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92.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2.5年均值的变化大体呈倒“N”型,季均值变化呈先降后升的周期规律性的“U”型。(2)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黄河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递减空间差异格局,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3)PM2.5演变整体上呈正自相关集聚分布,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类型。(4)2016年和2020年PM2.5空间分异的自然地理因素比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力更强,交互作用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2种类型。(5)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分异探测解释力变化最大的5个因子进行拟合,5 a间各因子对5大城市群PM2.5污染的负效应不断提高,正效应呈下降趋势,空间作用方向及强度上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5大城市...  相似文献   
93.
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发育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沉积地层,近年来在其碎屑岩中识别出“叠层”砂质MISS这种新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之后,寻找微生物化石的方向更加清晰。本文通过普通岩石薄片的详细观察,在赵家庄组砂岩的石英颗粒中首次发现了微生物化石,尽管部分样品并不太典型,但化石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及个体大小与元古宇汝阳群的Plicatidium比较一致,其个体的直径大小也在元古代微生物化石范围之内。通过保存状态和特点分析,认为本文在石英碎屑颗粒中发现的微生物化石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也有可能来自太古代末期的风化产物,地质时间约为2 530~2 000 Ma或更加古老。石英碎屑颗粒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证明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地层中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微生物信息,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也可作为微生物研究的理想对象,这为前寒武纪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94.
X射线荧光技术及其在江西金山地质找矿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应用HYX-1型X射线荧光仪及“金一号”平衡滤片对江西金山金矿的样品进行的室内含Au量分析。应用X荧光分析测量结果对该矿区矿体垂向上变化规律、含金的贫富分布变化进行分析,通过与化学分析、热发光方法分析的对照,说明了X射线荧光技术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5.
根据《中国海洋自然环境图集和资料整编》工作计划安排,国家海洋局一所生物室承担的黄、渤海初级生产力及浮游生物调查任务,历时一年于1985年5月圆满完成.该项任务按照课题计划的要求执行,在35°N-41°N及124°30′E以西近十万平方海里范围内,先后作了四个航次的海上调查.共获得1200组叶绿素样品、720组浮游生物样品以  相似文献   
96.
渤海水域叶绿素a的分布及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1980-1981年在渤海90个测站上进行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叶绿素含量、海面辐照度、海水光学参量以及海洋水文要素调查,还作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率和同化系数的测定。绘出渤海水域各季节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平面分布图。渤海水域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为1.04,0.69,1.27和0.64毫克/米3。初级生产力的测定采用叶绿素法。通过调查计算得出渤海初级生产力平均值:春季为357毫克碳/米2·日;夏季为171毫克碳/米2·日;秋季为305毫克碳/米2·日;冬季为88毫克碳/米2·日。渤海初级生产力的年平均量为90克碳/米2·年。整个水域全年有机碳生产量约为800万吨。  相似文献   
97.
In 1980 and 1981 a multi-item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Bohai Sea for four season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90 stations have been analysed and wroked out. Presented in ths paper are some result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a and the primary production thereof.  相似文献   
98.
奥运青岛帆船赛的有碍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2008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保障以及建设青岛国际水上赛事基地的需要,着重进行了如下问题的分析讨论;(1)青岛8,9月份近岸区域风速<3m/s天气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海/陆风环流发展的关系分析;(2)青岛8,9月份对流性降水过程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阵性风;(3)上述天气现象的定时、定点、定量的客观预报方法讨论。  相似文献   
99.
温度及体重对娩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及体重对鲵鱼Miichthys miiuy幼鱼的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体重对鲵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指数相关,相关方程为:Ro=0.168e^0.035 5T (R^2=0.96071);鲵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Ro=0.613 9W^-0.403 1(R^2=0.994 3),RN=25.055W^-0.287 7(R^2=0.9978)。O/N比也随着温度升高和体重增加而升高,不同温度下鲵鱼幼鱼平均O/N比值为21.963,呼吸Q10平均是1.415,排泄Q10平均是1.419;不同规格鲵鱼幼鱼平均O/N比值为21.855。10—30℃鲵鱼幼鱼主要以蛋白质为能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次。随着温度的升高,鲵鱼幼鱼的蛋白质代谢比率降低,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比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0.
研究报道了采自南极威德尔海区海胆体内的三种内共栖纤毛虫,分别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和多膜纲寡毛目。文中对所涉各种属的活体形态学特征、纤毛图式和银线系作了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