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418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1.
兰坪坳陷上三叠统原油地球化学及有机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兰坪坳陷金顶矿区下含矿层产有多层稠油,储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的灰岩和角砾状灰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有机母质是多源性的,并以低等水生藻类贡献为主,沉积水体介质以还原性占优势,具有较高盐度,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一高成熟阶段,生物降解改造较为强烈。铅锌金属与稠油的共生、金属硫化物的有机生物硫特征、有机质富集地区矿化强烈等均表明有机质参与了金属成矿。按照不同世代有机质与金属成矿作用机理,本区有机成矿主要以配合作用及吸附、还原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612.
柏道远  文春华  黄建中  李彬  周芳春  张立平  陈虎  陈剑锋  陈旭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2-2022112012
幕阜山地区发育燕山期大型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或矿化体。尽管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伟晶岩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空间展布和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但地质构造对花岗岩和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作用尚缺乏研究。鉴此,本文通过跨幕阜山岩体接触带的多个地质剖面调查,结合区域地质和矿产发育特征,对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构造对花岗岩体、伟晶岩脉和接触变质带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以下主要认识:① 中生代—新生代早期,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盆地、中三叠世后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中期区域伸展与断陷盆地、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等7个构造阶段。② 幕阜山岩体边界主要受NW向、NE向和NEE向等3组断裂控制,其构造机制实质为岩体区断块和岩体外断块对岩浆侵位过程的控制。③ 岩体侵位构造可定性划分为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低侵位陡倾接触构造、高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和高侵位陡倾接触构造等4类,其中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对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最为有利。④ 控制伟晶岩脉(体)的构造包括层面或层间剪切面、逆断裂、岩体接触带等主导性控岩构造,以及走滑剪切破裂、膝折面等限制性控岩构造。层间剪切面主要形成于武陵运动,EW向和NWW向逆断裂、NWW向膝折面、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等形成于印支运动SN向挤压,NWW向右行剪切破裂形成于早燕山运动NWW向挤压;仁里地区构造的走向为叠加后期顺时针旋转后的结果。⑤ 受岩体接触带和不同类型与规模的面状构造控制,仁里地区自北而南,围岩中伟晶岩脉的规模自大变小、岩脉产状由简单变复杂,主要成矿元素由Nb—Ta Nb—Ta—Li—Cs变化。  相似文献   
613.
研究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对进一步开展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及指导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南营城组储层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两大类型,原生裂缝主要包括冷凝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裂缝为火山岩及其原生裂缝系统受后期构造运动、溶蚀、风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各类裂缝。构造裂缝的走向有多组,且以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其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受断层和火山岩相控制。构造裂缝的形成具体包括5期,其中主要为3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明水期及古近纪和新近纪以来。结论认为,构造裂缝普遍规模大、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构成了营城组储层中最主要的渗流通道,对气藏渗流和开发特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14.
为了解决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带古近系沙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效果差、精度低等问题,在储层“四性”关系分析,测井系列优选,测井曲线标准化,岩电和核磁共振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参数及流体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的方法对储层流体进行识别与评价.沙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四性”关系复杂,测井解释模型相关系数高,在0.75~0.95;重叠图法可以定性区分高阻油层与水层,Iwa-Φ及Ia-Iwa交会图版可以有效区分油层、油水层及水层,公式法可以定量划分油层、油水层、水层,计算出三者的含水饱和度区间分别为35.5%~91.4%、60.5%~96.5%、77.2%~90.9%,束缚水饱和度区间分别为30.3%~89.9%、58.2%~90.1%、62.1%~64.4%.本次流体识别及评价精度比原方法提高了25%,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15.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特点,提出用人工编写图幅坐标计算程序,计算出裁切图幅的坐标和图号后再导入到Erdas软件中进行批量裁切的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处理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适用于多种坐标系统和比例尺的优点,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16.
基于双目分光立体视觉原理,基于SkyLine Explorer Pro设计了一套偏振光分光式实景三维观测系统,对左右视场方位和视点基线控制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立体浏览程序,可在双投影仪或双屏立体显示器支持下佩戴偏振光眼镜进行真三维体验,该方案具有实现简便,成本低,立体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17.
常象春  梁吉学  崔晶  王涛 《沉积学报》2018,36(1):206-214
利用GC、GC/MS分析技术,对水驱开发的曲9油藏进行了原油饱和烃馏分的动态变化对比。研究表明,随着水驱推进,在9个多月的动态监测中,原油饱和烃馏份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逐渐升高的有饱和烃相对含量、C15-RD/C15-D、C158β(H)-D/C168β(H)-HD、TTs/17α-H、RS/17α-H等比值;逐渐降低的有芳烃相对含量、轻重比参数∑nC21-/∑nC22+、∑nC14-/∑nC15+;基本保持稳定不变的有异构烷烃比值Pr/Ph、iC18/Pr、iC18/Ph,萜烷比值C21/C22TT、C24/C23TT、∑C19-26/∑C28-29TTs、C30*/C29Ts、C35R/C34R、Ol/C30H、G/C31R、C3122S/(22S+22R)、C30M/C30H、Ts/(Ts+Tm)、C29Ts/(C29Ts+C29H),甾烷比值C27-DS/C27-RS、C2920S/(20S+20R)、C29ββ/(ββ+αα)、C27-重排甾烷20S/(20S+20R)等;先升高再降低,或先降低再升高的分异变化的有Pr/nC17和Ph/nC18。水洗作用造成芳烃相对含量与轻重比的降低,生物降解作用引起了三环萜烷与规则甾烷相对藿烷的富集,二者虽然对相近碳数的异构烷烃、萜烷、甾烷比值影响甚微,却合力促使了补身烷参数的升高。注水过程中的色层效应进一步导致了饱和烃馏分的分异。  相似文献   
618.
河北坝上地区位于东亚季风边缘区和农牧交错带,季风强弱的变化深刻影响着该地区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了重建河北坝上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剖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以坝上地区安固里淖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湖沉积剖面植硅体的分析,并结合孢粉组合特征,恢复了安固里淖地区5 000 cal.a BP以来的气候演变历史.结果显示,在千年尺度上该区域气候总体呈冷干趋势,但在5 030~3 070 cal.a BP时期气候相对湿润,千年尺度上气候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在百年尺度上安固里淖地区经历了7次冷干事件,分别发生于4 500 cal.a BP、4 100~3 800 cal.a BP、3 500 cal.a BP、3 000 cal.a BP、2 100 cal.a BP、1 100 cal.a BP和800~270 cal.a BP左右,这7次冷干事件对应于东亚季风减弱阶段,主要受到了北半球高纬气候和太阳活动的共同影响.该区人类文明的演化敏感响应于气候变化,气候温湿期以农业文明为主,气候冷干期以草原文明为主.   相似文献   
619.
近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在各类大地测量著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国外学者名.调查研究发现,以中文语言撰写的大地测量学著作外国学者译名不统一现象十分普遍.通过梳理、分析外国学者译名的不统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以辞书、人名翻译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实际翻译实践为重要参考,给出了大地测量领域部分不规范译名的建议译名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620.
GPS-RTK技术同全站仪配合使用,能克服各自存在的不足,可在满足放样精度的要求下大幅度提高放样速度,实现优势互补,是当前工程测量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作业方式。结合公路工程应用实例,给出了GPS-RTK与全站仪联合作业流程,对两种放样方式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以供实际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