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14篇 |
免费 | 20060篇 |
国内免费 | 105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479篇 |
大气科学 | 5781篇 |
地球物理 | 8053篇 |
地质学 | 29832篇 |
海洋学 | 8563篇 |
天文学 | 525篇 |
综合类 | 3563篇 |
自然地理 | 61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0篇 |
2024年 | 1639篇 |
2023年 | 1836篇 |
2022年 | 3069篇 |
2021年 | 3560篇 |
2020年 | 2998篇 |
2019年 | 3204篇 |
2018年 | 2824篇 |
2017年 | 2643篇 |
2016年 | 2676篇 |
2015年 | 3246篇 |
2014年 | 2993篇 |
2013年 | 3619篇 |
2012年 | 3946篇 |
2011年 | 3748篇 |
2010年 | 3778篇 |
2009年 | 3427篇 |
2008年 | 3445篇 |
2007年 | 3293篇 |
2006年 | 3126篇 |
2005年 | 2582篇 |
2004年 | 2015篇 |
2003年 | 1479篇 |
2002年 | 1585篇 |
2001年 | 1423篇 |
2000年 | 1085篇 |
1999年 | 477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55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5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津县城区的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和古近纪碎屑沉积岩中,热储类型为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地热资源类型属热传导型。新近纪馆陶组热储层组与古近纪东营组热储层组是主要的热储层。该文在论述利津县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地热开发中的尾水排放和回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基于MODIS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热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MODIS地温数据,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过程造成的区域性大范围温度升高现象,即区域热岛现象。分析结果表明,MODIS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地表热环境的变化。不同下垫面的温度差异是形成区域热岛的基础。在大规模连片的城市化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周边区域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地表温度也相应升高,从而造成了区域大面积的温度升高,形成了区域热岛。从空间形态看,区域热岛的空间格局与城镇用地的空间布局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城市或城市连绵区往往是区域热岛的中心。城市连绵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热岛现象十分明显,而位于研究区的西南和东北方位的城镇分布比较分散,对应的区域热岛现象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城乡关系是以流为载体的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城市与乡村区域的动态演变过程,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关联是城市与乡村地域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性影响,探讨城乡关联度对促进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乡关联度,从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城乡关联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4.
85.
86.
PM2.5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造成雾霾天气.本文基于2016年四川省8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数据,对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四川省PM2.5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部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东南部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时间分布呈现夏季PM2.5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冬季PM2.5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趋势,从而得出四川省PM2.5浓度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图. 相似文献
87.
88.
持久、迁移性有机污染物的水污染现状、分析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久、迁移性有机污染物(PMOC)具有高极性、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故难被土壤以及沉积物吸附。该类化学物质的环境释放可导致其在地下水以及饮用水中富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分析技术手段,水体中大量未知的PMOC仍待进一步分析和识别。本次研究将从定义、特性和判别标准等方面系统介绍该类污染物,同时,对欧洲国家的PMOC管控现状和政策法规进行总结和归纳。此外,以全氟烷基酸为例,对比、讨论了我国和欧洲地表水和地下水中PMOC的污染现状,并针对不同种类的PMOC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水处理技术。最后,对PMOC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前瞻,以期为我国化学品风险管理以及饮用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