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满洲里—绥芬河高精度实测的重力异常及其数据处理的结果,并结合地震资料,通过正演模拟后建立了剖面地壳分层结构的模式;同时对剖面内莫氏面的形态及有关断裂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重力模型数据进行Butterworth滤波处理,发现该方法对高频噪声具有很好的滤波效果。对Geosat和ERS—1卫星提供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网格化和Butterworth滤波处理,得到中国南海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值为-42~89 m Gal。经与GRACE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更好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23.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红  刘万崧 《吉林地质》2004,23(4):137-143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系列工具软件为开发平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可视化技术,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进行城市震前、震时、震后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为提高城市综合防震能力提供有效手段。文章采用了系统化设计思想,阐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基础数据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4.
用重力三方向小子域滤波解释伊通盆地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伊通盆地的断裂系统, 前人主要研究了边界断裂和盆地内的2号断裂的性质.为了精细地解译盆地内其他断裂的基本性质, 利用重力场小子域滤波及三方向小子域滤波技术圈定了14条断裂的平面位置, 给出了伊通盆地平面断裂构造格架并描述了主要断裂的重力场特征.在与其他地球物理资料(4条地震剖面和4条电阻率断面) 的对比分析中, 除证实了已有的断裂外, 还验证了利用三方向小子域滤波技术最新发现的一些断裂, 证明了该方法技术的有效性.阐述了14条断裂的基本性质, 重点研究了盆地内中央断裂的存在性和基本性质.指出中央断裂是与盆地东南缘和西北缘两条断裂同期形成的主要控盆构造; 2号断裂向西与西拉木伦断裂相连, 盆地南部(2号断裂以南) 基底与华北板块有关, 北部则属于东北微陆块复合基底.   相似文献   
25.
在对重磁场正演方法和科学计算可视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物理地质模型的重磁场三维正演及可视化的实现基础和思路 ;简述了将重磁模型正演算法与可视化算法有机集成 ,从而实现重磁场物理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建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借助"3S"技术,以水蚀荒漠化的形成机理为切入点,利用美国侦察卫星和SPOT6卫星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吉林松原地区近50年来的水蚀荒漠化在不同驱动因子扰动下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69—2015年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增加面积为11.09km~2。降水量、坡度及岩性是影响该区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7.
综合利用7条地学断面(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3种因素: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表明,壳幔物质密度不均匀和莫霍界面超伏造成该带的重力异常,地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产生了该重力梯级系列地球物理特征。最后,探讨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成因机制,提出了以“挤”、“涌”为动力的“三结点模型”。  相似文献   
28.
中国大陆岩石GPS平台Geo TransGI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大陆岩石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工具型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和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地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探讨了了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无缝集成、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在理信息系统研制中的运用;并用实例证明了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9.
将GIS技术应用于传统的电力管理系统中,利用GIS管理空间数据的特点,实现GIS对电力系统的海量空间信息数据的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效益以及管理质量。结合德惠农电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利用SuperMap Objects(SMO)专业软件开发平台,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库和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30.
利用中国南海北部潮汕坳陷内首次获得的一条长250 km的重磁剖面数据,研究了潮汕坳陷地壳结构,定性分析了火山岩的分布及其属性。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估算了重力场源的位置及其深度,划分出陆坡北缘及东沙两个断裂带。根据断裂带切割深度,认定这两个断裂带均为超壳断裂,且都有岩浆上涌。应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计算了莫霍面深度。用滑动对数能谱分析和人机交互正反演方法计算出磁性基底深度。结果表明:潮汕坳陷莫霍面从西北方向测线起始点的25 km向东南方向抬升到终点的14 km,而磁性基底埋深从西北测线起始点的3.6 km向东南方向逐渐加深到测线终点的8.9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