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71篇 |
免费 | 1197篇 |
国内免费 | 16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9篇 |
大气科学 | 952篇 |
地球物理 | 1390篇 |
地质学 | 3206篇 |
海洋学 | 1002篇 |
天文学 | 263篇 |
综合类 | 570篇 |
自然地理 | 6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74篇 |
2022年 | 373篇 |
2021年 | 401篇 |
2020年 | 328篇 |
2019年 | 417篇 |
2018年 | 352篇 |
2017年 | 346篇 |
2016年 | 353篇 |
2015年 | 385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398篇 |
2012年 | 437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386篇 |
2009年 | 375篇 |
2008年 | 389篇 |
2007年 | 331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217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204篇 |
2000年 | 167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9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IS的南方丘陵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以衡阳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5类11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耕地不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63%,主要分布在山区;建设用地高度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耕地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通过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和基于TM数据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发现:现有耕地的适宜性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类型为主,不适宜区域占耕地总面积的10.56%,主要分布在衡南县东部和西部以及衡阳县南部区域;现有建设用地整体适宜性较高,且分布集中,主要位于衡阳市区.据此提出衡阳盆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6.
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评估指标,基于渭河流域2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实测降水量和气温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经验正交函数以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渭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研究渭河流域干旱与6种大尺度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探讨主要气候因子对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渭河流域在1961—2017年间整体呈现出变旱的趋势。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渭河流域干旱分布场主要有3种典型模态类型,分别为全局型、西北—东南反向分布型以及东—西反向分布型;同时,大尺度气候因子南方涛动指数SOI与流域干旱分布场具有更好的相关关系,对该区域内干旱变化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SHAO Yan-xiu ZHANG Bo ZOU Xiao-bo WANG Ai-guo ZHANG Fan-yu YUAN Dao-yang LIU Xing-wang HE Wen-gui 《地震地质》2017,39(6):1185-1197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with LiDA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ological surveys. The LiDAR with high accuracy is promoting geoscience quantification. And it will be much more convenient, efficient and useful when combining it with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his study focuses on UAV-based Laser Scanning (UAVLS)geological field mapping, taking two examples to present advantages of the UAVLS in contrast with other mapping methods. For its usage in active fault mapping, we scanned the Nanpo village site on the Zhangxian segment of the West Qinling north-edge fault. It effectively removed the effects of buildings and vegetation, and uncovered the fault trace. We measured vertical offset of 1.3m on the terrace T1 at the Zhang river. Moreover, we also scanned landslide features at the geological hazard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in the loess area. The scanning data can help understand how micro-topography affects activation of loess landslides. The UAVLS is time saving in the field, only spending about half an hour to scan each site. The amount of average points per meter is about 600, which can offer topography data with resolution of centimet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UAVLS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common, efficient and economic mapping tool. 相似文献
998.
北半球冬季阻塞环流与NAO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Oman关于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冬季平均值的年际变化挑选出强NAO年,然后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在强NAO年北半球冬季阻塞发生频率和生命期的统计特征,最后通过对强NAO年大气斜压性进行冬季气候平均,合成得到了三个区域(北大西洋、欧洲和北太平洋)对流层平均大气斜压性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北大西洋在NAO负位相时下游阻塞发生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NAO正位相则有利于欧洲长生命阻塞的发生和维持;北太平洋阻塞在NAO负位相发生频率明显更高,在NAO正位相阻塞的平均持续时间更长。大气斜压性随纬度的分布与阻塞的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过强的大气斜压性会抑制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由于新构造运动作用,宁夏沙坡头地区从早更新世以来发育了多达9级的黄河阶地。在高阶地上部发育非水相结构的黄色粉砂-砂沉积物。光释光测年结果最老为74ka,大部分年龄处于末次冰期的早期。这与黄河阶地的形成时代不一致,推断这些沙沉积物并不是与阶地同时形成的,而是末次冰期干冷环境下的风成物质。这些风成沙沉降到阶地面后,进入以砾石为主的黄河阶地堆积物而保存下来,可能指示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漠在末次冰期干冷气候背景下的扩张。本研究提供了在末次冰期气候干冷背景下腾格里沙漠扩张和风沙活动增强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00.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6年12月10日至1997年1月2日和1997年3月25日至1997年4月4日对海尔-波普彗星的CO分子J=1—0转动跃迁谱线(频率为115.27120GHz)进行了观测.观测谱线表明,CO分子相对于地心的速度比彗星整体相对于地心的速度要小些,即有蓝移现象.这反映了CO分子是由该彗星迎着太阳的面以一定的速度产生出来的.从观测谱线中还初步估算了该彗星CO分子的产生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