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1篇
  免费   8184篇
  国内免费   4336篇
测绘学   3463篇
大气科学   2333篇
地球物理   3343篇
地质学   12343篇
海洋学   3038篇
天文学   262篇
综合类   1472篇
自然地理   2407篇
  2025年   45篇
  2024年   707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1277篇
  2021年   1530篇
  2020年   1217篇
  2019年   1291篇
  2018年   1151篇
  2017年   1086篇
  2016年   1088篇
  2015年   1354篇
  2014年   1253篇
  2013年   1476篇
  2012年   1603篇
  2011年   1553篇
  2010年   1534篇
  2009年   1382篇
  2008年   1410篇
  2007年   1327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1028篇
  2004年   752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长白山地区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白山地区全新世火山活动活跃,发育了良好的火山空降、火山碎屑流、火山涌流和火山泥石流堆积物。这些堆积物交错堆积,野外区分较为困难。在火山碎屑地层剖面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了各种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样品。在实验室通过粒度参数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对堆积物成因类型进行了判别,讨论了火山空降堆积物和火山碎屑流堆积物随着与火口距离变化的规律。首次对研究区内粒度范围为62.5~0.02μm的细火山灰进行了粒度分析,对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碎屑涌流中细火山灰端元分布特征和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2.
黑河流域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利用气象站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特征及其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区降水属于降水脉动事件,降水前后土壤水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土层增加差异逐渐变小。土壤水分在降水量、土壤深度和降水前后的差异极显著,交互效应也极显著(P<0.0001),表明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具有显著的响应现象。土壤水分的降水脉动响应表现为降水后土壤含水量激增,在蒸散作用下缓慢减小。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序列变异规律均能较好地拟合成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随机变异均小于结构性变异,反映出荒漠区土壤水分在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格局。降水使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43.
土体流变破坏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轩明  赵欣  陈小婷 《岩土力学》2003,24(6):1074-1078
根据不同载荷条件下土体蠕变破坏的时间数据列,建立了土体流变破坏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该模型能根据土体在较高应力条件下的蠕变破坏时间预测其在较低应力水平条件下的蠕变破坏时间,可用于边坡破坏预测、岩土工程、岩土力学试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44.
赵兵 《矿物岩石》2000,20(4):46-50
龙门山中段白石-长河坝大型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发育,埃姆斯划分为四个古生物群落,配方详细分析了养马坝组Zdmir群落和Xenospirifer fongi群落的生物组成、丰度、生活方式及生态环境,首次发现龙门山区以Zdmir-属为主的生物群受生态环境控制明显,可以出现有Xenospirifer fongi群落之下,其时代属晚埃姆斯期,并建立早泥盆世埃姆斯期群落的生态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45.
华北太行山区地壳各向异性的接收函数证据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具有任意方向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系统,探讨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接收函数表现出的横波分裂、能量偏离等特征,并系统剖析了各向异性介质对称轴方位角、倾角以及各向异性层位分布对接收函数方位变化花样的影响.太行山隆起地区是研究华北克拉通构造运动以及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场所.我们以该地区JJJX台为例,介绍了利用远场接收函数研究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的方法.反演结果表明,该台站下方存在明显的来源于中、上地壳的各向异性,浅层2.4 km以内表现出强度约为10%的裂隙成因的慢轴型各向异性,裂隙面沿NNE方向展布,与该地区断层走向一致;中地壳表现出强度约为8%的晶体成因的快轴型各向异性,太行山新生代的隆起是形成晶体优势排列方向的一种可能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6.
结合克拉玛依市科技博物馆工程,对超限倾斜结构设定性能设计目标,并针对性能目标提出抗震措施及抗震构造措施.考虑结构材料的非线性属性,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倾斜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尤其是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结果表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也是安全可靠的,剪力墙尚处在弹性范围,未出现塑性铰,...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地壳流体CO2的3个主要成因:有机成因、变质成因及幔源成因,并着重讨论了CO2气体的稳定同位素13C的示踪性能;总结了由地壳释放CO2的主要方式、上升通道及其存在形态。在回顾地壳流体CO2等释放在目前地震监测、预报及相关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进展的同时,指出地壳深部流体(CO2、He、CH4等)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深源流体运移与地震活动、深源流体对震源介质的影响等。此外,提出对深源流体监测不能仅限单一组分(CO2)的监测,需多种深源成分(He、Ne、Ar、H2、CH4)同时监测。  相似文献   
48.
2010年夏季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总结了四川省2010年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的总体情况,包括科学试验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具体方案,预期成果和组织领导等,并且,重点阐述了这次西南涡加密观测科学试验取得的基本成果及其在业务中的实时应用,以及对于今后西南涡观测试验、科学研究和业务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9.
在分析智能手机相机成像参数稳定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手机成像的立体量测方法。根据大角度、大重叠度且无控制点的情况,使用相对定向的直接解法来确定手机像对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空间前方交会解算出待定点的物方空间坐标,并利用光束法平差来优化立体量测结果;同时,利用室内检校场控制点的坐标真值,验证了手机的测量精度,表明了智能手机相机可以用于近景摄影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50.
在实验室内不同盐度梯度下培养常见的两种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s.l.)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根据logistic生长模型获得了终止生物量Bf和最大生长速率μmax,并测定了藻体中过氧化物酶(POD)、二胺氧化酶(DAO)、多胺氧化酶(PA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结果表明,高、低盐度胁迫下,两种藻均会积累MDA,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增强,藻的生长受到了抑制。同时,两种藻都会提升多胺含量,通过多胺的调节作用来缓解胁迫的伤害,促进生长,但是在提升的多胺种类和形态上,两种藻存在着差异。高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多胺尤其是游离态多胺的含量来缓解伤害,东海原甲藻则依靠结合态的亚精胺和游离态的精胺的调节作用。低盐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会提升游离态腐胺的含量,而东海原甲藻体内各形态的多胺都会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