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225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27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针对目前广西气象局机关现代化办公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经过理论比较分析,提出提高管理,优化网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盆地阿克1井二叠纪孢粉地层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克 1井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喀什凹陷乌恰构造带阿克莫木背斜北高点的第一口预探井 ,该井中二叠统比尤列提群 (P2 by)钻厚 2 5 5 .5 0 m(395 4— 4 2 0 9.5 0 m,未钻穿 ) ,为灰褐、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同色灰质泥岩近等厚互层 ,偶夹薄层浅灰、灰色泥灰岩、泥晶含泥灰岩及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产大量孢粉化石 ,可建立Florinites- Protohaploxypinus- Vittatina组合 ,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该井二叠纪地层的钻揭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 ,不但完善了该地层小区的地层层序 ,而且丰富了二叠纪的孢粉化石资料 ,填补了该区二叠纪古生物研究的空白 ,还改变了对该区生油条件的评价 ,提高了对该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993.
陈成  詹良通  徐文杰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18,39(10):3685-3694
褶皱的水力连通长度是复合褶皱渗漏量评估的关键参数,褶皱网络的水力连通性分析还缺乏客观高效的分析方法。基于对漏洞周围水头分布的简化,提出以搜索长度为标准判定褶皱间水力连通性。通过将褶皱线段化,建立了褶皱网络连通性数字化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研究了该方法在文献报道的褶皱网络和处于良好状态的GM/GCL(土工膜/土工复合膨润土垫)衬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搜索长度的定义给出了判定褶皱间水力连通性的客观标准,能反映衬垫的不同参数(如水头、界面导水系数以及渗透系数等)对褶皱间水力连通性的影响。褶皱线段化使褶皱位置和尺寸的描述更容易,数字化的水力连通分析简便且高效。基于该水力连通性分析方法的渗漏量评估结果偏保守。在进行渗漏量计算时,若假定统一的长度来描述褶皱网络,则需要根据漏洞频率的不同选择不同值。该水力连通性分析方法作为渗漏量评估完全数字化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陈成  詹良通  徐文杰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18,39(12):4588-4596
褶皱网络中褶皱的空间分布是水力通性分析及渗漏量评估的基础。褶皱的空间分布规律尚待研究。基于一个典型场地的场底褶皱网络,利用K-S检验方法分析了褶皱几何参数服从的概率分布类型,统计得到了褶皱几何参数相应的统计参数。提出了基于褶皱几何参数的统计规律随机生成褶皱网络,并对随机褶皱网络进行渗漏量评估,然后从随机分析得到的渗漏量中选择特征值来表征场地的渗漏量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对典型场底褶皱网络的统计分析为确定类似场地中褶皱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类型和统计参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随机生成的褶皱网络得到的渗漏量样本的均值可以作为特征值,用来保守地评估场地内实际的渗漏量。基于案例分析,在对褶皱几何参数统计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可以实现对待建场地的设计不再需要获取整个场地的航拍图像,从而为有褶皱场地渗漏量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南西段,由于后期盖层覆盖和构造、岩浆侵入破坏,作为结合带标志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至今未被识别出来,从而导致了前人对该结合带的边界、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时空演化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笔者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云开地块北缘的岑溪地区,沿着岑溪-梧州断裂带两侧出露有一系列呈岩片状产出的(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块。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可分为性质截然不同的三大类:(1)糯垌镇油茶林场一带出露的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具有略亏损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轻微富集,且Nb、Ta、P和Ti的负异常不明显,显示出与N-MORB型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其中斜长阳起石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43.7±2.2Ma;(2)归义镇洞尾一带出露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则表现出轻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具有平坦或略富集的轻稀土元素,并出现Nb-Ta、P和Ti的微弱亏损现象,显示出其与E-MORB型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其中斜长角闪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41.3±2.4Ma;(3)安平镇白板、大爽一带出露的中-基性火山(碎屑)岩总体上表现为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其间还出现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的明显亏损,显示出与俯冲带有关的岛弧型(IAB)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其中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LA-MC-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42.2±3.7Ma。