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7年4月6日、11日、16日新疆伽师继1月21日和3月1日3次6级以上地震之后又连续发生了4次6级以上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Ⅷ度.极震区内的英买里乡所有Ⅰ类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江巴孜乡、和夏阿瓦提乡、克孜勒苏乡和巴仁镇的大部分房屋倒塌或严重破坏。在地下水位高、土质松散地区出现大面积喷水冒砂与地裂缝。根据震害评估与宏观考察资料,介绍了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  相似文献   
2.
钻孔灌注桩工程中,钢筋笼上浮的情况很常见,特别是混凝土搅拌质量不好时,极易发生钢筋笼上浮现象,介绍了一种钢筋笼定位器的结构、制作方法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地区雨滴直径分布函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美国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1999年5-7月哈尔滨地区几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观测。根据雷达资料和宏观观测,把降水云分为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和积雨云,分析了3类云降水微物理结构,重点研究了不同类型降水的雨滴谱分析特征,拟合了雨滴直径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4.
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在地层条件下的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天然气在地下岩石中扩散机理及扩散系数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与地层条件下的差异,利用实测饱和水和干样条件下人造石英粉砂岩的扩散系数值的比值与其物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爱因斯坦方程产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的饱和介质转换和温度校正方法,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表明,校正结果符合地质规律,表明该校正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飞机人工增雨的地面指挥是保证作业安全、科学作业的重要条件,为此研制了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指挥系统。该系统借鉴了国内同类系统的思路,吸收了其中的优点,突出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应用,决策子系统实现了作业预案的自动生成和输出,通信子系统利用嵌套在电子地理信息系统(GIS)上的实时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跟踪飞机进行指挥,随时根据作业云系的变化调整作业方案,改变飞行航线,达到安全和科学作业的目的。2年的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6.
张云峰  华斌 《探矿工程》2007,34(2):19-21,24
静压法桩基施工前景广阔,但在烟台滨海平原地区应用较少。结合烟台市安泰创业园综合楼工程,从工程地质条件入手,论证了静压法桩基施工适宜于烟台滨海平原地区,重点介绍了该工程静压法桩基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以滇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对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滇东北地区对ETM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及构造的解译、遥感光谱异常提取等手段获得7项遥感地质异常信息因子,在GIS软件中,利用缓冲带(buffer zone)等方法将线性地质异常转化为面状异常,并通过空间分析确定各种遥感异常与已知矿产当量的关系,计算各主因子的二级因子得分,形成成矿预测栅格图像。通过栅格图像各通道间的复合运算分析进行遥感综合异常的定量圈定,最终在工作区圈定了多个不同级别的遥感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对遥感地质异常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滇东北地区对ETM遥感图像进行岩性及构造的解译、遥感光谱异常提取等手段获得7项遥感地质异常信息因子,在GIS软件中,利用缓冲带(buffer zone)等方法将线性地质异常转化为面状异常,并通过空间分析确定各种遥感异常与已知矿产当量的关系,计算各主因子的二级因子得分,形成成矿预测栅格图像.通过栅格图像各通道间的复合运算分析进行遥感综合异常的定量圈定,最终在工作区圈定了多个不同级别的遥感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9.
苏北平原MIS 3阶段海侵事件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MIS 3阶段的气候与环境是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的热点,该阶段中国沿海地区的海侵过程是沿海平原环境演化的重要事件.根据苏北平原宝应By1钻孔的14C年代结果和沉积特征、微体生物组合特点,确认苏北平原MIS 3阶段存在明显的海侵事件,潮滩与泻湖相沉积层的厚度约7m,深度在By1 孔 19~26m,海相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末次冰盛期的硬粘土层之下,14C年代在距今26~39ka之间,属于MIS 3阶段的沉积,岩芯沉积物的沉积构造以水平的薄层砂质粉砂沉积为主.沉积物中大量的海相有孔虫壳体在研究的岩芯段中是最丰富的;此外,还发现咸水环境下的Sinocytheridea impressa(Brady),Spinileberis pulchra与Spinileberis furuyaensis,Neomonoceratina chenae Zhao,Keijella bisanensis(Okubo)等形类壳体;该段岩芯中的植物残体、碳屑也很丰富,有机质含量丰富,显示比较封闭的弱动力环境,指示了潮滩、泻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薄片、测井以及地化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塔中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深部碳酸盐岩的埋藏岩溶作用特征、期次及对储层分布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在鹰山组中共识别出三期不同发育规模、程度和缝洞发育特征的埋藏岩溶作用。第一期发生于晚加里东期至早海西期,在全区均有分布,但其溶蚀作用较弱;第二期发生于晚海西期至印支期,受构造作用、先期孔洞层和有利沉积相带的控制明显,并且可能与晚海西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形成的缝洞多为方解石和萤石充填;第三期发育于喜山期,受走滑断裂和裂缝发育的控制,形成的缝洞多为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充填;整体上深部埋藏溶蚀作用常与有机质热演变过程中伴随的酸性流体及热液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关,主要沿先期孔洞层及断裂发生溶蚀作用,具有期次多、规模不等、近端溶蚀及远端胶结等特性,形成的溶蚀孔洞具有对原有缝洞系统的继承性,是储层形成及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