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0篇
  免费   1279篇
  国内免费   1931篇
测绘学   739篇
大气科学   816篇
地球物理   894篇
地质学   3714篇
海洋学   881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376篇
自然地理   85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土壤地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土壤学和地理学学科的分支,土壤地理学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土壤的时空变化。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土体向地球表层系统视角下的关键带转变,研究方法上全面走向数字化。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土壤地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形态、土壤分类、土壤调查与数字土壤制图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发展趋势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拓展、调查技术正经历变革、时空演变从过程观测走向模拟,同时探讨了土壤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契机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7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B3LYP/aVDZ方法对[Li_2SO_4(H_2O)_n]~0(n=0~10、18)水合团簇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结合Car-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CPMD)模拟了不同浓度的Li_2SO_4溶液结构,目的在于理解在Li_2SO_4溶液中离子间缔合相互作用及可能存在的物种。研究发现,对于[Li_2SO_4(H_2O)_n]~0(n=0~10、18)水合团簇,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比双配位双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更稳定,溶剂共享离子对结构最不稳定。同时,CPMD模拟结果表明,在3.09和3.17 mol/kg的Li_2SO_4溶液中,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仍然是主要物种。以上结果表明在饱和的Li_2SO_4溶液(3.16 mol/kg)中,Li~+和SO_4~(2-)离子间的相互缔合作用主要以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的物种存在,而具有双配位双齿螯合离子对结构的物种占少数,溶剂共享离子对结构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973.
曾方明 《盐湖研究》2018,26(4):19-26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对江西九江下蜀黄土和甘肃临洮晚更新世以来黄土的常量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其他点位的黄土、长江中下游其他地点的下蜀黄土和长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以期探讨九江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1)九江下蜀黄土的地球化学组成以SiO_2、Al_2O_3、Fe_2O_3为主。与临洮黄土的元素组成相比,九江下蜀黄土具有较高的SiO_2、Al_2O_3、Fe_2O_3、TiO_2含量和较低的CaO、MgO含量;2)在空间上,下蜀黄土的SiO_2/Al_2O_3比值未表现出黄土高原黄土(北方黄土)的SiO_2/Al_2O_3比值随纬度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揭示下蜀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是北方的内陆荒漠或黄土高原;3)TiO_2/Al_2O_3-K_2O/Al_2O_3和TiO_2/Al_2O_3-Fe_2O_3/Al_2O_3图解显示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的主要源区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74.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actors in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serves as an important guide for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building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society. This paper aims to use LMDI method and a modified STIRPAT model to research the conventional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in Kazakhstan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jectory of CO2 emissions displayed U-shaped curve from 1992 to 2013. Based on the extended Kaya identity and additive LMDI method, we decomposed total CO2 emissions into fou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ose, the economic active effect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driving CO2 emissions, which produced 110.86 Mt CO2 emissions, 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of 43.92%. The second driving factor is the population effect, which led to 11.87 Mt CO2 emissions 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of 4.7%. On the contrary, the energy intensity effect is the most inhibiting factor, which caused–110.90 Mt CO2 emissions 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of–43.94%, followed by the energy carbon structure effect resulting in–18.76 Mt CO2 emissions with a contribution rate of–7.43%.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change response between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and each impact factor, we construct a modified STIRPAT model based on ridge regression estim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every 1% increase in population size, economic activity, energy intensity and energy carbon structure, there is a subsequent increase in CO2 emissions of 3.13%, 0.41%, 0.30% and 0.6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75.
公路积水阻断与降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华  王志  戴至修  李宛育 《气象》2018,44(5):684-691
利用2011—2013年全国公路积水阻断资料,分析了公路积水阻断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公路积水阻断与不同时效降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公路积水阻断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7月最为频繁,公路积水阻断事件以07:00—14:00为第一多发时段,16:00—20:00为次多发时段。公路积水阻断与前24h内的降水关系更为密切。区域不同,公路积水阻断随各强度降水变化的特点也不尽相同。经过开立方根处理后的降水因子与公路积水阻断发生的频次服从于高斯分布。其中,区域1公路积水阻断与处理后的1h最大降水因子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大于0.91;区域2和3公路积水阻断与处理后的6h最大降水因子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区域4公路积水阻断则与处理后的24h最大降水因子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在0.75左右。对于任何一个区域,诱发公路积水阻断的不同时效降水都处于一个较大的空间。对于给定的降水量只能判断公路积水阻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976.
郑飒飒  杨佑洪  刘志  刘晓璐 《气象科技》2018,46(6):1280-1286
利用四川省数字高程模型(DEM)和1970—2014年四川省143个气象站点45年冰雹资料,使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数字地形分析和分区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经纬度、地形起伏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冰雹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地形高程、经度、地形起伏度及西北偏西坡向等地形因子是四川省冰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冰雹与主要地形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模拟四川省冰雹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际值分布趋势一致,但模拟数据整体偏小。  相似文献   
977.
基于灰色关联的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贵州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意义。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自然环境条件、劳动人口素质、生产经营投入、就业转移等因素与贫困的关联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劳动力人口素质、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农民转移性就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贫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78.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磁化率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特依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盐湖演化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对象。前人对昆特依盐湖钻孔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开展过一些研究,但由于采样间距大,限制了对成盐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目前关于昆特依盐湖磁化率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昆特依盐湖ZK1402钻孔(35 m深)的14C年代和磁化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钻孔由含盐碎屑层和盐层的互层所组成。盐层的低频磁化率值低,含盐碎屑层的低频磁化率值高。低频磁化率清晰地记录到古盐湖经历了4次显著的成盐期。钻孔的低频磁化率和高频磁化率的变化极为相似。2)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百分比形式)呈负相关关系。3)钻孔9.6 m深处的加速器质谱(AMS)14C校正年代为23 333±255 cal a BP,24.8 m深处的年代为31 780±442 cal a BP,33.0 m深处的年代(19 259±207 cal a BP)出现倒转。钻孔24.8 m和33.0 m深处的14C年龄可能被低估。  相似文献   
979.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①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②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③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0.
该文以500 hPa环流作为关键影响因子,采用K-means动态聚类分型,将近10 a安顺降雪划分为平直气流型(Ⅰ)、南支槽型(Ⅱ)、多波动型(Ⅲ)3种主要形势。个例分析和合成分析表明:3种形势下降雪过程中相态变化、区域、持续时间等特点有所不同。合成分析还表明:3种形势在500 hPa环流上有明显的区别,Ⅰ型在高原东侧到贵州的气流基本平直,Ⅱ型从高原东侧到贵州有1个明显的南支槽,Ⅲ型在高原东侧到贵州有多个波动槽影响,在高原北侧沿河套地区和孟湾以东均有槽影响,形成阶梯槽。此外滇黔准静止锋的强度、影响区域、物理量以及垂直方向湿度配置、逆温等方面均有所区别:Ⅰ型湿层和上升区浅薄,有1℃左右逆温;Ⅱ型湿层较薄,Ⅱ型在贵州中部有3℃逆温范围较窄;Ⅲ型中低层有宽广的湿层,水汽和抬升条件配合较好,几乎没有逆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