由此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有早古生代古洋盆的存在,本区N-MORB、E-MORB和IAB型中基性火山岩可能是在加里东时期该洋盆岩石圈持续向南东俯冲消减至华夏板块(云开地块)之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前人对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I型和S型花岗岩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但有关A型花岗岩的研究则鲜有报道,其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仍存较大争议。文章选择最新发现的泸沽A型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和地质意义。泸沽花岗岩由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806±5)Ma和(815±5)Ma,属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硅(SiO_2=71.2%~76.1%)、高碱(K_2O+Na_2O=6.73%~8.95%)、高K_2O/Na_2O比值(1.89~3.60)和强过铝质(A/CNK=1.07~1.49)的特征。[FeO~T/(FeO~T+Mg O)]-SiO_2和[(Na_2O+K_2O)-CaO]-SiO_2图解均指示泸沽花岗岩为铁质碱钙性A型花岗岩。泸沽花岗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REE=221×10~(-6)~387×10~(-6)),具有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3.42~9.69),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δEu=0.10~0.34)。泸沽花岗岩具有较高的Zr、Nb、Ce和Y含量,具有较高的Ga/Al、Y/Nb、Yb/Ta和Ce/Nb比值,显示出典型的A2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元素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资料,文章提出泸沽新元古代铝质A2型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早期俯冲造山过程中的变泥质岩熔融。  相似文献   
997.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矿区主要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36.0±2.3Ma,该结果与前人利用~(40)Ar-~(39)Ar法获得的矽卡岩型磁铁矿矿石中白云母229.9±3.5Ma的等时线年龄一致。花岗闪长斑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属于Ⅰ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阶段,与区域上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侵及其与壳源岩浆的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结合SketchUp建模灵活、简单易学及摄影测量精度高的优势,利用SketchUp Ruby二次开发技术,对倾斜摄影测量单像建模、摄影测量模块与SketchUp Ruby脚本插件的通信、建模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用C++和Ruby联合开发SketchUp三维建模插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大气中过量的CO_2溶解到海水中造成海洋酸化,破坏了海水原有的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甲壳类动物甲壳的形成过程依赖于海水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碳酸钙溶解平衡。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采用CO_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对自然海水进行曝气,模拟在现有CO_2排放速度下,本世纪末和下世纪末海洋酸化的程度(表层海水p CO_2分别为750μatm,1500μatm),研究不同海洋酸化程度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海洋酸化导致:(1)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上表皮的外表面微刺排列趋于简单化,由2—3个微刺为主要排列形式逐渐变为单个微刺排列的形式;(2)甲壳厚度变薄,甲壳厚度从正常海水对照组(pH 8.13±0.02)90.20±4.85μm,变薄到OA1组(pH 7.98±0.02)84.53±13.71μm,再到OA2组(pH 7.75±0.03)61.94±13.43μm,并且有随海洋酸化程度加重厚度变得更薄的趋势;(3)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甲壳中甲壳素含量显著上升,从对照组(13.10±0.07)%上升到OA1组(14.22±0.04)%,再到OA2组(14.30±0.06)%(P=0.000**);(4)甲壳中钙、镁元素含量及钙镁比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海洋酸化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的结构和甲壳素含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珠江河口水文实测资料和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利用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提取分析了流场中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LCSs),并结合卫星遥感图像探讨珠江河口LCSs时空分布与其浊度锋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口浊度锋与LCSs在时空上存在很好的契合,LCSs所形成的输运通道与壁垒对河口浊度锋的位置、形态及变化过程有显著影响。落潮时,泥沙随蕉门、洪奇门和横门的落潮射流注入伶仃洋,与虎门下泄的冲淡水对峙形成了一条明显的FTLE脊线,制约着浊度锋的形成和分布形态。涨潮时,来自西北三口门的淡水径流受口门外涨潮流的顶托作用,强烈的水平速度与密度梯度在此处形成LCS,阻碍径流挟带悬浮泥沙的输运而产生浊度锋。由于LCSs很好地勾画了不同动力性质的水体边界,因此可以用来对河口浊度锋进行识别、追踪和动力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