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古冰川问题与赣中低山区的现代泥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在整个第四纪研究领域内带根本性的问题迁延至今未获解决。在八十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地学界对现代冰川沉积和泥石流沉积的特点缺乏认识,无法将庐山地区成因上有争议的混杂堆积(Diamicton)与之进行对比研究,因而,争论双方都不能从混杂堆积物本身的种种特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学的观点,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问题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西北干旱气候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历史悠久,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干旱气候的成因和特征是不同的;白垩纪—早第三纪本区因位于当时行星风系的副热带高压带而为干热气候;晚第三纪全球气候开始变冷,海陆热力差异加大,仅在沿海地区出现古季风环流,西北地区虽受西风气流影响,但因距大西洋较远,气候干暖;第四纪全球气温进一步下降,亚洲大陆平均高度,尤其是青藏高原强烈上升,高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激发了现代亚洲季风环流,而西北地区因西边山地的上升而位于西风气流的雨影区,气候干温(现代和间冰期)或干冷(冰期)。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头地区的冰川及其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197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对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的正源问题,进行了首次考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的人口承载力、人口超载和移民问题;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及其环境问题。认为要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在对PRED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基础和一般模式,有关措施作了初步分析之后,以宁夏黄河干流流域开发为例,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PRED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6.
Lanzhou Valley Basin is composed of two smaller diamond-shaped basins striking from NW to SE and including 6 river terraces. The lower terraces remaining even and smooth are main sites for city buildings. The main function of Lanzhou urban settlement is a ferry and transport centre. Lanzhou used to be an im-portant crossing site and post on the "silk road",and then became a transport and trade centre in Northwest China.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17th century, Lanzhou became the capital of Gansu,a new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anzhou urban settlement indicates that urban settlement is a system consisting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based on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中南部为研究区,采用GIS、MATLAB、FUZZY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收集筛选评价指标数据,基于GIS进行数据处理、转换,将各层对应的2 km×2 km栅格数据转入MATLAB,建立成因性指标与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模糊隶属关系,基于GIS进行空间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划分等级,设计不同权重方案,在MATLAB中编程试算,试算结果用重点(样)区特征性数据所反映的强度大小与相对等级,进行拟合检验与灵敏性检验,进一步调整指标等级与权重参数,最终得到符合成因机制的滑坡泥石流活动强度评价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高效实用、精度高,可以进行高分辨率区域评价、区域仿真模拟、区划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玉门关西雅丹地貌的分布和特征及形成时代问题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玉门关西雅丹地貌位于玉门关以西68 km的疏勒河故道北面北山剥蚀残丘准平原的东西向断层谷地中(90°00'~90°10'E, 40°30'~40°34'N),该区雅丹地貌组成的古湖相地层被推测形成于中更新世甚至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末的新构造运动湖水向西撤退,随即被晚更新世的戈壁砾石层覆盖。晚更新世末发育了东西向古河道,以后由蒙古高原南下的强劲北风吹蚀而成,雅丹一般高20~40 m,最高可达100 m,形态丰富多姿,为世界上所少见的大中型、密集的、形态奇特的雅丹地貌景观,是旅游观光和科研的宝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生态学的观点,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问题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貌只有当其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时,才能称之为资源;否则,只能是自然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为影响其它景观要素和人类活动的一种因素。旅游地貌资源的研究应包括风景地貌的形成、开发和保护等内容。当前应加强风景地貌资源的普查、分类、开发规划与保护研究,对有特殊意义的典型风景地貌分布区应建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