⅱ的工作。组织好该方面的研究是我们重要的国际科学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69.
五十万年来毛乌素沙漠的变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古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毛乌素沙漠至少在0.5MaB.P.就已出现,但也并非从其出现之初就持续至今。沙漠-黄土边界带的风成沉积所记录的沙丘活化和固定的多次转变是第四纪时期毛乌素沙漠对气候振荡响应的结果。五十万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石峁剖面记录了13层古风成砂,代表了13次沙漠大规模的南侵。沙漠的南侵不仅可以发生在冰期鼎盛之时,同样也可以发生在间冰期中的寒冷气候幕出现之时。此外,鉴于沙漠-黄土边界带具有气候敏感性的特点,石峁剖面的地层记录还表明了第四纪时期不仅有冷期与暖期的多次旋回,而且冷期和暖期发生时还有次一级的气候波动。  相似文献   
170.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4,14(2):106-114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他一生工作涉及地质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除了在古生物地层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外,他还是我国第四纪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他回国后早期的研究工作很多是第四纪研究课题,如1932年对大同火山的研究。这些成果至今仍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的重要文献。晚年他再次赴大同火山区考察(1975年),以第四纪研究为他毕生最后一次野外工作。尹赞勋先生关心和支持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和它的活动,他倡导中国第四纪研究人员与国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中国第四纪能在今天走向世界,得益于尹赞勋先生的教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