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81.
砂土液化导致的地基侧向大变形是地震中许多重要的工程设施和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要介绍了可进行液化大变形分析的散粒体材料本构模型--应变空间多机构CG模型,基于FLIP ROSE程序平台,建立了预测和研究倾斜地基砂土液化导致侧向大变形的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采用该模型对相同工况的土工动态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超孔隙水压力、剪切波水平加速度以及地基侧向位移发现,数值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该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该数值分析模型预测了倾斜率不同的地基受到相同剪切波作用时,倾斜地基不同深度产生的侧向位移。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地基深度的减小,倾斜率对于地震液化导致倾斜地基侧向大变形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282.
何泓男  戴国亮  杨炎华  龚维明  代浩 《岩土力学》2015,36(10):2939-2945
基于典型冲刷坑形态,通过改变冲刷深度来模拟不同局部冲刷作用,对典型的9桩群桩进行了冲刷前、后水平承载试验,对相同参数的单桩进行了平行对比试验,详细分析了荷载-位移特性、桩身弯矩分布、群桩效率系数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冲刷深度增加,单桩和9桩基础水平承载力均呈现减弱趋势,水平群桩效率系数逐渐增大,承台约束作用效应更加明显,桩身弯矩增大,最大弯矩点位置向桩端移动,前排桩荷载分担比增大,中、后排桩荷载分担比减小;前排角桩受冲刷深度和水平荷载影响最大,设计时需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283.
选取2009—2019年郑州地震监测中心站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震频段观测数据精度,分析中心站背景噪声水平,结果发现:①潮汐和气压等因素对重力观测数据的亚地震频段和潮汐频段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值(PSD)影响较大,在地震频段影响较小;②通过对月地震噪声等级值(SNM)的分析,发现较小值多集中在每年2月(农历春节前后);③在研究时段内,地震频段噪声等级SNM值范围在(3.107—3.268)×10-16 (m·s-2)2/Hz,重力固体潮汐观测精度PL范围在(0.130—0.278)×10-8(m·s-2)·(Hz·s)-1/3,与gPhone-1相对重力仪相比,PET重力仪观测数据存在一定漂移,其PL数值略大,表明观测环境和仪器性能共同制约着重力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284.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及渗流特征是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机制研究的基础问题。考虑水合物分解效应和储层应力条件的影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性质的数学描述,建立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的储层数值模型,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分解渗流特征;比较注热生产过程中注热温度和注热速度对天然气水合物藏温度场及渗流场的影响,结合分解前缘移动特征及分解区面积占比变化规律,对水合物的分解渗流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随注热温度的升高,分解前缘的移动速度加快,分解区面积占比增加,但增加幅度减小;随注热速度的增加,分解前缘移动更快,分解区面积占比增加,增加幅度也增大,注热速度比注热温度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更大。该结果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机理、分解及渗流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5.
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能源物质的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饥饿2,4和6 d再恢复投喂12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成分组成的分析,了解饥饿期间能源物质消耗的特点。饥饿状态下,凡纳滨对虾干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和能值下降,灰分质量分数增加,蛋白质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饥饿6 d,虾体脂肪消耗程度几乎达到其脂肪总质量分数的50%,蛋白质的消耗量仅占其蛋白质总质量分数的14.8%,但蛋白质消耗量是脂肪的5.5倍;恢复投喂12 d后,虾体生化组成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分析认为,在饥饿过程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种能量物质均被消耗,其中脂肪是被优先利用的能源物质,而蛋白质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相似文献   
286.
