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7 毫秒
221.
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雷  卞雄飞  何大祥  张健  苏飞 《世界地质》2018,37(3):882-890
通过岩石热解、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评价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于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干酪根,处于成熟阶段,是一套好的烃源岩。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的淡-微咸水的水体沉积环境中,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且以陆生高等植物来源贡献较大。总体显示大杨树盆地中部甘河地区嫩江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222.
刘志平  李洪娜  汪林根  仇春平 《北京测绘》2021,35(11):1489-1494
回顾了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简称《经典平差》)教学改革主要成果特点,分析指出了现有教材以高差、边长和角度一维观测值为主要研究对象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探究了二维和三维坐标观测值的点线面测量平差问题.通过5类二维和5类三维坐标观测值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新了平差模型教学案例并丰富了平差模型属性数据内涵,从而为解决本课程体系"存量更新、增量补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23.
陕南丹凤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色度参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为对象, 研究了该区黄土色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L*(亮度)在黄土层中出现峰值, a*(红度)、a*/b*(红度/黄度)在古土壤层出现峰值, 色度参数的峰谷变化特征与该区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相吻合。L*(亮度)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a*(红度)、a*/b*(红度/黄度)的变化则受控于铁氧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尽管三者的受控因素不同, 但都与风化成壤强度密切相关, 且与磁化率形成良好的对比, 可作为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 间接地反映该区气候和成壤环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24.
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是认识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信息指标,本文从影响水汽稳定同位素含量的物理过程入手,即源区蒸发、传输及凝结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影响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平衡分馏和动力分馏的理论基础;回顾了传统观测方法、近期发展的激光光谱仪及卫星遥感红外光谱仪等大气水汽同位素观测新手段,重点分析了光谱仪及遥感观测方法的优势及应用,表明实时观测和遥感监测成为目前水汽同位素研究的主要手段;总结了目前大气水汽同位素观测研究在同位素基础理论、地表过程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汇总分析了大气水汽同位素环流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表明同位素环流模型在全球及区域气候过程、古气候恢复以及环境信息重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会成为今后气候系统研究的新方法;最后提出水汽同位素研究的新焦点即高时空分辨率的实时观测、氢氧同位素的新指标如过量17O以及同位素气候模型的发展完善及应用。  相似文献   
225.
北极夏季大气垂直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层大气垂直物理剖面是研究大气边界层过程、模拟大气环流过程和进行天气预报的关键参数,海洋特别是北冰洋地区是气象实测资料的稀疏区甚至是空白区。因此,中国第6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4年7月21日至9月11日),我们使用GPS低空探空系统,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垂直结构和边界层特征进行了观测实验。实地观测结果表明:(1)递减率对流层顶(LRT)和冷点对流层顶(CPT)均能准确的判断该地区对流层顶的高度和温度,NCEP再分析资料在较低纬度能够很好的反应对流层顶变化特征,但是在海冰密集的北极地区(海冰密集度达9成以上)则相对较差,所以很有必要在该区域开展探空观测研究。(2)在高空存在一个明显的低温区和高空急流,低温区和高空急流中心区的海拔高度与对流层顶高度一致;在晴天和少云天气,对流层顶高度变化不大;在多云和阴雨天气,随着纬度的升高对流层顶高度逐渐降低。在晴天和少云天气相比多云和阴雨天气,高空急流区的强度较弱,垂直和水平均范围较小。(3)CPT和高空急流的高度随着纬度有降低的趋势,75°N以北的区域降低显著;对流层垂直温度递减率随着纬度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4)观测期间,在海拔3km以下均存在多个逆温层。其中风速切变在逆温层的消失或者减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80°N以北区域,对流层顶逆温(TIL)明显小于其他区域。表明极点附近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相比其他区域更加强盛。  相似文献   
226.
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 ,利用诊断分析方法 ,对近 35年来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在南极地区 ,海冰平均北界和海冰总面积的变化基本一致 ,可以用海冰北界来研究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南极海冰最多和最少期分别出现在 9月和 2月 ;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地区海冰最多、变化最大 ,南极半岛地区海冰最少 ,变化也小 ;近 35年来环南极地区的海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南极海冰变化的时空多样性十分明显 ,存在着 5个变化不同的区域 ,其中有两个区域近 35年来海冰范围扩大 ,面积增加 ,而另三个区域则海冰范围缩小 ,面积减少。不同区域的海冰都存在着较明显的 2- 3年和 5- 7年主振荡周期。南极海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极地区海 冰 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讨论南极海冰变异与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7.
作为地球气候系统演变的“预示器”,格陵兰冰盖(Greenland ice sheet, GrIS)质量变化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是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多种大地测量技术及气候模式等回顾了GrIS近几十年质量变化,总结了不同手段的优缺点及其质量变化机制。基于卫星重力、测高等多种手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手段自身特点的影响,计算的GrIS质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对海平面变化的预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GrIS质量的快速变化与多种驱动机制相关,包括地理环境导致的辐射反馈,海洋、大气热力过程及冰盖动力过程等影响。然而,不同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仍待进一步研究。针对目前手段和机制存在的不足,指出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极地冰盖模式的进一步优化等可能是未来GrIS质量变化及其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28.
松嫩平原盐碱土的形成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年丰  V.Bounlom  汤洁  卞建民 《世界地质》2005,24(3):282-289,311
应用地质历史与气候-构造旋回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揭示新构造运动对盐碱土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与过程为松嫩平原提供了苏打盐份的来源和搬运途径,并营造了盐份的聚集环境.苏打盐份主要富集于全新世盆地的沉降区,沉降中心为现代土壤盐碱化的重灾区.自全新世以来,由于气候的干暖化,积盐作用广泛进行,在地表1.5m深的范围内,发育多层碱土.中全新世以来,在原始的碱性草甸草原上,发育了植被和土被,形成了良好的覆盖层,它们对草原生态环境起了保护作用.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和气候干暖化,导致土地迅速盐碱化.  相似文献   
229.
为攻克冬奥会等顶级赛事高山滑雪项目赛道制作技术,在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张家口密苑云顶乐园和北京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开展了多次冰状雪赛道制作试验,发现-12℃晴空天气条件最适宜开展赛道制作,最优方案为-15~-10℃(气温)/6~9 bar(注水压力)/4~8 s(注水时长)。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冰状雪赛道合格标准,以及国际上第一个冰状雪赛道制作的天气-注水定量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大陆性气候条件下高山赛事并有潜力推广至其他冷干地区。此外,研究发现人造雪含水量和微观结构对赛道质量有显著影响,含水量越低、雪颗粒越小、雪形态越均一,赛道稳定性和硬度越大。研究成果弥补了国内有关冰雪体育保障技术的空白,可为我国承担大型冰雪赛事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30.
在平行轴螺旋桨式风传感器的基础上,制作一个安装于螺旋桨式风传感器风速轴组件上的防冻雨装置,通过这种技术改进,使得改造后的风传感器能在冻雨天气下正常观测,并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展了现场试验。通过数据检验分析,改造后的风传感器可有效提升数据可用率,提升了观测连续性,减少了人力劳动。本改进技术对极地地区、我国贵州省等冻雨灾害多发地区的气象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