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开展古滑坡堰塞湖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可以揭示古灾害地质环境效应,重建区域构造历史活动序列和古气候演变特征.特米古滑坡发育于金沙江上游巴塘段,滑坡堆积地貌和堰塞湖相沉积物保存较好,是研究区内古地质环境的良好载体.在遥感解译、无人机测绘、现场调查和地质测年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探讨了特米古滑坡发育特征、堰塞湖形成时...  相似文献   
72.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和超远距离的位移,往往能够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它的运动机理,即高速远程效应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空气润滑模型、颗粒流模型、能量传递模型和底部超孔隙水压力模型。但是,由于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自身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研究还没有取得公认的成果。中国是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频发区,因其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还处于定性阶段。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纵多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点评了目前研究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是国内外首次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今后类似的研究具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黄土高原马兰黄土粘土矿物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双  曲永新 《地质论评》2004,50(5):530-537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西北黄土粘土矿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供了采用现代X-射线衍射(XRD)定量测试技术(包括粘土矿物样品处理和全自动数据处理技术)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马兰黄土粘土矿物定量研究的最新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马兰黄土的主要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相对含量为60%~70%),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伊利石。伊利石在黄土中主要呈两种形式存在,即单矿物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矿物中的伊利石。研究还发现,各地马兰黄土粘土矿物组成变化不大,但在神木、河曲、偏关一带伊/蒙混层比有局部增高的现象。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土中粘土矿物不是以单粒形式存在,而主要是以集粒粘附物的形式包裹在碎屑颗粒表面。黄土中粘土矿物组成及其存在形式一方面可以充分揭示黄土物源区的表生化学环境特征;另一方面,伊/蒙混层矿物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膨胀性粘土矿物和它在黄土粘土矿物中所占地位,对于认识马兰黄土在水作用下的湿陷变形和强度衰减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Wang  Jiading  Zhang  Dengfei  Zhang  Yongshuang  Chen  Hui  Ma  Weiqian 《Acta Geotechnica》2022,17(7):2995-3015
Acta Geotechnica - Loess landslides induced by rainfall or irrigation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Loess Plateaus, China, and the stress paths followed are similar to water infiltration at a constant...  相似文献   
75.
2023年2月23日,在中国新疆边境附近的塔吉克斯坦东南部山区发生MS 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按照以往经验研判,地震可能造成山体震损甚至形成较大范围的滑坡灾害(链)。为了快速预估本次地震滑坡灾害情况,本文采用InSAR地表变形观测、遥感解译和模型分析计算等方法,开展了同震滑坡灾害危险性快速评估,揭示了地震滑坡发育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InSAR地表变形监测显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断裂南侧变形明显,为地震驱动的主动盘;(2)同震滑坡的极高和高危险区沿地震断裂呈带状展布,主要分布于雪山的角峰、刃脊两侧的高陡部位以及沟谷的陡峻岸坡;(3)震中附近遥感解译发现,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以中小型高位冰岩崩滑为主,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基于以上结果并结合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对中国西部边疆山区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巨灾风险防控建议,可为地质活跃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安全和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6.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程度高,导致滑坡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约32.5%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km范围内,19.77%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1.0km内,15.2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1.0~1.5km内,滑坡的滑动方向多垂直于断裂走向;2八美"土石林"是在断裂活动作用下形成的碎裂岩体,该类岩体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滑坡灾害发育密度大;3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发育,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的部分滑坡滑动彻底,现今稳定性较好;在地震作用下部分滑坡处于裂而未滑状态,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失稳滑动;4断裂带穿越的斜坡或古地震滑坡,在断裂持续活动作用下,稳定性差并多次发生活动;5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断裂带坡体变形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运动复杂而强烈,地震与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意义重大。基于地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相互补充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选择深部地球物理场、区域构造变形、地震活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为内动力因素,地形地貌、降雨量、河流冲蚀组合计算所产生的地质灾害条件作为外动力因素,地层岩性和活动断裂影响带作为介质因素,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地质要素梯度来反映内动力作用和通过地质环境要素综合分析表现外动力作用是提高评价准确性的有效手段;青藏高原东缘可分为8个构造特征差异显著的一级分区,75个综合因素差别较大的二级分区,653个外动力条件有一定差别的三级分区;总体而言,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安宁河断裂带构成的Y字型构造格架断裂带附近的地壳稳定性最差,西部次之,东部最好,北部区块较完整,南部复杂破碎。  相似文献   
78.
[研究目的]川西巴塘断裂带地质背景复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有利于揭示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方法]本文在巴塘断裂带地质灾害成灾背景分析和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典型滑坡发育特征,探讨了巴塘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认为:(1)巴塘断裂带附近碎裂岩体结构为地质灾害孕育提供...  相似文献   
79.
煤层底板突水因素的综合评价:以肥城矿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引入煤层底板突水的研究中。以肥城矿区为例,阐述了煤层底板突水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使底板突水评价研究从定性向定量转化,对查明底板水文地质条件和突水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青藏高原内部的近东西向伸展变形在藏南地区形成了一系列近南北向裂谷带,对其中最东端的错那-沃卡裂谷带南段错那-拿日雍错地堑调查结果表明,它是第四纪活动明显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控制该盆地发育的主边界断裂带是近南北走向、倾向东侧和长80~110km左右的盆地西缘正断层,是区域内N90°~92°E方向伸展变形的产物。断裂活动速率的多种估算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百万年时间尺度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2~0.9mm/a之间;MIS 8和MIS 6以来的断裂平均活动速率的合理估计值是0.6±0.2mm/a;但末次冰期盛冰阶以来的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明显增加,介于1.0~2.1mm/a之间,合理的估计值为1.3±0.3mm/a,末次冰盛期以来断裂垂直活动速率的增加极可能是该断裂带进入地震丛集期的反映。该地堑近于严格的南北走向及其与当雄-羊八井地堑相似的活动强度,指示了下地壳物质侧向流动所产生的纵向拉张作用最有利于该区近南北向裂谷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