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任贾文 《冰川冻土》1999,21(2):151-154
党河南山地区的气候以干冷为主要特征,但这里的冰川仍属亚极地型。目前雪线较过去粗略推断有所上升。对冰川表面雪层、冰川侧融水、冰川前河水和降水样品的主要阴、阳离子分析表明,地表水主要受地表物质成分所控制,化学特征为HCO3、SO4-Ca型,将降水和雪层中离子浓度与其它地区对比后认为,大气中离子来源主要为陆地,人类污染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2.
中国第3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圆满成功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任贾文 《冰川冻土》1999,21(2):97-98
  相似文献   
63.
对位于北极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lesund)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首个物质平衡年(2005/06年度)的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及其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并阐述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位置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净物质平衡分别为-0.44和-0.20m w.e.,年消融量分别为0.99和0.94m w.e.,对应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分别为478.10和494.87m。(2)两条冰川符合Svalbard地区跃动冰川运动的特征模式。运动速度矢量的水平分量表现为:向主流线辐合或平行于主流线。下游运动速度较慢,而在中上游运动相对较快。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表面各观测点的运动速度平均值为2.28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91和0.81m·a-1;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观测点运动速度平均值为6.74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13和5.49m·a-1。运动速度矢量的垂直分量表现为:消融区冰川消融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弱,Austr...  相似文献   
64.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冰冻圈科学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21世纪以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冰冻圈科学发展快速。在梳理国际冰冻圈相关研究态势、 分析中国相关研究动向的基础上, 总结了“冰冻圈科学”发展的历程并简要介绍了冰冻圈科学的基本框架。研究指出, 自20世纪70年代冰冻圈概念正式提出以来, 国际社会以推出气候与冰冻圈(WCRP-CliC)计划和成立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IACS)为标志, 并在深化冰冻圈自身机理、 过程认识的同时, 更加关注与其他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中的冰冻圈效应, 表明冰冻圈研究趋向变化 - 影响 - 适应这一主线发展, 在一定程度显现出了“冰冻圈科学”的核心特征。中国冰冻圈研究近20年、 尤其是近10年发展迅猛, 沿着冰冻圈科学的主体思路, 在冰冻圈变化, 冰冻圈变化对生态、 水文、 气候、 地表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 对冰冻圈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有了系统的认识。在分析国际冰冻圈科学孕育和发展背景并简要总结中国冰冻圈研究近况基础上, 对冰冻圈科学学科框架体系从科学内涵和外延、 研究构架和学科组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冰冻圈科学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广泛、 过程机理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密切关联的全新学科。  相似文献   
65.
66.
1IntroductionElectricalconductivityinprecipitationreflectstheloadingofionsinprecipitation,thusdisplaysthechemicaloutlineofthe...  相似文献   
67.
I.INTKODUCTIONTheArcticOcean,withanareaofapproximately9.5X106krnZ,ispredominantlysea--icecoveredthroughouttheyearinitscentralarea,whilethesouthedgeofmarginalicezone(MIZ)variesseasonally.ThemaxinltlmofIcecoverextentoccursbetweenFebruaryandMarch,whilethemininlunlisbetweenAugustandseptember.Placingtheiceedgeto8%iceconcentration(percentarealcoveragesofseaice)isopleths,variationofextentofsea--icecoveroftheArcticOceanisI)etween9X106--16X106kmZIbytheobservationofasatellite--bornescanningm…  相似文献   
68.
综述了近年来南极冰盖雪冰中NO- 3浓度的影响因素、NO- 3的来源、沉积后变化及其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尽管质子事件、超新星活动、陨石事件、火山喷发和核试验等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对南极雪冰中NO- 3浓度产生影响,但综述和模拟结果表明中低纬度对流层闪电和极地平流层来源可能是南极雪冰中NO- 3浓度本底的主要来源。综合研究表明,南极冰盖雪冰中记录的NO- 3浓度可能是其来源、传输路径、沉积过程以及沉积后变化等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69.
对取自东南极冰盖Lambert冰流东、西两侧共支雪芯,恢复了过去50 a来稳定同位素温度序列和积累率序列.对比发现,位于Lambert冰流东侧,即位于Wilks地和Princess Elizabeth 地的5支雪芯(GC30, GD03, GD15, DT001和DT085),过去50 a来积累率总体为上升趋势,δ18O上升速率介于0.34~2.6 kg·m-2·a-1; 稳定同位素显示其气温亦呈整体上升趋势, 上升速率介于0‰~0.02‰·a-1. 但对位于Lamb ert冰流西侧, 即位于Dronning Maud地、Mizuho高原和Kamp地的5支雪芯(Core E,DML 05,W2 00, LGB16和MGA),过去50 a来积累率总体为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介于-0.01~-2.3 6 kg·m-2·a-1; 稳定同位素温度变化则十分复杂:Dronning Maud 地西侧为上升, Mizuho高原和Kamp地为下降或变化不明显. 分布于LGB两侧沿岸气象站记录也印证了上述格局. 这种格局可能是南大洋独特的环流形式-环南极波(ACW)-在特殊地形( 如大的冰盆)影响下, 在南极冰盖边缘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0.
离子色谱法是分析有机酸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梯度淋洗可一次分离与固定相亲合力差异较大的多种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改善离子的色谱峰形,提高分离度和选择性.雪冰是记录有机酸的良好载体,对雪冰中有机酸的研究可认识过去大气中相应化合物含量及其变化,从而恢复过去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利用Dx-600离子色谱仪及外加水梯度洗脱程序对南极雪冰样品中的有机酸离子组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初步探讨雪冰中有机酸离子特征及其对雪冰化学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