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由于GPS卫星采用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使得利用GPS接收机授时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精度。利用AR模型对GPS接收机的钟差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通过拟合比对,建立合适的预报模型,预报的精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4.
白云岩成因机理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微生物诱导沉淀白云石模式是对"白云岩问题"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微生物作用能显著改善邻近水体化学条件,形成利于白云石沉淀的微环境;另一方面,微生物及代谢产物为白云石沉淀提供成核位点.两者共同克服低温白云石沉淀的动力学障碍.但对于古老地层而言,判识白云石是否为微生物成因具有难度,目...  相似文献   
125.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芳  徐友宁  乔冈  刘瑞平 《中国地质》2010,37(5):1520-1529
为了了解中国不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依据近几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资料,首次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区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地质环境区开发的主要矿产资源类型、开发强度、不同类型矿产开采产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布、危害、需要防治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开发产生的土地占用与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重于西部地区,煤矿山问题重于金属矿山、金属矿山问题重于非金属矿山。  相似文献   
126.
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乔建平  赵宇 《山地学报》2001,19(2):157-160
滑坡危险度区划是滑坡研究发展到一定深度所提出的新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既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评价理论体系,也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区划制图方法。因此,该项工作异常薄弱,这是造成预防不及时,措施不力,从而导致广泛、严重滑坡灾害的原因之一。滑坡危险度区划的主要目的是:①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②滑坡信息库;③评价区域滑坡的危险性;④提供标准化危险度区划图件;⑤减灾防灾的决策依据。文章对此问题的研究动态评述基础上。提出了危险度区划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27.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的边陲,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冲积平原。其位置在东经129°11′20″至135°5′10″,北纬43°49′55′至48°27′40″(图1)。  相似文献   
128.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1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被、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木错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频繁的湖面波动、气候的冷暖与干湿变化以及森林—草原与草原植被的交替演化。其总体特征是:约115.9ka BP时,纳木错湖面最高。在116~78ka BP期间,该区气候温和凉爽或温和偏湿,植被以疏林草原与森林草原或森林的交替出现为特征,湖面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拔湖140~88m之间。在78~53ka BP期间,该区气候干冷,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大幅度下降,并在拔湖约36~48m之间波动。约53~32ka BP期间,气候转为温暖偏湿或温暖湿润,湖面波动于拔湖约15~28m之间,波动较为频繁。与阶地的发育相对应,该时期内包含了3次明显的暖期和湖面波动过程,区域植被主要以松、蒿、桦为主,为含一定量的冷杉的森林。其中36ka BP左右气候最温暖湿润,区域内可能出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约32~12ka BP期间,该区气候最为干冷,古植被以草原和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再次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最低可至拔湖约8m处,但通常维持在拔湖约12~17m之间。约11.8~4.2ka BP期间,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在约8.4~4.2ka BP期间气候最温暖湿润,该区可能发育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整体波动幅度较小,但波动最为频繁。区域气候对比发现,纳木错地区的冷、暖气候变化过程与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北半球的气候变化基本是一致的,特别是阶地下切所反映的湖面退缩过程与北大西洋的Henrich冷事件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本底因子贡献率法的三峡库区滑坡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考虑触发因素的情况下对滑坡本底因子定量化处理,分析与滑坡发育的关系,进行滑坡本底因子危险度区划。采集参加区划的本底因子包括地层岩性(U_1)、坡度(U_2)、坡形(U_3)、高差(U_4)、坡向(U_5)共五种。通过危险度区划,研究区约4650 km~2中,极高危险度区57.44 km~2,高危险度区2 305.15 km~2,中危险度区1241.6 km~2,低危险度区1045.31 km~2。采用的方法:①数据库反演统计;②贡献率与权重分析;③危险度模糊判别。  相似文献   
130.
三峡水库区滑坡时间记录的R/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统计的三峡库区滑坡的发生时间和规模运用时间记录分析,得到滑坡发生的年份统计规律及其发展趋势。首先对所有规模大于等于1×104m3滑坡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滑坡按其规模划分不同等级,分别运用R/S方法进行时间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等级滑坡的Hurst关系具有相似的特征,这一结果反映了不同规模等级的滑坡之间的统计相似性。研究区滑坡时间分布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了滑坡发生具有规律和随机的双重性质。而Hurst指数偏离0.5的程度就衡量了随机性因素与确定性因素在滑坡时间分布中所占的比重。运用R/S方法,可以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滑坡涨落做出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