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测绘学   225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536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首先给出光束法平差法方程式及其改化形式的一般化公式,并说明各系数矩阵的实际意义,从而可以方便地借助稀疏矩阵技术直接组建并存储各系数矩阵。其次,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种可行的、高效的,集一般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多片空间后方交会、多片前方交会和自由网平差于一体的快速平差算法。最后通过多组数据说明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52.
南海-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准双周振荡对TC生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南海-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10~20 d准双周振荡(QBWO)不同位相的划分(A~D),研究了QBWO对南海-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TC)生成的调节作用。将TC分为强热带风暴及以下级别(TS)和台风及以上级别(TY),并将QBWO分为干湿位相,发现南海海域生成的TS(TY)在干湿位相的比与西北太平洋海域生成的TS(TY)在干湿位相的比相等,这表明QBWO对TS(TY)生成的调节作用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可能相同。从A位相到C位相,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TC的生成频数均逐渐增多,D位相时期,TC生成最少,多数TC发生在QBWO的对流活动湿位相,少数TC发生在干位相。南海-西北太平洋海域TC的生成受到QBWO的明显调制。从位相A到位相C,低频对流和低频风场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低频对流强度持续加强,低频风场逐渐由异常西风-东风-西风转为异常东风-西风-东风配置,西北太平洋地区季风槽加强,使得TC生成频数逐渐增多。此外,在QBWO活跃位相,非绝热加热增强和纬向风垂直切变减弱也有利于TC的生成。  相似文献   
953.
以野外勘察和光谱测量数据为数据源,以光谱曲线的16个特征和矿化蚀变程度分别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应用粗糙集理论和方法离散化数据构建决策系统和实现属性约简,获取识别矿化信。息最佳变量组合及区间值,将其作为参量建立矿化信。息识别模型,并以矿区其他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与实地勘查资料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高光谱矿化信,息识别模型,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4.
安溪县光德村地氟病区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安溪县光德村地氟病区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岩石、土壤、饮用水、水稻、蔬菜中F含量较高,而Cu、Mo、Ca等人体必需的元素严重缺乏;饮用水中F严重超标, F-高达4.18 mg/L,达地下水Ⅲ类标准的4倍之多,且水质pH低于饮用水标准的下限6.5,属酸性水质,不适合饮用,该地区特殊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是导致地氟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5.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新兴的高效并行优化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在地球物理反演中很少运用.磁测资料井地联合反演是结合井中与地面磁测数据的各自优势,进行地球物理反演的一种新方法.笔者以立方体为模型,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和大冶危机矿山实例,将粒子群优化算法运用于磁测资料井地联合反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不仅验证了粒子群算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可行性,而且也论证了井地联合反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56.
晚奥陶世赫南特贝动物群在空间上随水深和温度等环境梯度变化的分布型式已经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该动物群在纵向上演变型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以四川长宁双河上奥陶统观音桥组的赫南特贝动物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动物群的腕足动物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演变趋势以及与水深、氧含量和生物扰动等环境因子的协同变化,探讨了动物群演变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多样性和个体密度在观音桥组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最后整个动物群快速消亡,而氧含量和生物扰动强度总体上睛也呈增加趋势.奥陶纪末冈瓦纳大陆冰川的扩张所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可能是影响赫南特贝动物群演变的主要环境因素,但氧含量的突然降低和生物扰动强度的增加也会对群落的一些特征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成为重要的控制因子.赫南特贝动物群多样性在观音桥组顶部达到峰值,但随着海平面的突然下降迅速消亡,相比较其从下而上多样性逐渐增加的过程而言要迅速得多.  相似文献   
957.
采用小型偏振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直接粉末制样法,分析了硅酸盐类岩石、土壤、沉积物样品。实验结果表明,主量元素的总分析精度优于2%RSD,主要受制样精度控制。不同含量的痕量元素的总分析精度一般优于5%RSD,含量低时可达约20%RSD。制样精度(方差)在分析总精度(方差)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大于50%,且元素原子序数越小、含量越高(计数统计涨落小),所占的比例越大。实验还表明,对于大多数元素,在样品量大于1 g后,分析结果变化不显著;但Ba等重元素在样品量小于5 g时结果受样品量影响显著;实际分析中可以不必称量样品,但应保证所使用的样品量大于5 g。通过作为未知样品分析的标准参考物的分析结果和参校标准物质的回算结果的综合考察,并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万),该方法在常规情况下可定量分析K、Ca、Ti、V、Cr、Mn、Fe、N i、Cu、Zn、Ga、As、Rb、Sr、Y、Zr、Nb、Ba、Pb、Th等20个元素,过渡金属元素的测定限在10 mg/kg左右。由于制样方法简单,无需制样设备,该方法适合于车载野外现场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58.
气团来源对瓦里关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5年8月到2007年5月在瓦里关全球本底站观测的气溶胶数谱分布资料和同期后向轨迹资料分析,发现气团来源对瓦里关地区颗粒物的数浓度及其谱分布有显著影响.气团起源于瓦里关东北部地区或者途径东北部地区,传输路径较短,传输速度相对较慢,大气中出现较高数浓度的爱根核模态颗粒物;气团来源于瓦里关西部或者两北地区时,传输路径较长,传输速度较快,大气中一般出现较高浓度的核模态颗粒物.  相似文献   
959.
文章以西昆仑山3个花岗质深成侵入体的研究为例,认为岩浆混合形成的深成岩特征取决于发生混合作用(hybridization)的岩浆的性质,如温度、黏度、成分等物理与化学条件。岩浆的大多数性质都与温度有关,因此可以以温度为主要指标将岩浆混合作用划分为混合、混杂和注入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高、中、低温度条件。库地北岩体具有均一的外貌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产生具有幔源与壳源岩浆的贡献,是高温岩浆混合作用(mixing)的产物;胜利桥岩体含有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注入的基性岩浆团与其寄主岩浆作用不完全,是中温岩浆混杂作用(mingling)的典型代表,也是造山带出露最广的岩浆混合成因深成岩类;赛图拉岩体形成"双峰式"岩石组合,同时侵位的镁铁质岩浆和长英质岩浆之间基本上不发生物质交换,是两种低温岩浆相互注入的结果。由于岩浆混合作用是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集中体现,混合作用的类型体现了区域地热梯度及其地质过程的强度。因此,区分不同的岩浆混合作用类型对了解岩浆混合作用过程、大地构造背景和壳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0.
地磁极性年表的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地层研究是对新生代乃至中生代沉积序列定年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磁极性年表作为磁性地层定年的标准,其精度对地层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领域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回顾了地磁极性年表的发展历史,并着重介绍了当前天文极性年表的发展现状。按照地磁极性年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将其发展大致归纳为3个阶段:①早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基于火山岩剩磁测量和K/Ar测年建立了最近约5Ma以来的地磁极性年表;②中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基于大量海底磁异常条带相对宽度建立了中中生代以来完整的地磁极性年表;③现今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天文学和古气候学研究对极性界限的轨道调谐,正在构建高精度的天文极性年表。在天文学和古气候学发展的推动下,高精度的天文极性年表有望取代传统的CK95年表而被广泛应用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