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Zaozigou gold deposit lies in the West Qinling orogenic belt, Gansu Province, China. It is one of the largest gold deposits, and the orebodies are hosted in fine‐grained slates intercalated with limestone of the Middle‐Triassic Gulangdi Formation and varied dykes. The gold orebodi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NE‐, NW‐, and SN‐trending tensional and shearing faults with high dipping angle. The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pyrite and arsenopyrite are measured by electron microprobe. Pyrite has up to 0.12 wt.% Au, and arsenopyrite contains up to 0.17 wt.% Au. The antith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S and As indicates the substitution of As for S in pyrite, and arsenic occurs in anionic As1? state in the pyrite structure under the reduced conditions. Pyrite has relatively high Co (~364–2248 ppm) but relatively low Ni (~109–497 ppm) contents, with Co/Ni ratios ranging from ~1.63 to 10.50, indicating that the deposit originated from a volcanogenic fluid and remobilized by hydrothermal fluid. Au in arsenopyrite occurs as cationic Au in solid solution, whereas Au in pyrite is in solid solution and metal nanoparticles (Au0).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mong cores, transition zones, and rims of pyrite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pulses of fluid participa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pyrite in the deposit. The calculated form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Zaozigou deposit vary from 148°C to 304°C, with an average temperature of 213°C based on Au contents in pyrite.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yrite samples suggest that the metallogenic materials of the Zaozigou deposit were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and upper crust.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above lead us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Zaozigou gold deposit is classified as an epithermal deposit.  相似文献   
142.
川东南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后,川东南地区ML 3.0以上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特征,分别得到视应力、应力降与震级之间、震级和地震矩之间,以及地震矩和视应力之间的定标关系。通过扣除震级影响,计算归准化视应力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结果如下:1从时间分布图来看,研究区4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段刚好对应视应力涨落较明显时段,而该时段当地工业采矿注水活动强烈,故该区域视应力水平或许反映了工业活动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2从空间分布图来看,自贡隆昌一带震级偏大,视应力反而偏小的现象可能与该区域应力释放不充分、构造应力水平偏低有关,未来要关注该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3.
昌宁—孟连带作为古特提斯主洋盆(多岛洋)的观点/模式的提出,已在国内外引起强大反响和争论,由于形成观点和建立模式所依据的资料很多来自孟连县曼信及相邻地区。因此该区的有关地质构造问题,自然也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笔者对这些地区长期的野外观察和研究,发现许多资料不支持大洋模式,尤其是原来建立模式时所依据的地层系统中尚存在若干重要的遗漏和错误。笔者初步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不是大洋沉积;地层中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系统需要重新厘定。本文在详细介绍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晚古生代地层系统,沉积相和古地理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4.
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以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为核心试验区,以地球表层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观测手段,针对不同典型地表类型开展全波段主被动协同遥感观测,研究异质地表和山地条件下像元尺度遥感关键参量的观测方案,研究重要水热参量的遥感方法及其同陆面/水文过程模型的结合,支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相关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其中,航空飞行遥感试验搭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载荷、双角度热红外相机、四波段多光谱相机和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协同观测,实现了土壤水分、组分温度、植被含水量、叶面积指数等地表参数以及湖泊、水库、湿地等的遥感监测;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利用车载微波辐射计、地基雷达和光谱仪进行了典型地物如裸土、植被、水体、人工目标等的遥感观测,并按照样区—样方—样点的多尺度嵌套方案进行了地表参数的同步采样,获取了该地区关键地表参数的短时期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配合卫星和机载观测,在闪电河流域完成了土壤温湿度、地表水热通量、地表辐射四分量、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地面观测网络的建设,为验证地表辐射/散射遥感模型,发展、优化和验证水热参量遥感反演算法,研究地表水热参量尺度效应与尺度转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将促进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的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和反馈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5.
三江并流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区内保存着反映特提斯演化不同阶段和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阶段留下的丰富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为解读三江并流地壳演化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关资料表明,三江并流是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一起发育成长起来的,它们均经历了特提斯的演化,并且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横断山脉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与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张家滩页岩储层中发育有大量粉砂质层,全面系统地理清张家滩页岩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需要对比研究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粉砂质层不发育的泥质页岩以及粉砂岩。本文选取了22块页岩样品,通过压汞法、气体吸附法和气测孔渗法等多种测试手段,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在对组成3种岩石类型的粉砂质层和泥质层孔隙发育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岩石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的差异,并讨论了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和粉砂岩孔径在100 nm以上的中-大孔孔体积较大,具有更好的储集和渗流能力。通过对比粉砂质层和泥质层的组分、沉积结构和成岩作用等的差异可知:粉砂质层中石英、长石等粉砂级刚性碎屑颗粒的富集有利于原始孔隙的形成和在物理压实过程中的保存;有机酸存在造成的酸性成岩环境有利于长石等颗粒发育溶蚀孔隙;液态烃等在颗粒表面形成的薄膜能够有效地抑制石英等胶结作用的发生。与泥质层相比,粉砂质层具有更好的孔隙形成和保存条件,使得粉砂质纹层发育页岩和粉砂岩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明显优于泥质页岩。  相似文献   
147.
从海底采集的长柱状保压天然气水合物一般不能被直接分析,需要被切割成小段再转移。保压子取样装置是在天然气水合物保压转移系统的基础上研发的,该装置能够获取任意小尺寸的带压岩心,并将其转移到测试装置中进行原位检测。介绍保压子取样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系统压力变化的趋势,然后利用AMESim软件对压力维持部分进行仿真,最后通过水合物转移实验,验证保压子取样技术的可行性。重点讨论了蓄能器对于系统压力维持能力的影响,得出预充压力越大蓄能器保压效果越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8.
邱芹军  段雨希  田苗  吴麒瑞  马凯  陶留锋  谢忠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2-2024020022
地质图件及其附属资源(如描述文本)作为地质知识的重要存储媒介,蕴含着大量的地学知识及专家经验知识及隐式知识。快速精准地对多模态地质数据进行知识规范化定义、形式化表达、语义化关联和精准化推理是目前地学知识抽取及挖掘的前沿。当前,海量的地学数据中图件及附属描述信息知识分布零散,图件中的信息无法有效地与描述信息进行关联并提供知识服务。本文以多模态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多源数据驱动下的地质图知识表达模型,通过地质基础知识、规则知识及决策知识来表达图件中蕴含的显隐式地质知识,从语义、空间、属性三个维度表示地质对象间的关系;并基于领域知识针对地质图件及描述信息开展了地质实体及关系的精准抽取及存储研究,最后以江西省于都县银坑幅G50E011007图幅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矢量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知识表达模型及知识抽取方法, 能够较好地解决地质知识建模中图文关联弱、知识挖掘不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9.
红提葡萄气候区划的制定有助于政府部门科学布局红提葡萄种植区域,提高种植区的红提葡萄品质和产量。还可带动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霍尔果斯市气候资源利用率。利用霍尔果斯市及周边10个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插值方法,根据红提葡萄种植的气候生态条件,筛选出≥10℃积温和无霜冻期作为红提葡萄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将霍尔果斯市红提葡萄种植区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分布在海拔720 m以下的南部平原地带;次适宜种植区分布在霍尔果斯市中部海拔720~950 m的山前平原;不适宜种植区位于霍尔果斯市域北部海拔高度950 m以上的天山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