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北部湾经济区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查明经济区内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特征、背景条件以及成因等,本次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以及水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1︰25万环境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集成,对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梳理。目前需要引起关注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为断裂活动性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地下水污染、特殊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灾害以及海岸带相关环境地质问题。经济区内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较分散,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北部湾经济区内地震多沿断裂成条带状展布,主要发生在NE向和NW向断裂的交汇处,地下水污染呈点状分布,主要污染组分为氨氮和硝酸盐等,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南宁地区的膨胀土、沿海软土以及填海造陆地区的场地稳定性问题,地质灾害主要以经济区中东部的灵山、浦北及横县一带较为集中,沿海一带的海岸侵蚀和淤积、海水入侵和高位养殖引发的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咸化等环境地质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湿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绍文  周爱国  孙自永 《地质通报》2011,30(11):1757-1762
从湿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形式和湿地退化造成的危害3个方面分别提取筛选出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和后果指标,构建成完整的湿地退化调查指标体系(CSR模型)。从湿地退化对人类产生的压力、压力状态、人类的应对等方面提取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构建成监测指标体系(PSR模型)。综合调查指标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得到湿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对评价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湿地管理、湿地恢复和重建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防城港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探讨其成因机制十分必要。在充分收集并梳理前人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及植被发育情况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有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以崩塌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集中的6-9月;空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100 m,坡度在30-50°的斜坡区域,其中以海拔小于50 m区域最为发育,且多数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在地貌变化的结合部位。绝大多数灾害发育在侵入志留系连滩组、三叠系的花岗岩中,逆向斜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且与植被分布具有密切的联系。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斜坡结构、地质构造,外部因素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长江中游河湖湿地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选取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官山河流域等典型工作区开展了综合地质调查。从区域、流域尺度查明工作区主要水环境问题、评估官山河生态环境地质风险是项目主要任务之一,结果表明:(1)江汉-洞庭平原及鄱阳湖平原赋存区域性原生高砷、铵、铁、锰地下水,鄱阳湖平原发育高碘地下水;江汉-洞庭平原出现高磷地下水;Fe(Ⅲ)还原溶解是高砷、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过程,微生物介导的有机质降解是高铵、磷、碘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壤N、生活污水和化肥是鄱阳湖平原地下水硝酸盐主要来源;在洞庭湖平原,受污染的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增加了后者污染物载荷,潜在的导致地表水污染。(2)官山河流域地表水体总氮、总磷浓度多劣于Ⅲ类水质标准,导致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有机氮对总氮贡献较大;其子流域存在不同等级的土壤侵蚀、地质灾害、人为污染、饮用水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生境风险。上述成果提升了典型河湖湿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精度,为长江中游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支撑了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战略。  相似文献   
15.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  孙自永  余绍文 《地下水》2008,30(1):12-14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对于深入分析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揭示地下水的循环演化规律,进行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论述地下水系统的有关概念及划分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北典型内流盆地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为例,对地形地貌、区域地质背景及系统内含水层和水流场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依据,确定系统边界,划分地下水系统,划分出4级系统,包括2个地下水亚系统(二级系统)、4个子系统(三级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数据集为2017年在海南省龙门市幅开展的1:50 000环境地质调查的调查信息、水文地质钻孔、地下水采样及化学成分测试结果,包含机民井点221个,泉点21个,地表水点7个,水文地质钻孔10个,进尺808.77 m,地下水全分析采样点56个。调查点符合规范要求,钻探施工质量可靠,采样过程规范,测试均由符合资质要求的实验室完成,数据质量可靠。数据集可以真实反映该时段龙门市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并依托调查成果,为地方圈定1处地下水后备水源地,可有效缓解季节性缺水问题,为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认识是区域地热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运用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系统揭示了海南东海岸官塘地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地热储温度以及补给来源,构建了官塘地区地热水循环演化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Na型,其组分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溶解及深部CO2等气体;地热水主要受到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海拔约为1 122.2~1 569.4 m,并且地热水上升过程中与浅部地下水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混合作用.在考虑混合和蒸汽损失的条件下,深部地热水与冷水混合前蒸汽损失的质量百分比约为18.2%~25.2%,地热水温度为190.4~217.8℃,冷水混合比例可达到66.8%~80.8%.该地区地热水开发程度逐年提高,导致地热水水位大幅下降,使得浅部冷水补给量增大,这可能是造成该地区开采地热水温度下降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季节性干旱和突发事件引起的供水紧张与保障重大工程红塘湾海上机场建设的应急供水安全,在三亚地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从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应急水源地保障程度等方面开展红塘湾地区应急地下水源地论证评价工作.论证结果表明,本区水源地内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水质质量等级为Ⅴ级,超标组分为铁、锰及微生物.在考虑越流补给的条件下,红塘湾应急地下水源地按可采控制降深10 m可得应急供水量为3900 m3/d;3个月的应急期内可提供的总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为3.51×105 m3,在海岸线一带引起的水位降深小于0.039 m,不会引起地下水降落漏斗和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三亚红塘湾地下水源地能保证海上新建机场及周边近5.2万人3个月的应急供水需要,对于保障和服务红塘湾新建机场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梳理了支撑泛珠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的优势资源环境条件: ①富硒耕地资源优势显著,可有力支撑富硒产业发展; ②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总体优良,应急/后备供水保障能力强; ③地质遗迹类型较多,典型稀有,价值高,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④地热资源保有量大,有利于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 ⑤海岸带资源禀赋优越,但局部存在海岸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问题; ⑥矿产资源区域特色鲜明,海上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大; ⑦工程地质条件整体较好。指出了区内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局部存在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岩溶塌陷、水土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查明了珠江口土壤中硒含量高背景值是富硒大米形成的基础,探查了红层盆地压性构造带找水优势区域,研究了泛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绿色生态保持间的协调程度。这些进展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8年7月份降雨、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茎干水的D、18O同位素观测结果,分析了黑河中游临泽地区沙丘顶、底部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来源,确定了红柳、花棒、梭梭等沙丘植物的吸水层位及其对降雨和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发现:①土壤水δ(D)、δ(18O)剖面总体呈指数形式,局部受降雨事件入渗过程影响,土壤剖面的上界面受连续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