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61.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62.

采空区垮落带遗煤区域作为煤、氧低温反应的主要场所,其应变、孔隙率和渗透率演化模型的研究对深入认识煤自燃发展过程与规律有重要意义。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承压破碎煤体气体渗流实验装置,开展了单一粒径与混合粒径煤体承压渗流过程应变、孔隙率和渗透率演化规律研究。对不同粒径下的应变、孔隙率和渗透率随应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变化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即轴向应力≤6 MPa时的线性变化阶段与>6 MPa时的指数函数变化阶段,初步表明破碎煤体的变形、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变化机制一致、同粒径无关,轴向应力=6 MPa时的状态属于关键节点状态,其对应的应变、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别承接着各自上下2种不同的变化机制;轴向应力≤6 MPa和>6 MPa条件下三者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颗粒的压缩作用和滑移填充作用;轴向应力=6 MPa时不同粒径破碎煤体承压过程中的应变、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别同各自的应变、孔隙率、渗透率变化路径有一一映射关系,据此建立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应力−孔隙率和应力−渗透率关系的模型;模型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虽源于多种粒径破碎煤体实验,但摆脱了粒径因素的影响,同实验结果有着良好的匹配性,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采空区煤自燃早期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3.
本文叙述了赤湾港裂隙水调查中,航片解译的优势和良好效果;提出了在水文地质资料较缺乏的小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中,航片解译与水文地质资料拟合的工作方法,并介绍了在赤湾港拟合的情况。该成果目前已得到部分验证。  相似文献   
364.
北京东斋堂黄土的孢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门头沟区、永定河支流、清水河中游的斋堂盆地,是我国著名的“马兰黄土”得名处,马兰黄土是我国晚更新世标准地层之一,因此长期以来极受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注重。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对该区黄土的时代,成因及沉积环境等问题,仍存争议。本文根据黄土的孢粉分析,试从古气候等方面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65.
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旭东  严富华 《冰川冻土》1993,15(4):574-581
第四纪时期,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山地冰川作用。所渭的冰川遗迹、冰碛、冰水沉积及各种冰蚀地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所渭的冰期划分也都是不可靠的。在更新世冰期阶段,北京西山属冰缘环境,而非冰川环境。  相似文献   
366.
分析了东南亚高压极涡活动对齐齐哈尔市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南亚高压和极祸是决定当地夏季降水的两大重要环流系统;北半球100hPa冬季极涡异常变化对当地夏季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报意义;冬季高原高度距平对7月500hPaM高变化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67.
A squall line swept eastward across the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roduced gusty winds and heavy rain from the afternoon to the evening of 24 August 2002. In this papers the roles of moisture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quall line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 data from a ground-based GPS network o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a, plus data from 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Atmospheric Center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simulation, initialized by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3D-VAR) assimilation of the PWV data, some interesting features are revealed. During the 12 hours prior to the squall line arriving in the Shanghai area,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WV indicates a favorable moist environment for a squall line to develop.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moisture illustrates that it mainly increased in the middle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and not at the surface. Temporal variation in PWV is a better precursor for squall line development than othe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WV not only indicated a favorable moist environment, but also evolved a cyclonic wind field for a squall lin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The "+2 mm" contours of the three-hourly PWV variation can be used successfully to predict the location of the squall line two hours later.  相似文献   
368.
在西宁市区开展的钻探工作,获得了河谷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及沉积特征。通过对沉积厚度最大部位的2个钻孔岩芯的地层岩性、年代测试、孢粉组合及粒度分析等,探讨了西宁河谷平原区晚第四纪沉积与环境的关系。认为现今西宁市河谷平原内的主体沉积——低阶地沉积及上覆黄土堆积主要是末次间冰期旋回形成,在暖湿气候条件下沉积河流相砂砾石层,在干冷气候期接受风成黄土堆积,推测T3阶地形成于距今7.4万年前后气候由暖湿向干冷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6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苏里格气田气层与非气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特征对比,分析了气层与非气层成岩相的差异。气层主要发育在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成岩相和含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溶孔相中,非气层则主要发育在含泥(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致密压实相和含泥(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残余粒间孔相中。通过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物理和数学模拟,在成岩演化中成岩阶段A期,大量有机酸的排出,溶蚀了苏里格气田储层凝灰质和长石等易溶组分,形成次生孔隙。由于沉积水体能量强弱差别、成岩作用的不同,中粗粒与细粒沉积物成岩演化途径不同,中粗粒沉积物次生孔隙发育,残余一定的原生孔隙,总孔隙度较大,易形成气层;细粒沉积物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次生孔隙少,总孔隙度很小,不易形成气层。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