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01篇 |
免费 | 12133篇 |
国内免费 | 191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43篇 |
大气科学 | 6606篇 |
地球物理 | 9450篇 |
地质学 | 34593篇 |
海洋学 | 9967篇 |
天文学 | 582篇 |
综合类 | 4147篇 |
自然地理 | 74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6篇 |
2023年 | 1714篇 |
2022年 | 3472篇 |
2021年 | 4159篇 |
2020年 | 3392篇 |
2019年 | 3765篇 |
2018年 | 3257篇 |
2017年 | 3139篇 |
2016年 | 3178篇 |
2015年 | 3846篇 |
2014年 | 3575篇 |
2013年 | 4358篇 |
2012年 | 4757篇 |
2011年 | 4642篇 |
2010年 | 4585篇 |
2009年 | 4221篇 |
2008年 | 4248篇 |
2007年 | 4049篇 |
2006年 | 3864篇 |
2005年 | 3201篇 |
2004年 | 2436篇 |
2003年 | 1733篇 |
2002年 | 1786篇 |
2001年 | 1575篇 |
2000年 | 1294篇 |
1999年 | 530篇 |
1998年 | 202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45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63年 | 6篇 |
1957年 | 18篇 |
1954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呼图壁储气库是中国目前存储量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北天山山前坳陷带内的呼图壁背斜上.储气库靠近百万人口大城市乌鲁木齐,气库的注放气活动对其周缘地震活动的长期影响是事关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安全问题.本文以呼图壁储气库为中心,在86.5°E—87.5°E,43.5°N—44.5°N的范围内,基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在该区域建立的密集流动台阵数据,应用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对2016年全年的波形数据进行搜索识别,检测到遗漏地震事件151个,完善扩充了原有地震目录,使得该区域完备震级由1.1降到约0.7.通过分析新目录中404个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我们发现2016年,即气库建成第三年以后,储气库的气压变化依然会影响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当储气库的气压增大到超过约22 MPa的阈值后,较小的气压波动也会导致该区域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气压变化对距储气库中心最远约40 km范围内区域的地震活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52.
荔湾凹陷北与白云凹陷相邻,南与双峰盆地(南海西北次海盆)相接,发育于洋陆过渡边界,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特征。选取荔湾凹陷为研究对象,在3D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以断裂特征分析厘定凹陷性质、构造古地貌恢复解析凹陷结构,进而指出古地貌恢复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勘探的影响。研究获得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①荔湾凹陷为洋陆过渡壳上发育的断坳,断坳作用占主导地位;②32Ma的底辟作用将荔湾凹陷改造为“四洼三凸”的构造格局,恩平组沉积期凹陷北部是一个连通的洼陷;③恩平组沉积期连通洼陷的古地貌有利于三角洲(烃源岩)的发育,背斜型圈闭的定型受控于32Ma的底辟作用,是荔湾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3.
54.
55.
CHEN Biying FANG Luji LANG Yunchao XU Sheng LIU Congqiang ZHANG Luyuan HOU Xiaolin 《《地质学报》英文版》2024,98(1):207-219
The knowledge of the residence time of formation water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ing the subsurface flow and hydrological setting. To better identify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oal seam water and its impact on gas storage and production, this study collected coalbed methane co-produced water in the southeast Qinshui Basin and detected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especially 36Cl and 129I concentrations. The calculated tracer ages of 129I (5.2–50.6 Ma) and 36Cl (0.13–0.76 Ma) are significantly younger than the age of coal-bearing formation (Pennsylvanian - Cisuralian), indicating freshwater recharge after coal deposition. The model that utilises 129I/I and 36Cl/Cl ratios to constrain the timing of rechar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charge water reveals that over 60% of pre-anthropogenic meteoric water entered coal seams since 10 Ma and mixed with residue initial deposition wa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basin inversion in Cenozoic.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reveals the primary recharge pathway for meteoric water from coal outcrops at the eastern margin to the basin center.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occurrence of higher gas production rates from wells that accept water recharge in recent times and suggests the possible potential of the non-stagnant zones for high ga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56.
57.
为更好地对珊溪水库地震震群进行监测和分析,浙江省地震局自2006年开始建设珊溪水库地震台阵.介绍了该环形小孔径台阵的勘选和建设过程,并结合2次地震震群活动的监测数据,展示了该台阵对地区性地震活动监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虽然3G网络的安全机制扩展到核心网络,但是并没有实现端到端安全.基于自生成证书公钥密码体制,设计一种端到端密钥协商协议,只需要一个消息交换就可以建立安全的三方会话密钥.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移动网络的端到端密钥协商协议能够解决密钥管理及第三方无举证窃听,与其他密钥协商协议相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为端到端加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9.
利用1981—2012年4—10月青岛市7个观测站逐时降水量资料和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青岛市短时强降水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青岛市年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4—10月均有短时强降水出现,7—8月是多发月份;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有2个多发时段,主峰在下午到傍晚时段,次峰在凌晨时段;即墨、平度、黄岛为青岛市短时强降水的多发区域,其中黄岛为连续性短时强降水出现最多的区域;青岛市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可分为六种类型,西风槽型、横槽型、冷涡型、热带低值系统型、西北气流型、切变线型,其中西风槽型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60.
利用1961-2010年中国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集,研究了大尺度环流的年代际变化对不同频发年代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过去50年里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发生存在两个频发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其典型环流配置都表现为中高纬度冷空气和低纬度充沛水汽的配合,但不同频发时段的大尺度环流配置明显不同,这种配置使得两个频发时段的暴雨发生特点有所不同,最近20年的暴雨发生次数更多,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在频发的1964-1976年,高纬度的冷空气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上空深厚的低槽前部,而此时南亚高压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纬度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印缅低压槽前,可降水量偏小,但垂直速度较大,水汽辐合较旺盛,华南上空大气环流较不稳定;在频发的1991-2010年,鄂霍次克海上空附近的高压脊活跃,高纬度冷空气主要来自高压后部,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其西北侧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华南上空,故可降水量增多,伴随着强大的南亚高压提供的良好的高层辐散条件,华南上空垂直速度增大,水汽辐合明显,强有利的环流配置导致1991-2010年华南持续性暴雨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因此,大气环流的年代际转型使得华南持续性暴雨发生了巨大改变,故在未来做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代际环流背景场对华南持续性暴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