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3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2002年3月19日沙尘暴爆发条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沙尘暴预报模式的输出资料,对2002年3月19~21日的一次特强沙尘暴过程作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沙尘暴由蒙古气旋后部冷锋锋生产生的偏西北大风引发。近地面风速的垂直切变和地面热通量的加大,都可使边界层湍流加强扬起地面沙尘。地面锋区附近风场的强水平切变,锋面垂直环流及锋后斜压转换的作用,将地面卷起的沙尘带到高空,引发强沙尘暴。  相似文献   
412.
基于空间基函数客观拟合的副高突变与多态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梅  张韧  何金海  薛峰  葛晶晶 《海洋学报》2010,32(10):6871-6881
为分析研究副热带高压异常活动的动力学机理,基于热力强迫和涡动耗散效应的大气偏微涡度方程,采用Galerkin方法进行方程的时-空变量分离,针对常规方法在空间基函数选择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提出了从实际资料场序列中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与遗传算法结合客观反演空间基函数的研究思想.通过对副热带高压位势场逐日时间序列的EOF分解,选择累积方差贡献超过90%的前3个主要空间典型场作为拟合对象,随后选择一组三角函数簇作为广义空间基函数,以该基函数与EOF典型场的误差最小二乘和基函数间的完备正交性构造双约束泛函,  相似文献   
413.
本文使用1979年5—7月FGGE—ⅢB资料和部份OLR资料及卫星云图,利用垂直积分(地面~300毫巴)的水汽通量矢量图,采用能够直观反映三度空间大尺度气流和水汽输送特性的分析方法,逐日地分析了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的分布与配置及其变化,发现大尺度的水汽输送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特点。文中描述了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期中各支不同来源的大尺度水汽输送气流强度和相互配置的演变,认为这是南北半球间和北半球中低纬间相互作用在水汽输送方面的反映。最后得出了几点具有天气学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14.
本文利用一个包含有各种非绝热加热作用、摩擦耗散以及大气湿过程的原始方程模式在有山脉的条件下模拟出东亚地区的季风经圈环流和两条强降水带,与实况比较一致。削减大气水汽含量、去掉积云对流过程和山脉所进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季风经圈环流对大气中的湿度场有很强的敏感性,且在120°E经度上这种敏感性比100°E上显著。积云对流过程的有无对于季风经圈环流的强弱有显著作用。山脉的存在对100°E上经圈季风环流的影响比对120°E上的影响显著,这可能意味着,这两个经度上的季风经圈环流的成因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415.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的印度洋—太平洋海洋热通量资料,研究了1989—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秋季降水与前期春季西北太平洋潜热通量年际变化的联系,并讨论了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前期春季4月西北太平洋(15°—30°N,150°—170°E)潜热通量与中国南方秋季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当前期关键区潜热通量偏高(低)时,则中国南方秋季降水偏多(少)。分析发现前期关键区潜热通量强弱主要由西北太平洋上空气旋性风切变造成,当前期4月关键区潜热通量偏大时,该关键区正处于西北太平洋上空气旋性风切变北侧大风区中,而在其南侧的赤道强西风使得日界线附近出现海温偏高。随后,次表层高海温伴随开尔文波东传,相应地其北侧的低海温伴随罗斯贝波西传,于秋季西传至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并激发出菲律宾反气旋,从而有利于热带洋面暖湿水汽向中国南方输送,使得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16.
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及其异常年海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7~2000年中国720站夏季(5~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并存现象进行研究,并定义了一个季时间尺度的旱涝并存指数(IDFC),再结合NCEP/NCAR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Reynolds海温资料,对该地区旱涝并存异常年的海气背景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异常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夏季旱涝并存异常年,西太平洋副高空间活动范围较大,同期东亚夏季风偏弱;在其前期6个月中,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海温显著偏高,另外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呈现上升趋势,对应着El Nino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所有这些为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并存现象的预测,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417.
Using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wind anomalies(SSTA and SSWA for short)of thetropical Pacific from January 1970 to December 1989,main spatial patterns of tropical PacificSSTA and SSWA coupling features in the transform course from the warm phase to the cold phaseof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cycles are discussed.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air-sea coupling patterns at the mature stage of ElNino(La Nina)are main spatial ones of tropical Pacific SSWA and SSTA coupling:(2)at themature stage of El Nino,the interaction of the anticyclonic anomaly wind,generated by the forcingof distinct meridional SSTA gradien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with theCalifornia cold current and SSTA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weakening of El Nino;(3)the secondsea temperature increase along the South American coast in the decaying course of El Nino resultsfrom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weakened positive SSTA in the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forced by anomalous west wind stress:(4)La Nina results from the joint effect of Walkercirculation,Ekman drift and negative SSTA in the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418.
利用1975 年1月~1987年12月NMC的850 hPa风场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在热带中东太平洋SSTA出现正异常前期, 北太平洋就已有异常西风存在。该地区的异常纬向风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取先西南后东南的折形路径向南传播。而且,阿留申海的SSTA也沿该折形路径向南传播  相似文献   
419.
The intense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East Asia/Pacific and snow-forced pattern teleconnections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terms of 43-year summer 500 hPa height data.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e 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summer teleconnections at quasi-4-year oscillation. The possible relation to ENSO cycle at such time scale has also been deduced.  相似文献   
420.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定义了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ILSTD),讨论了它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及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陆热力差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变化、强海陆热力差指数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多,长江、淮河流域明显干旱;弱海陆热力差指数年,长江,淮河流域降水又异常偏多。TLSTD的异常变化对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大气环流型具有较强的识别力,尤其是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与强度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