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对受地面沉降灾害影响的城市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因子叠加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存在着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人工干预较强,影响评估结果的问题。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分别对因子叠加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改进,根据各评估因子的分布与沉降分布的关联性定量地计算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本文利用改进后的三个模型:地理探测器--最大值因子叠加模型、地理探测器--加权因子叠加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分别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并与最大值因子叠加模型、加权因子叠加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总体评估准确度分别为75.23%、89.56%、76.38%,均高于未改进模型的60.51%、53.73%、65.05%。  相似文献   
22.
利用PCI-2声发射系统对四川芙蓉白皎煤矿煤岩展开不同围压(0、8、16、25 MPa)的声发射试验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围压下煤岩破坏过程的振铃计数率、声发射时空分布、声发射b值及破坏煤岩的损伤特性变化规律,为有效预测煤岩破坏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声发射现象能够较好地反映煤岩内部裂纹的扩展情况,围压对煤岩破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围压增大,振铃计数率平静期越长;单轴、三轴状态下振铃计数率高频段发生时段不同。单轴状态下声发射定位点均匀分布于煤岩内部,三轴状态下则集中分布于破坏截面。随围压增大,峰前声发射b值波动现象增强,可利用b值变化预测煤岩破坏。基于累计振铃计数、结合煤岩破坏应力建立煤岩损伤破坏模型,结合声发射振铃计数率、时空分布、b值及损伤变量可对煤岩有效破坏的前兆应力点进行预测。研究成果将为煤岩破坏的微震监测分析奠定基础。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23.
24.
影像融合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土资源部启动的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从中提取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作者近几年从事该项目研究与应用的实际,分别以SPOT系列数据、TM数据及QuickBird等中、高分辨率数据作为试验数据,进行影像不同融合算法试验,旨在研究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在动态监测项目中的应用,并对融合结果进行定性、定量两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适合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25.
桥梁的自动解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在影像分辨率为分米级、桥梁场景复杂、桥梁目标较小的复杂情况下,准确地进行桥梁目标的自动识别比较困难。在分析高分辨率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的统计特征和桥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桥梁自动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基于Weibull分布的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算法检测出潜在桥梁目标,然后基于Wishart-H-Alpha分类和形态学处理提取出桥梁场景区域,随后引入霍夫变换并利用桥梁的场景特征、几何特征和散射特征识别出桥梁目标。采用国产机载XSAR数据和美国AIRSAR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在复杂情况下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识别结果,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6.
一种新型的数码相机室内检校场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普通数码相机应用于摄影测量任务前的检验,提出了一种简易室内数码相机检校场的建立方法和流程。首先进行检校场地的建立,包括场地的选择、标志点的制作及其坐标的量测,然后对检校场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简易室内数码相机检校场能够满足普通数码相机应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的检校要求。并且,检校场建立简易,费用较传统数码相机检校场大大降低,是对传统大型室内数码相机检校场的改进。  相似文献   
27.
提出一种结合子孔径相关测度的时序高相干点探测方法,首先对时序SAR影像进行谱分解获得子孔径视图,通过时序子孔径相关测度进行强散射点筛选,然后分别根据振幅离差和干涉相位空间相关性,对目标点进行相位稳定性分析,探测出既满足强散射且在时间序列上散射稳定的高相干点。利用改进的点探测方法和短基线INSAR技术,对北京2003—2009年间40景ASAR影像进行相位建模,获取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典型地物时序沉降过程,研究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结果表明:相比已有方法,本文结合子孔径相关测度的高相干点探测结果更准确可靠;利用本文点探测方法反演的历史累积沉降信息,与水准结果一致,平均速率之差在3.69 mm/a以内,中误差为1.36 mm/a;研究区地面沉降最大速率达92.25 mm/a,空间不均匀分布明显,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呈分段的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8.
在综合分析评价了现有的道路网连通度指标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存在的局限性,即缺乏连通度时态变化信息。为克服这一局限性,从时态的视角对道路网连通度指标进行了全新的定义,结合道路网交通状况的时态变化,提出了一种能在时间上动态反应道路网连通度变化的指标——道路网的实况连通度指标,最后通过一个计算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道路网连通度的时态变化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9.
一种线状对象空间自相关测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状对象的定性属性数据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表达线状对象定性属性数据空间自相关的算法,构建了适合定性属性数据相似度表达的属性矩阵,提出了全局自相关系数、局部自相关系数的测度表达,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
LIDAR数据的过滤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滤是LIDAR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过滤的目的是把LIDAR数据分成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它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详细分析、研究了常用的LIDAR数据过滤方法,并对其中的最大局部倾斜度过滤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