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580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61.
The study of deep-seated structure in the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s indicates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hanxi rift system, the North China rifted basin, the Yanshanian fold belt on both sides, and the Zhangjiakou-Penglai tectonic belt have lower resistivity, and a distinctly different velocity interface in the crust and depth distribution of Moho discontinuity. The Yanqing- Huai'lai basin bisects the Zhangjiakou-Penglai tectonic belt into two segments, the northwestern and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s. The latest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and investigation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within the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area is different to a certain degree from that in its surroundings. There exists a nearly NNW-trending structure in the crust. The main shock and most aftershocks occurred above the low-resistivity zone in the crust.  相似文献   
962.
戎嘉余  詹仁斌 《现代地质》1999,13(4):390-394
地史时期大规模的生物群更替与全球大环境的灾难性变化密切相关 ,尽管这种更替在性质、延续时间及等级上各个时期不尽相同。奥陶、志留纪腕足动物群的更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例。全球广布的晚奥陶世较深水叶月贝动物群 ( Foliomena Fauna)和其后浅、凉水的赫南特贝动物群 ( H irnantia Fauna)的灭绝 ,均受控于当时的冈瓦纳大陆冰川活动及其影响效应。志留纪早期 ,以正形贝目和扭月贝目占主导地位的晚奥陶世动物群被一大批新类型 (如无洞贝目、五房贝亚目和石燕目 )所替代 ,组成典型的志留纪动物群。  相似文献   
963.
羊拉地区含矿矽卡岩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滇西北羊拉铜矿化集中区现已发现4个矽卡岩体,按成因分为喷流-沉积和接触交代矽卡岩两大类,前者呈层状,是铜的主要赋矿围岩,不同成因的矽卡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化学组成,组成喷流-沉积矽卡岩有贫Al2O3,TiO2,REE和富铁(TFeO)等特征。在ω(TiO2)-ω(Al2O3),ω(SiO2)-(Al2O3)-N(Fe)/N(Ti)-N/(Al)/N(Al+Fe+Mn),ω(SiO2)2-ω(TFeO)  相似文献   
964.
基于GIS的鄱阳湖湿地遥感调查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对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和湿寺物波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MESSR遥感影像剖析,提出了MESSR影湿地解译模式和实验区草洲的空间分布规律,阐明了选择MESSR影像的优越性,并借助GIS计算了枯水季节实验区各种湿地的面积,指出湖滩草洲是湖区的重要资源,是湖区脱贫致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而湿地遥感调查 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5.
中国对虾血淋巴抗菌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 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浆样品、血细胞溶解物(HLS)样品的抗菌活力进行了测定。表明中国对虾血浆样品对四种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力。其中,三种弧菌活细胞数在孵育1h 时呈现最低;嗜水气单胞菌活细胞数在孵育4h 时最少。在三种弧菌中,血浆样品对哈维氏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强,而对副溶血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弱。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三种弧菌几乎没有表现出抗菌活力;嗜水气单胞菌在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孵育2h 时,其活细胞数呈现最低,说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该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活力。由此显示,抗菌活力在中国对虾血浆样品中表现得较强,而在血细胞溶解物样品中表现得较弱,血淋巴抗菌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细菌表现出其最强的活力,但对不同种细菌其抗菌作用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966.
报道了牙鲆养殖过程中发生的体表溃烂综合症的病理组织变化。该病的病原有盾纤类纤毛虫指状拟舟虫和致病菌兔莫拉氏菌。指状拟舟虫不仅寄生于牙鲆体表皮肤、鳍 ,亦可侵入腹腔、肾脏、肌肉、心脏甚至脑。兔莫拉氏菌大量寄生于心脏血液中 ,随血液循环至各组织器官 ,引起牙鲆肝脏、肾脏及脾脏组织病变。指状拟舟虫和兔莫拉氏菌共同导致牙鲆死亡。  相似文献   
967.
油井增产措施经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詹麒  段庆荣 《地球科学》2000,25(6):629-632
油井增产措施有多种类型, 不同措施会带来不同的增产效果, 但又都有不同的成本组合.提出了一种对油井增产措施的经济评价的改进方法.该方法第一步是措施后累积增产量的预测, 第二步是投资估算和成本估算, 最后是对方案进行净收益分析、经济极限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给出了某油井的实际评价结果, 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8.
1998年江西连续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998年6月12~27日、7月18日~8月1日江西中北部出现的2次特强连续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环流形势特征及物理量特征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9.
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与能力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民育  詹洁晖 《地震学报》2000,22(4):360-367
对我国现行地震重力监测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实施后形成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和能力进行了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 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但对6级以上强震因测网范围太小而无此能力;② 网络工程实施后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对7级以上大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但对6级左右至7级地震,因测点太稀而分辨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970.
酒东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任占利  刘池阳 《沉积学报》2000,18(4):619-623
酒东盆地是由两期不同性质、不同世代盆地叠合而成。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拉张盆地,第三纪以来为挤压坳陷盆地。酒东盆地现今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较低,分别为300℃/100m及51mW/m2。营尔凹陷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于现今地温梯度,可达350~420℃/100m;新生代以来大幅沉降,地温梯度降低,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受现今地温场控制。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营尔凹陷下白垩统赤金堡组烃源岩主生油期有两期,分别在早白垩世晚期及第三纪以来。下白垩统下沟组和中沟组烃源岩主生油期仅有一次,主要为上新世以来。营尔凹陷有良好的找油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