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22篇 |
地质学 | 91篇 |
海洋学 | 30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基底性质的制约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确定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本文对位于盆地南部7个钻遇中生代火山岩的岩芯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含火山岩地层主要包括火石岭组和营城组, 其中火石岭组火山岩由玄武安山岩-粗安岩-粗面英安岩组成, 营城组火山岩由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流纹岩组成.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和Th/U比值显示, 所测锆石均具有岩浆成因的特点, 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时代介于110b133Ma, 其中火石岭组火山岩形成于129-133Ma, 即早白垩世早期, 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110~119/Via, 即早白垩世晚期.捕获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 本区基底中存在中晚侏罗世(155~169Ma)、印支期(218~236Ma)、海西期(254/Via、294Ma)、加里东期(413Ma)和前寒武纪(1823/Via和2542Ma)岩浆事件, 这与基底岩石中锆石U—Pb的定年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2.
关于乡村旅游体验的研究,多以"乡村性"为主题,鲜有基于"真实性"视角的深入探讨.文章基于真实性视角,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乡村游客真实性体验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通过质化研究,构建出"真境""真情""真智""真我"4个维度的概念模型;其次,采用量化研究,验证了"真境""真情""真智""真我"4个维度的合理性,4个维度... 相似文献
53.
碳中和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地球科学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国际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际能源署、能源转型委员会,以及在国家层面,政策咨询小组已就CO_2减排可能的实现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模型和预测情景,表明要实现碳中和,电将代替化石燃料成为全球能源的主要载体。在全球迫切需要减排的背景下,地球科学为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提供地质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主要科学问题涉及:储热与地热;干热岩;水电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核能;碳捕集与储存;氢经济;能源转型需要的矿产原材料。这就需要地球科学:一是对岩石进行地球化学和地质体的岩石力学特征描述,以便在可能开展脱碳的地区储存CO_2和建立绿色能源系统;二是进一步揭示电动汽车电池和风力涡轮机等所需矿产资源的起源和成因;三是从小型实验室尺度扩大到试点、工业化和商业化全尺度规模;四是要了解公众对地下脱碳技术的态度,保证项目安全性。碳中和目标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发展需要从多方面提供支持;提高对地球科学在实现脱碳方面关键作用的认识,并发展技术,打造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55.
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发展脉络辨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为背景,以近20年为学科发展的重点时期,回顾和总结了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4个时期及阶段性特点和历史贡献;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进行了框架性的透视,并指出其主要有一个核心、两个方向、又重属性、三大领域、以及“产业结构网络论”、“劳动地域分工论”、“经济地域运动论”三大基础理论,和“条件论”、“产业要素论”、“结构与功能论”、“体系与类型论”、“地缘关系论”等多个分支理论。其中,三大基础理论是支撑学科的主线,相对比较稳定。而其它分支理论,则因研究内容的伸缩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不稳定的;论文同时还前瞻性地指出了经济地理学理论发展的四个前沿趋势。即:学科的离心倾向和回归趋势、产业经济地理学的复苏趋势、地缘经济理论研究走强趋势、区域开发与区域形象设计热点趋势。 相似文献
56.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四维一体为研究视角,综合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分析、面板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4个时期对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投资与消费是影响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城市化兼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重性质;② 东北地区城市化尚处于低水平阶段,属于粗放式、低效益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③ 东北地区城市化整体分异与子系统分异特征明显,2000~2008年阶段综合城市化水平由北向南递增,2008~2012年阶段则向南递减,与人口城市化具有一致性的变化特征。而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则逐年向南递增;④ 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东中西分异与沿海内陆分异特征显著,均具有时序性特点。基于研究成果,提出自然条件的基础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部驱动、交通条件的空间导向以及政策和体制的调控约束是东北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异的整体机制,而东北地区南北城市化分异程度不断缩小主要由于区域发展阶段演进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57.
基于GIS和RS技术的北京市功能区产流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进程加大了城市区域暴雨洪水灾害发生的风险,定量研究城市降雨产流特征,可以为城区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五环内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RS技术提取了五环内的土地覆被信息,并结合不同地区用途进行了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SCS-CN水文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在不同降雨重现期的降雨产流分布特征,并定量识别了北京市五环区域内的产流风险区。结果表明:在不同重现期降雨下,五环内地区不同等级产流风险区分布格局差异明显。高产流风险区占全区的面积由重现期1 a的18.90%增加到重现期100 a的54.74%;由于不透水面比率不同,不同功能区的产流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商业用地区产流风险最高,平均产流量为24.76mm(重现期1 a),天然绿地区产流量最低,均值为7.36mm(重现期1 a);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各功能区之间的产流量存在趋同效应;五环内产流风险格局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低的环状分布特征,高产流风险聚集区大多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和居住区,低产流风险聚集区主要为大型公园和天然绿地,分布在四环与五环之间。城市防涝规划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城市产流风险聚集区分布以及不同功能区的降雨产流风险特征,分层统筹,科学拟定规划方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市自身的"生态"优势,多角度解决城市暴雨洪水问题。 相似文献
58.
地缘关系与世界经济地理学科建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地缘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地缘政治,尤其地缘经济对当代世界经济影响很大,也影响世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本文着重阐述了地缘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及其互为影响作用,进而论述了世界经济地理学科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59.
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小学配置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GIS网络分析技术可真实模拟可达性,实现设施优化布局。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街道小学配置为例研究,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公安部门统计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兼顾流动人口,利用GIS技术构建网络分析数据集,采用最小化阻抗模型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比较研究,确定研究区小学配置方案。结论表明,基于最大覆盖范围原则的小学选址更合理。保持区域原有的兴华小学、松江路小学、千山路小学、华中小学和芙蓉小学5所小学在原区位继续运行,在2号和45号点位再配置2所小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日照近海养殖区水域状况,于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其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监测。本文运用营养指数(E)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生物多样性指数(H′)法,来评价和分析该养殖区水域状况。结果表明,该养殖区营养指数E春季时空变化范围为0.06~0.46,夏季时空变化范围为0.16~1.08;有机污染指数A春季为0.04~1.19,夏季为0.87~2.52;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春季为0.09~0.86,夏季为2.83~3.29。本研究表明该养殖区营养水平总体上很低,处于贫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多样性夏季优于春季,水域有机污染程度低,但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