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重复采集的高精度三维资料为基础,综合常规的三维资料和钻井资料进行解释,针对寒武系台地-斜坡沉积体系的地震层序、样式、演化与控制因素,讨论台地的起源、不整合面形成环境和海相烃源岩。在塔河油田寒武系地层中识别出16个地震层序。其中,编号为SQ6、SQ7和SQ11的地震层序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其他层序由海进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具有快速海进、缓慢海退的不对称旋回特征。塔河油田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总体表现出纵向加积、向东超覆、台地边缘依次向东迁移的大型进积型台地特征,台地边缘向东迁移的距离超过40km。塔河油田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起源于塔中隆起的北斜坡,经历了缓坡、平顶陆棚、镶边陆棚等台地样式的演化。沉积底形、相对海平面变化、拉张活动、基底沉降和古气候在不同演化阶段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古气候和风向对中—晚寒武世镶边陆棚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顶面和寒武系顶面发育区域不整合面,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和阿瓦塔格组顶面在陆棚边缘发育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面形成于拉张环境。塔河油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尤其是玉尔吐斯组全区分布,吾松格尔组、阿瓦塔格组和上寒武统的斜坡-盆地相烃源岩分布在塔河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2.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引入增长率指数、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力效果指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2009—2018年海洋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整体较好,但在海洋产业内部,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综合竞争力较低;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第二产业中占比重较小;海洋第三产业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辽宁沿海经济带还需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合理配置,力图能将各产业间发展形成协调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133.
以两期Landsat7 ETM+为基本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对天津滨海新区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得到区域地表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发现地表温度变化与浅层地温能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探测浅层地温能。  相似文献   
134.
This study reports the first observation of predominant even C-numbered n-alkanes from sediments in the continuous lacustrine-sedimentary section (Maogou) from the Late Miocene to the Early Pliocene (13–4.4 Ma) in the Linxia Basin, NE Tibetan Plateau. The n-alkanes showed a bimodal distribution that is characterised by a centre at n-C16n-C20 with maximum values at n-C18 and n-C27n-C31 as well as at n-C29. The first mode shows a strong even C-number predominance (OEP16–20 0.34–0.66). In contrast, the second mode has a strong odd C-number predominance (OEP27–31 1.20–2.45). Certain types of special autochthonous bacteria are a possible source for this distribution of even C-numbered n-alkanes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These bacteria may have a high production rate in weak oxic–anoxic and ari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a variety of geochemical parameters have recorded palaeo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35.
石炭纪生物礁在晚古生代礁体演化序列中处于特殊地位。石炭纪是生物礁地史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发育的生物礁类型有:(1)叶状藻礁丘;(2)叠层石礁丘;(3)珊瑚礁;(4)Waulsortian灰泥丘;(5)Chaetetes礁丘;(6)钙质微生物—藻礁丘。石炭纪生物礁总体上表现为礁相结构、造礁群落组成及礁体建造阶段的造礁作用相对比较简单,这些都体现出生物礁在石炭纪的发展受到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在以藻礁占主导地位的宾夕法尼亚亚纪,中国后生动物骨架礁发育,尤其是发育有Fomitchevella大型珊瑚礁,成为世界石炭纪生物礁的一个亮点。从石炭纪整个生物礁的发展情况来看,后生动物骨架礁与以微生物和钙藻为主导的生物礁或许是两个平行发展的礁系统,后生动物骨架礁的发展在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有明显的演化滞后现象,以钙藻和微生物为主导的造礁群落的复苏在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更为迅速。从石炭纪生物礁古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生物礁基本上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区域,因此,它们代表了在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礁体,与现代珊瑚礁的分布相近似。  相似文献   
136.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data along 34°N, 35°N and 36°N sections in August from 1977 to 2003, th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SYSCWM) and its responses to El Nino events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exist double cold cores under the main thermocline along the 35°N and 36°N sections. Also, double warm cores exist above the main thermocline along the 36°N section. (2) Thermocline dome by upwelling separates the upper warm water into two part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warm waters. Additionally, 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 caused by upwelling along the cold front and northeastward current along the coast in summer is the main reasons of double warm cores along the 36°N section. The intermediate cold water is formed in early spring and moves eastward slowly,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one of double cold cores. (3) Position of the thermocline dome and its intensity vary interannually, which is related to El Nino events. However, the  相似文献   
137.
组合法是目前我国省市进行大地水准面精化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对大地水准面精化时所用到的各种数据源进行分析,探讨各数据源对大地水准面精度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大地水准面精度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8.
根据空冷器的特点,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空冷器的有限元模型.用MPC184单元实现了力和力矩的加载,得到了空冷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空冷器在正常运行工况和地震荷载工况下进行了抗震性能计算分析,并根据RCC-M规范对空冷器在地震工况下的结构完整性进行了应力评定.结果表明在上述载荷作用下,空冷器和地脚螺栓的应力状况满足RCC-M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9.
沿海湿地植被遥感分类是遥感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盐城沿海湿地核心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植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以Landsat-5TM图像为遥感数据源,以盐城丹顶鹤湿地保护区样点数据为辅助数据,分别用非监督分类法、监督分类法与基于LBV变换的分类法,对研究区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分类方法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的结果最差,特别是对芦苇,其错分误差达到51.65%。监督分类法的精度虽然高于非监督分类,但其制图精度只有66.56%。而基于LBV变换分类法能够有效解决关于米草和芦苇的错分现象,它对其他地物的分类精度也很高,基本上都在90%以上。总体来说,LBV变换法已经达到了核心区分类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0.
热带太平洋第二类El Ni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第二类El Nio事件海温异常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讨论了与经典El Nio事件、El Nio Modoki、WP(西太平洋暖池)及CT(冷舌)El Nio事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第二类El Nio事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第二类El Nio事件表征为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第三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4.7%。在海洋表面层,第二类El Nio事件暖期赤道东太平洋为沿赤道西伸的冷舌,热带中西太平洋为环绕冷舌的马蹄型大范围暖区。该型具11a和30~40a年代际振荡及3~4a年际变率,峰值多出现在春季。第二类El Nio事件是热带太平洋异常海面风应力场和赤道两侧的风应力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赤道东印度洋-中西太平洋与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洲上空出现以反号垂直运动为特征的异常Walker环流。(2)El Nio Modoki与第二类El Nio事件有密切关系,它实质上是第二类El Nio事件次表层海温与近海面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捕捉了第二类El Nio事件的主要信息。(3)第二类El Nio事件对中国春季及夏初降水有一定影响。在事件暖期,东海地区存在一个显著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其南侧的中国南方地区盛行异常东北气流,水汽来源减少,导致该地区少雨,其西侧的异常偏南气流北上直达华北地区,异常多水汽向北输送,并与北方的偏北流场相遇,导致该地区降水偏多。在第二类El Nio事件冷期相反。本文结果还指出,WP与CT El Nio事件是由经典El Nio事件第一模态与El Nio Modoki事件组合而成,它们不是独立的El Nio类型。此外,还讨论了夏半年El Nio事件对大气环流影响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