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29篇
  免费   3348篇
  国内免费   4942篇
测绘学   2340篇
大气科学   5532篇
地球物理   9241篇
地质学   19634篇
海洋学   3448篇
天文学   2373篇
综合类   3662篇
自然地理   3289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765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5393篇
  2017年   4646篇
  2016年   3364篇
  2015年   1040篇
  2014年   1038篇
  2013年   1106篇
  2012年   1904篇
  2011年   3594篇
  2010年   2994篇
  2009年   3208篇
  2008年   2631篇
  2007年   3113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828篇
  2003年   889篇
  2002年   730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660篇
  1999年   916篇
  1998年   777篇
  1997年   755篇
  1996年   724篇
  1995年   644篇
  1994年   572篇
  1993年   487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283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8 毫秒
821.
中国地下热水分布之特点及属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墨香  邓孝 《第四纪研究》1996,16(2):131-138
本文依据我国近年来地下热水资源调研和勘探的新进展及其与有关的研究结果,简述我国地下热水形成和赋存的地热地质背景,分析和归纳构造隆起区中的温泉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的地下热水分布之基本特点,讨论主要水热带的地热学属性和沉积盆地热水的形成机制,为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今后地球科学有关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2.
JRC修正直边法的数学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JRC是反映爬坡角力学效应的岩体结构面表面形态等效描述指标。本文在爬坡角力学效应机理研究基础上, 阐述了JRC直边法的物理意义;通过岩体结构面表面起伏幅度与金属表面粗糙度幅度对比分析, 肯定了直边法的合理性;考虑JRC的尺寸效应, 推导JRC修正直边法的数学表达式, 编译计算机常用程序。最后, 实例检验了JRC修正直边法数学表达式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823.
吉林地区的马达岭组为一套河流相紫色、紫红色砂砾岩,前人曾先后将其置于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新元古代、古元古代。但由于缺少直接或间接的地质证据及同位素年龄资料,故其时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1991 ̄1993年笔者等在红土崖幅(1/5万)进行区调工作,发现了青白口纪的鱼台组不整合覆于马达岭组之上,根据层序学的理论分析,马达岭组应属新元古代海侵早期深切河谷沉积。故将其时代置于青白口纪早青白口世。  相似文献   
824.
陈明  李学刚 《吉林地质》1996,15(2):87-88
本文对对数正态分布的数学含义及其与原始分布之间的关系作了重新说明,纠正了目前化探中使用对数正态分布假设时常犯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825.
笔者在对华北地区中寒武统颐滩碳酸盐建造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工作中首次识别出层序中最基本的地层单元──米级旋回层序,它是露头层序分析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本文总结概括出不同体系域内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和特征。这些米级旋四层序在塞向上叠加构成高级(五级、四级、三级)旋回层序时表现出周期性和规律性。这种不同级次的旋回层序的形成受不同动力成因引起的具不同周期和频率复合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米级旋回层序的识别与复合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得出中寒武世鲕滩层序的形成经历了若干次周期性的淹没-间断-均衡堆积-加积进积事件,这为盆地充填史的恢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26.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学法  马建国 《矿物学报》1996,16(3):260-267
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3个沉积物柱样(WP1、WP2和WP40)的32个样品的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区内沉积物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稀土元素含量及总量(ZREE)较低,WP1、WP2和WP40孔的ΣREE依次为72.91×10-6,54.15×10-6和54.18×10-6,REE在粘土粒级中得到了较大富集;②REE球粒陨石标准化的分布模式曲线表现为负斜率,富集轻稀土,WP1、WP2和WP40孔LREE/HREE比值平均值为37.36,26.33和17.16,页岩标准化曲线大致呈水平;③与球粒陨石和页岩相比,Ce都表现为强烈的亏损;以球粒陨石为标准,WP40孔表现为弱的Eu正异常,其他两孔表现为弱的Eu负异常;以页岩为标准,皆显示Eu正异常;④ΣREE纵向变化曲线与CaCO3旋回曲线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上述特征表明:①沉积物的来源复杂,有陆源、火山源、生物源和自生源,在所研究的三个孔中,WP1孔含有较多的陆源物质,WP2和WP40含有较多的火山物质;②被粘土吸附是本区REE重要的存在形式;③沉积物形成环境为氧化条件;④据ΣREE的纵向变化曲线与CaCO3旋回曲线,将本区沉积物自下而上划分为末次冰期亚间冰期沉积、冰期最盛期沉积和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827.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陈发景  汪新文 《地质论评》1996,42(4):304-310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但其成因机制仍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3)通过大陆内裂谷火山岩化学成分、地温场、构造变形、岩石圈结构以及区域板块构造背景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六种大陆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4)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其周缘造山带密切相关,其地球动力学模式是大陆岩石圈对褶皱冲断带构造负载的挠曲响应;  相似文献   
828.
陈骏  鹿化煜 《地质学报》1996,70(1):61-72
本文采用化学淋滤的方法对洛川黄土沉积物的酸溶和酸不溶相中稀土元素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29.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distribution (ca. 80000 km2) of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165-100 Ma) shoshonite series with subordinate high-K calc-alkali series. It was formed in a dominantly tensile stress field.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analogues in island arcs and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have thei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as well as related mineralization association, which are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speci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mantle and crust of the province and the special Mesozoic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相似文献   
830.
The chemical leaching method is used for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id-soluble and acid-insoluble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from the Luochuan loess deposi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cid-insoluble phase in loess and palaeosol is a stable component of old aeolian dusts and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venance; the acid-soluble phase is the unstable component in the weathering pedogenic process and reflects rock-forming features after accumulation of aeolian dusts. The acid-insoluble REE and acid-soluble Sr and Pb can be used as geochemical indicators respectively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eathering pedogenic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