以武侯祠桂荷楼穿斗节点为原型,模拟了等厚单向透榫节点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征和抗震性能,探讨了榫高、榫厚和柱径三种因素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等厚单向透榫耗能性能好,但节点受力复杂,榫头根部应力集中,小榫头根部易发生撕裂和折断现象;榫高、柱径对节点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节点刚度和承载力有显著影响,而榫厚影响...  相似文献   
287.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FY-4 可见光云图和 NCEP/NCAR 1毅伊1毅再分析资料,对 2018 年 14 号台风“摩羯”残涡经渤海增强前后热力、动力和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台风登陆北上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其热力结构呈非对称分布,垂直风切变具有温带气旋特征,台风残涡入海后高空辐散、整层涡度、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速度等物理因子均明显增强。利用 Petterssen 气旋发展公式探讨入海增强原因,台风残涡入海前,温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主要作用,涡度平流对台风发展起抑制作用,台风残涡入海后,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皆有利于台风残涡增强。非绝热加热作用在整个研究时段有利于台风发展,降水释放潜热加热对台风入海增强有正反馈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种突发性增大的特征。海洋平坦下垫面和适宜的海温是台风残涡入海增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88.
王军祥  姜谙男  宋战平 《岩土力学》2014,35(Z2):626-637
在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的耦合作用下更易造成隧道围岩坍塌或涌水等灾害。首先,将围岩材料视作各向同性连续介质,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建立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完全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实现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数值求解。其次,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根据岩石处于弹塑性状态时渗透系数动态演化公式,建立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并给出三场耦合情况下的数值求解迭代方法。针对耦合模型中涉及参数较多且不易测定的问题,基于差异进化算法原理建立智能反分析方法,对耦合模型中的损伤参数进行反演。最后,利用C++语言编制相应的岩石弹塑性应力-渗流-损伤耦合程序和参数反演程序,利用所编程序进行以下计算:(1)对智能反分析程序的性能、正确性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差异策略、交叉因子、变异因子的反演精度和收敛速度。(2)分别采用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损伤模型进行隧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的计算。(3)不考虑力学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孔隙水压力、渗流量的计算。(4)采用所建耦合模型计算得到隧道围岩应力场、渗流场以及损伤场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差异进化算法的智能反分析程序能够较好地解决耦合模型中损伤参数不易确定的难题,为实际工程中获得不易测定的计算参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所建立的耦合模型通过应力、渗流和损伤的相互作用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岩石材料的宏观破坏现象,所编计算程序能够模拟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损伤场之间的耦合特性,为受地下水影响严重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方法,研究结论为后期对实际隧道工程进行耦合计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9.
歧口凹陷板桥斜坡A37井区油层纵横向变化较大,测井响应特征不一。已有的流体识别图版显示电阻率在20Ω·m以上的储层即为油层,但钻井证实低部位井储层电阻率高达30Ω·m却试油出水。显然常规流体识别图版不适用于这种高电阻水层的判别。为此,本文在高阻水层地质成因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泥质含量校正,建立了流体性质判别图版,并反推出计算电阻率的公式,利用曲线重叠法快速区分油水层。结论认为:该类高阻水层主要是由于沉积环境不同造成的储层岩性差异所形成,图版的建立能够识别高阻水层,并为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0.
粤中隐伏岩体区地热赋存特征及热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资源的本质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资源的赋存过程,本质上是地球内部热量向地表传递的过程。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热活动区,但东南沿海地温场分布特征如何,以及热传递的介质物性如何响应地温场的分布尚未有结论。本文通过对在从化—永汉地区采集的地热水和地下冷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热水普遍具有偏碱性、溶解氧含量低、相对地下冷水偏还原环境的特点,热水水化学类型以Na HCO3和Ca·Na- HCO3为主,热储温度范围为83~146℃。总结了从化—永汉地区的水热成因模式,周边低山区的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沿断裂向深部运移,并不断接受来自地球深部地幔热量和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与围岩热交换并升温,热水以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部位作为升流通道向上运移,出露地表或被钻孔揭露形成温泉或地热井。结合东南沿海莫霍面埋深、酸性岩体分布和岩石圈结构等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背景条件分析,菲律宾板块的NW向挤压作用对包括研究区在内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热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可为今后东南沿海地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