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74篇
  免费   22416篇
  国内免费   46393篇
测绘学   4475篇
大气科学   25000篇
地球物理   18114篇
地质学   47045篇
海洋学   18245篇
天文学   2115篇
综合类   7106篇
自然地理   5283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681篇
  2022年   1636篇
  2021年   2089篇
  2020年   3010篇
  2019年   6371篇
  2018年   6865篇
  2017年   6449篇
  2016年   6702篇
  2015年   5868篇
  2014年   5635篇
  2013年   6189篇
  2012年   5866篇
  2011年   5695篇
  2010年   5586篇
  2009年   4925篇
  2008年   4162篇
  2007年   4094篇
  2006年   3606篇
  2005年   3361篇
  2004年   3459篇
  2003年   3227篇
  2002年   2974篇
  2001年   2712篇
  2000年   2474篇
  1999年   2857篇
  1998年   2604篇
  1997年   2605篇
  1996年   2163篇
  1995年   2005篇
  1994年   1797篇
  1993年   1656篇
  1992年   1369篇
  1991年   1061篇
  1990年   934篇
  1989年   787篇
  1988年   688篇
  1987年   499篇
  1986年   419篇
  1985年   332篇
  1984年   326篇
  1983年   195篇
  1982年   247篇
  1981年   172篇
  1980年   124篇
  1979年   123篇
  1978年   55篇
  1977年   44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论证了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实现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各种设计方案。它对我国的海水制盐工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褐藻胶(Na-alginate)工业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等都日趋标准化,产品的种类及其在工业上的用途也走向多样化。我国在五十年代初期曾呈奎和纪明侯就用野生的马尾藻作为原料进行了褐藻胶的提取研究,井确立了褐藻胶的生产工艺,从而诞生了我国的褐藻胶工业。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海带的大量人工栽培,褐藻胶生产便采用海带作为原料,由此,这个新兴工业迅猛发展。目前,中国的褐藻胶生产的规模和产量在世界上已名列前矛,除了主产品褐藻胶以外,还同时生产甘露醇、碘等联产品。但这个工业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別是褐藻胶的粘度、透明度及色泽等质量指标是人们极为关切的问题。本文拟就海藻原料的前处理工艺对胶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做一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由我国北方的寒潮或冷空气所引起的渤海风潮,按文献的分析,该属于“超浅海风暴潮”类型.以渤海风潮为例,按超浅海风暴潮理论进行数值计算,不仅对该理论是一有力的检验,且对探讨渤海风潮的机制和预报也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将冷锋所造成的大风风场重现在计算网格上,在现场海面风资料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显然是一较难的课题.本文仅就发生渤海风潮时,渤海上空风场的几个主要力学特征,设计了几个理论模式风应力场,对渤海风潮进行了数值计算,以期获得全过程概貌及主要特征.计算结果达到了这一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94.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30~1979年NCDC海洋船舶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区恶劣天气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是不同的;在东北和西南季风期间,台湾东北和西南海区也有差异。影响恶劣天气条件的分布因子非常复杂,主要是季风和极锋、天气系统、冷暖洋流及地形等因子。  相似文献   
995.
胶州湾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胶州湾表层海水及C_3和D_3站中层和底层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胶州湾POC年平均浓度为155~410μg/L;平面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近岸和河口一带的含量较高,湾中部较低,湾口诸站为最低;垂直分布有个别数值偏高或偏低现象,但没有明显的规律;季节变化较明显,初春较高,秋季较低。  相似文献   
996.
997.
- This paper deals with species composition, seasonal change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Hydromedusae (Hyd.), Siphonophores (Sip.) and Ctenophores (Ct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terials from 17 stations in the Xiamen Harbour and adjacent waters were taken once monthly for the period from Sep. 1980 to Aug. 198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Phialidium folleatum, Lensia subtiloides and Pleurobrachia globosa , the total annual number of species has one peak and the total annual number of individual has one peak and two secondary peaks. On the basis of their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e, the Hydromedusae, Siphonophores and Ctenophores found in the region investigated may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ecological groups: estuarine group, neritic group and oceanic group. Their seasonal success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several water systems.  相似文献   
998.
林峰  许清辉 《台湾海峡》1990,9(3):251-255
利用潮输沙量的计算方法,估算了闽江口入海口内3个断面所包围区域溶解态镉、铅和铜的收支平衡,从而研究了这些重金属的河口行为。  相似文献   
999.
-The tectonic types of the Zhujian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epicontinental rift-depression basins. Prior to Early Cretaceous time, the Dongsha Uplift arid its surrounding depressions had been combined with the Eurasia Plate in a single unit. Many ENE-trending narrow rifted basins were formed in the third episode of Yanshan orogeny (Late Laramide). The rifted basins in the Paleocene and Eocene were stretched and extended, forming Zhu 1, Zhu 2 and Zhu 3 depressions. The Dongsha Uplift is located between Zhu 1 and Zhu 2 depressions . covering an area of 28 000 Km2. Its geologic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1) Late Cretaceous - Paleocene block-faulting stage.(2) Eocene -Oligocene uplifting and eroding stage.(3) Late Oligocene - Early Miocene sustained subsiding stage.(4) Middle Miocene -Recent noncompensated subsiding stage.The Dongsha Uplift is a structural zone favourable for oil-gas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000.
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风浪,由于复杂的生成和发展条件,使其具有外观上的不规则性和随机性,内在的非线性性.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人们就针对风浪的随机性,运用统计方法,对风浪的统计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就其外观而言,这种统计性质,主要由波面纵座标、波要素等的概率分布来描述,在把风浪作为一线性流体动力学模式来描述时,获得波面纵座标遵循正态分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