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4篇
  免费   6621篇
  国内免费   3391篇
测绘学   2775篇
大气科学   1899篇
地球物理   2664篇
地质学   9860篇
海洋学   2414篇
天文学   211篇
综合类   1205篇
自然地理   1948篇
  2025年   35篇
  2024年   575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1026篇
  2021年   1222篇
  2020年   964篇
  2019年   1010篇
  2018年   933篇
  2017年   865篇
  2016年   857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1028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291篇
  2011年   1229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1137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1028篇
  2005年   831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青藏地块活动区南部的II级拉萨和羌塘地块内部的M≥6.5强震活动比北部的巴颜喀拉、 柴达木和祁连II级地块内部明显活跃, 这可能与拉萨和羌塘地块处于地壳厚度较大、 较高的热状态和较低的正断层剪切强度等地学背景下, 导致地壳强度较弱有关。 拉萨和羌塘地块内部两次拉张性正断层活动的强震(2008年于田7.3级和当雄6.6级)前热异常的震例, 可能与临震前孕震区及邻近断层带扩容, 以及中下地壳低速层熔融物质或流体的进入有关。  相似文献   
62.
    
Grassland fires results in carbon emission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carbon cycle of ecosystems and the carbon balance. The grassland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ccounts for 22% of 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in China, and many fires occur in the area every year. However, there are few models for estim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grassland fires. Accurate estimation of direct carbon emissions from grassland fires is critical to 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grassland fires to the regional balance of atmospheric carbon. In this study,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aboveground biomass(AGB) of grassland in growing season and MODI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s, then AGB during Nov.–Apr. were retrieved based on that in Oct. and decline rate, finally surface fuel load was obtained for whole year. Based on controlled combustion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in Inner Mongolia, the carbon emission rate of grassland fires for each grassland type were determined, then carbon emission was estimated using proposed method and carbon emission rat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nnual average surface fuel load of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during 2000–2016 was approximately 1.1978 × 10~(12) kg. The total area of grassland which was burn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region over the 17-year period was 5298.75 km2, with the annual average area of 311.69 km~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surface fuel loads is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ing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in Inner Mongolia.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from grassland fires amounted to 2.24 × 10~7 kg with an annual average of 1.32 × 10~6 for the study area. The areas with most carbon emission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Old Barag Banner and New Barag Right Banner an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Oroqin Autonomous Banner.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emission depend on the location of grassland fire, mainly in the northeast of Inner Mongolia include Hulunbuir City, Hinggan League, Xilin Gol League and Ulanqab City. The area and spatial location of grassland fire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total amou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stimat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steppe fires. The model and framework for estim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grassland fires establishe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for estim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grassland fires in other regions.  相似文献   
63.
基于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再分析风场数据,研究了9907号,9908号和9909号3个台风对中国沿海5个风电场的影响,分别从台风的形成以及路径,对沿海风电场风速的影响,台风期间的发电情况等详细地描述了台风对风电机组的影响。发现:台风对5个海上风电场的影响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8月1—4日,输出功率由南向北依次降低,此时主要受9907号台风的影响;第二阶段是8月6—9日,8月6日也呈现输出功率由南向北降低,主要是9909号台风由南海途径台湾海峡即将进入东海的影响;受9908号台风影响,8月7日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S3风机。8月8日,受9908和9909号台风的叠加影响,S4风机的输出功率达到15天的最大值38.4MW。第三个阶段是8月12—15日,受大气锋面的影响,S1—S5输出功率呈现波动。台风过境期间提高了各站点的运营能力和部分站点的额定容量,未对风电机组产生大的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部门在台风期间海洋风力发电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有限项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通过比较决定系数、残差平方和以及均方误差等来提取级数项数,并用遗传算法估计相关参数。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傅里叶级数的沉降预测模型较其他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确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智能移动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与普及,使得电子地图向着移动便携化发展。移动计算环境下,电子地图的呈现方式不再保持固定不变,而是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具体情境做出动态变化。本文阐述了以自我为中心电子地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内容,并提出从自我的角度对电子地图进行空间信息组织以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66.
