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今年是尹赞勋院士诞辰100周年,以此文来纪念尹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所做出的功绩.尹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地质学家之一,他博学多才,不仅仅在古生物学,而且还在地质学的其他分支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第一个在法国学习古生物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而且他还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第一个发掘和研究了中国洞穴沉积以外的第四纪地层和化石;他对大同火山、镜泊湖、北京房山云水洞的研究都是原创性的,成为后世研究的楷模;他主编的中国地层表和中国地层表续编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必读书籍.此外,尹先生是第一个向中国介绍板块构造的学者.尹赞勋先生始终认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他帮助和鼓励年轻人学习,并且与他们分享他自己的资料和观点.我认为尹赞勋先生不仅仅是地质学家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他同时代学者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2.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4,24(4):369-378
第四纪环境这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横截面,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最新一章,它是一门探索时间的科学。环境问题是关系人类社会的全面问题和应当涉及的人类未来的现实问题,它要求第四纪环境工作者思考自己的科学问题时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所以它又是一门属于人的科学。从国际上看,“Science”和“Nature”两杂志都在2003年度的科学进展中把环境中古气候变化研究列为年度的进展。而在国内,从1999~2003年5年来地质大调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其中有10个方面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4项是直接与第四纪环境有关。地质学目前正在进行学术上的转型,从单一的地质问题研究向综合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转变,从主要提供资源保障向资源和环境保障并重转变。这种转变把第四纪环境研究从学术水平上被提升到社会需求水平。这要求它积极考虑最近诺贝尔奖获得者P.J.Crutzen等科学家所提出的“人类世(Anthropocene)”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作者提出,“人类世(Anthropocene)”是研究大约10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构成的地球系统的变化及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性。这一研究在中国已有了很好的基础和开端,但还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发展的需求,所以第四纪环境工作者还应像开拓者一样,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43.
文章是斯文·赫定在1933年为纪念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百年诞辰而作,介绍了李希霍芬在中国有关地层、黄土、构造、地貌等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原文为英文,发表于《中国地质学会会志》(BulletinoftheGeologicalSocietyofChina)1933年第12期,315~321页。值李希霍芬逝世100周年之际,承刘东生院士推荐,请潘云唐译成中文,刘东生亲自校对,在本刊重新刊登此文,以纪念这位对中国地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和中国地质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4.
洛川黄土微米级至纳米级物质颗粒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惟熙  刘东生 《地球化学》1995,24(4):327-333
以洛川黄土剖面为对象,应用碎形模式和分形理论进行颗粒分布特征研究,获得了S1层位古土壤微米级至纳米级粒子数、单位表面积、质量、表面积、粒子数积分量等与粒径关系的一组关系曲线。S0、L1LL1、L1LL2、S1、L2等层位全岩样品比表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各层位全岩样品颗粒比表面积由小到大的递变次序与样品层位所反映的气候由冷至暖的递变次序恰好一致。呈现了一种新的可能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S1  相似文献   
145.
海洋地质学是海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通过海洋沉积物研究第四纪气候与环境问题又是海洋地质学的部分研究内容。现在,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已设立了海岸线分委员会和珊瑚礁分委员会。国内许多单位都做了不少海洋及海岸的工作,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内的海洋所、南海所、地质所、地球化学所等。  相似文献   
146.
在地层学研究中, 中国第四纪陆相沉积基本上可划分为四种成因类型:河湖相沉积、土状堆积、山麓砾石沉积和洞穴堆积。泥河湾层是下更新统的典型剖面, 它是一套河湖相沉积, 以其含维拉弗朗动物群而闻名。中更新统典型剖面是周口店洞穴堆积, 1929年在这里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Homoerectus pekinensis)头盖骨。  相似文献   
147.
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第四纪地层和更新统上新统界线的划分, 过去已作过不少研究。杨钟健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发表论文, 把中国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洞穴、砾石、河湖和土状四个堆积类型进行对比, 以含有与欧洲维拉方期(Villafranchian)动物群的泥河湾组(三门组)作为下更新统, 而得到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48.
中国黄土区第四纪脊椎动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黄土研究中,脊椎动物化石一直具有重要地位。二十至三十年代,杨钟健、德日进、裴文中等对黄土中脊推动物化石做了比较深人的研究,为黄土地层划分奠定了基础。1962年,刘东生、张宗祜根据山西隰县午城剖面的脊推动物化石及地层的不整合关系,划分了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而后,刘东生等在“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和“黄土的物质成分与结构”等著作中,对黄土区的脊椎动物化石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9.
高分辨10Be记录与黄土地层定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承德  易惟熙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4,14(3):203-210,211,212,213
利用B/M地磁极性倒转层位0.73MaB.P.时间参考点,通过黄土剖面10Be变化曲线与深海SPECMAPδ18O变化曲线匹配拟合,求得洛川黄土剖面0.75Ma以来的相对连续时标。时标精度约5000—10000a。由于0.15Ma以来洛川剖面加密取样以及10Be、δ18O两曲线之间更好的相关性,10Be相对时标精度与SPECMAPδ10O时标精度大体相同,即3000—5000a。各时期10Be通量与黄土堆积速率之间存在十分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地层定年途径。黄土10Be记录35000aB.P.处的Raisbeck峰可被用作地层时间参考点。黄土10Be/(26)Al值、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10Be/(26)Al值以及“就地”成因10Be浓度等均可望应用于黄土地层精确定年。  相似文献   
150.
宇宙成因核素10 Be(半衰期1.5Ma)不但是古环境变化的示踪剂,而且具有确定地质年龄的能力。80个全岩样品的10 Be和化学分析数据表明,黄土高原约6Ma以来的红粘土和黄土序列中年龄校正的10 Be浓度与沉积物粒度和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建立的10 Be浓度与化学指标的经验回归线性模型,可以估计红粘土和黄土形成时的10 Be浓度,确定红粘土和黄土形成的10 Be放射性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