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85篇 |
免费 | 4928篇 |
国内免费 | 64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80篇 |
大气科学 | 5903篇 |
地球物理 | 7203篇 |
地质学 | 13372篇 |
海洋学 | 2935篇 |
天文学 | 1379篇 |
综合类 | 3050篇 |
自然地理 | 3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504篇 |
2022年 | 1159篇 |
2021年 | 1339篇 |
2020年 | 1113篇 |
2019年 | 1198篇 |
2018年 | 1512篇 |
2017年 | 1334篇 |
2016年 | 1600篇 |
2015年 | 1256篇 |
2014年 | 1629篇 |
2013年 | 1487篇 |
2012年 | 1356篇 |
2011年 | 1397篇 |
2010年 | 1504篇 |
2009年 | 1466篇 |
2008年 | 1325篇 |
2007年 | 1280篇 |
2006年 | 1025篇 |
2005年 | 888篇 |
2004年 | 772篇 |
2003年 | 799篇 |
2002年 | 740篇 |
2001年 | 693篇 |
2000年 | 920篇 |
1999年 | 1390篇 |
1998年 | 1120篇 |
1997年 | 1117篇 |
1996年 | 1007篇 |
1995年 | 881篇 |
1994年 | 829篇 |
1993年 | 698篇 |
1992年 | 543篇 |
1991年 | 440篇 |
1990年 | 325篇 |
1989年 | 303篇 |
1988年 | 270篇 |
1987年 | 173篇 |
1986年 | 147篇 |
1985年 | 114篇 |
1984年 | 70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70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7篇 |
1958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Natural Hazards - Land subsidence induced by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s a typically multi-scale and multi-field coupling process. The adjustment process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soil mesostructure... 相似文献
992.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 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相似文献
993.
994.
二维视电阻率断面的快速最小二乘反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快速最小二乘反演是以平滑限定的最小二乘方法为基础,是对二维视电阻率断面进行反演的一种方法。反演过程不需要提供初始模型,在首次迭代时使用一均匀介质地下模型作为初始模型,该模型的视电阻率偏导数值可以用解析法得到。在后面的迭代中,使用了拟牛顿法去修改每一次迭代的偏导数矩阵,避免了偏导数矩阵的直接计算,从而减少了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同时运用牛顿矩阵校正技术解最小二乘方程组也减少了大量的计算时间。总之,该方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着重讨论地—井电磁成像的灵敏度,包括不同观测分量、不同观测位置和不同工作频率的灵敏度函数的分布,为成像系统的布置和数据解释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6.
实验研究了含高浓度硫酸废水的一种资源化利用方法─—与废铁屑反应生成化工原料七水硫酸亚铁。给出了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剩余酸等各种因素对产品产量的影响。提供了处理工艺,并且把自制品与分析纯试剂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三者基本在同一质量水平上。 相似文献
997.
位于乌鲁木齐市南湖路以西的煤炭采空区面积达67 100.5m^2,区内构造从南到北主要由八道湾向斜和七道湾背斜组成,地层产状变化不大。该矿区开采较深,且采空区塌陷区有明显的地下水活动迹象。在对深孔大体积采空区注浆时,比较各种常见注浆治理方法,均存在不同的制约因素,故决定采用灌浆爆破压密法对采空区进行压实加固。经现场爆破试验,该区重复爆破次数在3~5次左右。灌浆爆破压密处理后,对不同土层进行取样对比分析,得到其相应密度(增加)及空隙比(减少)的变化分别为:杂填土14.1%,-7.9%;素填土5.9%,-3.3%;塌落煤层7.8%,-7.7%。根据压缩数据及现场测量,处理后的土体沉降2~4m,部分空体地段的沉降量达10~20m,治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8.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的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及其40Ar/39Ar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自西向东分别出露北北东向的韧性滑脱变形带、脆-韧性过渡带和脆性的前陆褶断带。韧性滑脱变形带内的张八岭群片岩,广泛发生了低绿片相背景下的糜棱岩化。其中呈现为平缓的糜棱面理和近南北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分析显示,该韧性滑脱带一致为上盘向南的运动。该带以东依次变为上盘向南南东→南东的逆冲活动,总体上为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带。张八岭群所在的韧性变形带为深部陡立走滑构造与浅部脆性构造之间的滑脱变形带,其间的差异走滑变形,造成了该滑脱层在总体向北运动中出现上盘向南的剪切变形。对6处张八岭群片岩中15个不同粒级白云母的40Ar/39Ar定年指示,变形发生在(236.2±0.5)~(238.0±0.4)Ma的中三叠世晚期。这表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深俯冲阶段,起源于陆内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