西藏地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赵平  谢鄂军等 《岩石学报》2002,18(4):539-550
西藏水热活动是青苦恼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其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时空分布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地热流体(气、液相)中携带有中上地壳乃至地幔物质的深部信息。西藏地热流体可以区分出CO2型和N2型两类气体,其中绝大多数的地热气体样品属于CO2型气体,而典型的N2型气体则较少。前者具有岩浆热源和深循环两种成因类型,后者都是深循环成因。西藏气体样品中的He含量变化范围非常宽,最高的可达到1.5%。在门士热泉,首次检测到地幔He组分,这说明西藏地壳深处有地幔物质侵位。根据He同位素组成推断,羊八井、谷露等处的地壳熔融体中约有3%的地幔组分。西藏地热气体中的N2和Ar组分主要是大气成因,CO2组分大多以海相碳酸盐岩成因为主,混有少量有机沉积物成因CO2。当Log(H2/Ar)处于-0.8-0.3的区间时,H2/Ar地热温度计可以良好地指示热储层的温度范围。实际调查表明:西藏水热活动区大多分布在斑公错-怒江链合带以南地区,高温水热活动区主要出现在雅鲁藏布缝合带和那曲-羊八井-亚东活动构造带沿线。  相似文献   
67.
汶川地震断裂带多次地震活动新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虹口乡八角庙出露完整的映秀—北川断裂带剖面断层岩,高分辨率磁化率测试揭示出多个具有高磁化率特征的断层岩带。系统的岩石磁学分析证明一层褐色断层岩相对围岩具有最大的磁化率值,存在新生成的磁铁矿和拥有相似的天然剩磁(NRM)和非磁滞剩磁(ARM)强度衰减过程。高磁化率特征是含铁顺磁性矿物受到断层滑移过程产生摩擦生热作用生成磁铁矿所致。同时断层岩还获得了热剩磁,记录了地震活动磁学信息。结合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1号孔(WFSD-1)磁化率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说明映秀—北川断裂带包含多层具有高磁化率特征的断层岩,暗示了多次强震的发生。具有高磁化率特征的断层岩可以作为判定地震活动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8.
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频带能量分布和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奎  王更峰  王晓军  金解放  邓飞 《岩土力学》2008,29(11):3082-3088
通过单轴加载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试验,根据Kaiser效应原理采用参数法确定了Kaiser点.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小波包频带分解方法,对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砂岩声发射信号的不同频带能量分布规律,得到了Kaiser点特征频带能量百分比大于相邻点的重要结论.其次,采用G-P算法计算了声发射过程关联分维数,结果表明声发射过程不仅具有分形特征,而且Kaiser点声发射信号关联分维数小于其相邻点,其结论可作为通过波形分析识别Kaiser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9.
银坑示范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南岭东段于都—赣县矿集区内的银坑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该区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因此,系统探查花岗岩体分布是深部找矿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主要利用重力、磁力平面资料,并结合物性、地质、电法、地震等资料,综合研究了该区花岗岩空间分布特征.首先研究推断了该区6个花岗岩体的平面分布,其中,江背岩体、长潭岩体、高山角岩体为部分隐伏岩体;柳木坑岩体、葛凹圩浅部岩体和葛凹圩深部岩体为完全隐伏岩体.6个岩体总体走向为NE和NNE向.然后利用研究区内4条剖面重(磁)资料反演了花岗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揭示了上述6个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推断成果与利用平面重、磁资料推断成果一致,也与电法、地震剖面解释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0.
中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勘探前景广阔,但地震资料极其稀少且品质低.针对中国南海南部深水某区块原始地震资料采集于20世纪70年代、无导航文本、海底记录时间不确定、缺道严重及电缆短的品质限制,造成该区仅有的纸质成果剖面上多次波严重、信噪比低、地层构造形态模糊问题,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采用导航重构技术解决无导航文本问题;采用自相关海底拾取技术解决海底记录不确定问题;采用限频F-K域插值技术解决缺道问题;采用组合法压制多次波技术解决因电缆短多次波难压制问题.最后处理效果表明关键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些技术成果不仅为我国南海南部深水的油气勘探提供较可靠的地震资料,同时为类似低品质地震资料的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