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8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0篇 |
大气科学 | 246篇 |
地球物理 | 374篇 |
地质学 | 1144篇 |
海洋学 | 254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33篇 |
自然地理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选取2010~2019年FY-2E静止气象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攀西地区南部24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活动特征及发生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出现在6~9月,6月出现频次最高,具有生消迅速、生命史短和空间尺度较小的特点;这类MCC主要初生于川西高原南部和攀西西北部,消亡于攀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其移动路径以西北东南向为主,时间上初生于午后,形成于傍晚至前半夜,消亡于次日凌晨至上午;MCC发展形成于高温高湿高能环境中,能产生较强降水的MCC的TBB值较低,在垂直结构上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显著的特点,高层的南亚高压脊线和中低层的切变辐合是其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攀西地区南部24h最大降雨量,可将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分为大暴雨型、暴雨型、大雨型和小雨型,大暴雨型、暴雨型和大雨型的影响形势相似,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中层位于低槽尾部区域,低层存在切变辐合;大暴雨型的南亚高压强于暴雨型和大雨型,中层的低值系统较暴雨型和大雨型南压明显,而小雨型在高层位于南亚高压东部脊线南侧的东北气流内,中低层的低值系统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992.
东亚地区应力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方法模拟欧亚板块东部(主要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三维构造应力场。计算中着重考虑东亚地区地形对该区地应力场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对边界条件的限制,以及岩石在漫长地质时期中体现的流变性质,并在线弹性解上叠加了静岩压力等因素。 对一系列的计算结果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1.除各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外,现代地形特征对东亚地区应力场分布情况有重要影响。 2.计算结果中,水平向最大主压应力轴走向在中国大陆地区呈辐射状分布,其中心大体上在青藏高原。随着与西部地区距离的增加,水平向最大主压应力值呈降低的趋势。应力方向和数值上的上述特征与震源机制解及原地应力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3.
为弥补传统线性化大地电磁(MT)反演方法需计算高阶偏导矩阵,对细节信息反映能力弱的不足,达到提高大地电磁反演精度的目的,本文尝试引入优化领域的智能优化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DE)实现大地电磁的全局优化反演.针对经典DE算法在进行全局寻优时存在收敛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从算子自适应及寻优策略集成方面对算法进行研究,提出改进差分进化(TDE)算法,并利用标准测试函数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证实了改进后的TDE算法具有寻优速度快、鲁棒性强、不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特点.并构建了基于TDE算法的大地电磁优化反演模型,通过理论模拟及实测数据对所构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TDE算法可有效提高大地电磁的反演的精度,具较好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994.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下午三时四十分,梧州市受到了一次飑线大风的袭击。瞬时最大风速达23.1米/秒,估计江面风力可达十一级或以上,这场大风,破坏力极大,一艘在江中锚泊的100吨起重船,被大风逆水吹走了六十米远。继而把一条《平乐镇102号》船压坏。陆上数株胸围为127厘米的大树被风吹折,当天中午我们增加了一次特殊的大风广播。在大风来 相似文献
995.
引言
复合型电源防雷器(SPD)是基于开关型空气间隙和限压型压敏元件零距离组合而成的防雷产品,它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适应窄小环境安装等优点。国内外此类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空间距离有限,需要多级防雷的场所,如加油站,电信基站等。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在维护“9210”工程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如节点机的DOWN、单收站系统的常出现的故障、100M网卡的安装及“9210”资料的备份等,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998.
高演化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成矿过程是复杂和苛刻的,涉及到岩浆- 热液过程热历史、岩浆迁移路径与成矿空间、侵位环境的过冷程度以及岩浆组分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等条件。而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是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综合体现,不论是伟晶岩区域分带还是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都反映了伟晶岩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岩浆的性质与形成环境,而这同时也赋予了造岩矿物在组构上的特殊性,形成遗传代码,对其进行解密,从而能够用于示踪与评估花岗伟晶岩的演化程度与成矿潜力。对于区域伟晶岩群的成矿潜力评估,由于含矿熔体在组分上的跨度较大,随着远离母体花岗岩体距离的增大,伟晶岩群演化程度增加,熔体中铁镁质组分以及Ca、Ba、Sr等碱土金属含量迅速降低,而挥发分、助熔剂组分、碱金属含量在残余熔体中逐渐增加,长石、云母与石英在类别和组构上产生显著变化;其中长石向钾- 钠端元演化,且钠长石相对钾长石占据主导地位,云母由黑云母向白云母以及锂白云母转变,石英阴极发光特征与晶体结构及微量元素成分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受矿物晶格的限制,长石的K/Rb、K/Cs以及云母的K/Rb、K/Cs、Nb/Ta等比值特征能有效区分不同矿化潜力的伟晶岩群。石英的阴极发光特征能够揭示其生长环境与历史,石英的Li、Al、Ti、Ge等微量元素组成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矿床,并提供关于岩浆演化和成矿过程的重要线索。伟晶岩内部分带的形成主要受成矿熔体规模、过冷度以及成矿空间的封闭性等因素的控制,但在初始熔体成分上可以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强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记录了完整的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石英、长石和云母在晶体形态、微观结构以及微量元素组成上都具有显著变化。弱分带型稀有金属伟晶岩(钠长石- 锂辉石伟晶岩)的造岩矿物组分在伟晶岩内部变化不大,其受构造控制明显,在空间上与贫矿伟晶岩之间可具有较大的矿物组成差异,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流动分异过程。而长距离(以更厚的地壳或大型拆离断层为标志)的熔体迁移正是形成超大型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的有利要素。 相似文献
999.
涟邵煤田已有多个矿区或井田进行过深部勘查,在对这几个勘查区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田深部勘查的特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最短距离的细胞图像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细胞图像的分析处理中,经常会遇到细胞聚堆的问题,即多个细胞粘连、重叠在一起.为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需要将聚堆细胞分离成单个细胞,虽然已有很多比较成熟的算法,但几乎每一种算法都有其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积和周长相结合,外加形状因子为约束条件的最短距离的分离算法来进行分离.其中主要叙述了算法设计思想及其实现,实验结果证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