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anba (丹巴) domal metamorphic terrain belongs to Songpan (松潘)-Ganze (甘孜) orogenic belt, where typical Barrovian and Buchan metamorphic zones are preserved. The former included chlorite, biotite, garnet, staurolite, kyanite and sillimanite zones, while the latter only developed silimanite+muscovite and sillimanite+K-feldspar zones. Integrated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n metamorphic reactions of garne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T paths and P-T-X-M phase relation and thermal tectonic model for Danba metamorphic zones. Petrological textures in thin sections show that garne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kyanite-sillimanite zone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ChI+Ms+PI+Q=Grt+Bt+H2O and kyanite=sillimanite respectively. Based on mineral compositions, the geothermobarometry gives an average P, T condition of (4.9±0.3)×108 Pa, 543±30℃ for the first growth stage of the garnet and (5.8±0.3)±108 Pa, 534±29 ℃ for the second stage of garnet growth respectively. Anti-counter clockwise P-T paths were drawn using Gibbs method by NCMnKFMASH system for sample G98686 in the kyanite zone. The P-T-X-M modeling for the first mineral assemblages shows that the prediction is similar to the measured values in gossular, almandine and spessartine but mole fraction of pyrope and Fe/(Fe+Mg) deviated far from the contours; while that for the second mineral assemblages exhibits that the predi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of pyrope, grossular content and Fe/(Fe+Mg) of garnet. A thermal tectonic model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tructure levels across the thrnst-decollement zones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P-T paths, metamorphic grades and deformation styles for the staurolite-kyanite zone of the Barroviau type metamorphism, which will provide some constraint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nappe complex.  相似文献   
42.
X 波段双极化雷达对云中水凝物粒子的相态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工影响天气研究需对云中降水粒子的相态和分布结构进行准确识别,以便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车载X波段双极化雷达可提供与云中降水粒子大小、形状、相态等特征密切相关的4个极化参数: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水平和垂直极化相关系数.利用这4个极化参数加上环境温度作为5个输入参量,建立了降水粒子相态模糊逻辑识别算法,识别的降水粒子有10种:毛毛雨、雨、湿霰、干霰、小雹、大雹、雨加雹、湿雪、干雪、冰晶.利用此雷达的实际观测资料,并与地面和飞机空中实测资料对照,对我国南、北方地区观测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糊逻辑算法对云内水凝物粒子的相态识别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43.
临汾地震台摆式倾斜仪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境内几次中强震及山西地区6次有感地震前,临汾地震台两种摆式倾斜仪存在有不同反映,探讨不同摆式倾斜仪对同一地震监测能力的差异性和同一仪器对不同地震的异常反映能力,结果表明:①摆式倾斜仪监测震兆信息的距离范围由仪器自身的监测能力(综合噪声水平及观测精度)和未来震级的大小所决定;②对于不同地震,两摆式倾斜仪所表现出的异常形态不同,即便在同一观测仪器上表现出来的异常形态也存在差异;同一地震两摆式倾斜仪所反映的异常并非呈相关一致性,而且同一仪器的不同方向对异常信息的捕捉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 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 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 其深度分布范围分别为600~2350m、2500~3500m、3600~4400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2%~35%,6%~28%,5%~20%。第ⅰ高孔带主要发育在中浅层, 主要由Ⅰ、 Ⅱ型干酪根形成的有机酸溶蚀砂岩储集层形成;第ⅱ、ⅲ异常高孔带发育在深层,主要由Ⅲ型干酪根产生的大 量有机酸溶蚀砂砾岩储集层和火山岩储集层形成,大气水淋滤作用也有一定贡献。此外,裂缝和岩相对徐家围 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杨贵  许振栋  林彬华 《中国地震》2016,32(4):674-684
利用福建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5年12月记录的每个事件至少有6个台站测算震级的3069个区域地震事件,进行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统计,获得了各台站的总的震级平均偏差为-0.31~0.68,并统计各台站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获得优势周期为0.06~0.38s;通过Moya方法反演各测震台站的场地响应,获得98个台站对1~20Hz频带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场地对某些频带信息有放大或抑制作用;通过比较Wood-Anderson地震仪摆固有0.8s周期所对应的场地响应、各台样本优势周期所对应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各台总的震级平均偏差,发现台站测算震级相应优势周期的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台站震级平均偏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单台震级的偏差与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的场地响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46.
山西数字形变台网观测资料从数据完整率、观测精度、噪声水平、映震能力、资料的可用性、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网布局基本合理,个别仪器设备运行质量与“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的技术要求存在差距,台网总体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但在仪器布设方面存在不足,需合理配备观测设备.  相似文献   
47.
应用多台和达法测定福建仙游ML4.1地震序列的ML≥1.5地震波速比,其计算的相关系数较高,测得的波速比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分析ML4.1主震前后的波速比发现,波速比经历低异常值—回升—相对稳定—下降—主震发生的过程,余震期里出现多次高异常值.  相似文献   
48.
芦山7.0级地震宏观场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汶川地震之后,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庐山县又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其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目前认识较少.通过专项工作,考察了雅安雨城区、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等地区的结构震害及其场地条件,包括软土场地、老河床、不利地段、潜在滑坡等,分析了不同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震害与场地条件有较密切关系,震害形式主要表现为软土震陷、河谷地形控制震害分布、不利地段加重震害、潜在滑坡的威胁、地质灾害堵塞交通等,其中软土震陷、河谷地形震害分布、不利地段处理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以典型的两层三跨形式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方法,对软土场地的地铁车站与上部交叉桥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一种潜在的地铁车站-桥梁耦联破坏模式,分析了地铁车站与上部桥梁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桥梁对车站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车站发生破坏主要取决于地震作用及其本身的强度;地铁车站发...  相似文献   
50.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赤微构造:折返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游振东  张泽明 《地质学报》2000,74(3):224-233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系列退变质显微构造,其主要类型有:①由于出溶而产生的定一包裹物;②由于多型转变而产生的假像替代;③固→固反应产生的冠状体;④涉及流体的退变质反应产生的冠状体或后成合晶。借助显微构造关系,可以建立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演化阶段,从而构筑其PT演化趋势、识别出碰撞造山和超高压变质峰期之后的两阶段隆升历史;早期为“挤出”作用诱发的近等温减压退变质;晚期则是地壳伸展体制下的退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