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761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752篇
地球物理   653篇
地质学   1131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全球变暖对我国亚热带北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历史气候暖期亚热带北界变迁和划分亚热带北界的热量指标,借助于文献「1」模拟CO2倍增的全球平均温度状况,采用几种气候指标推估的经验公式,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亚热带北界的位置。结果表明,CO2倍增状况下,我国亚热带北界平均约北移3个纬度,其界线将变为西南向东北的波形走向。  相似文献   
972.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富碲(化物)型(俗称构造蚀变岩型)是其主要类型,该类型金矿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硫化物δ34S以较大负值为特征,δ34S=-19.24‰-+6.68‰。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有关矿床对比,提出该碲化物型金矿床δ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条件改变,氧逸度(fo2)升高、pH值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δ34SΣS≈0‰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熊耳群富钾火山岩系。该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为上升的岩浆地热流与下渗的地表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成矿,其成因类型属浅成低湿热液富碲(化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73.
环境审计:旅游业持续发展中的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审计是目前国外针对旅游业持续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采用的新管理模式,本文论述了环境审计基本概念及其与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4.
再论山地学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欲要完善和发展山地学,一定得加强山地学理论研究,含:1.全面认识山地的形成和演变趋势;2.正确处理人山关系,3.重视研究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功能;4,整体关注山地河流的“下游效应”.山地研究的方法是:分类分析法和区域系统分析法,加上“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  相似文献   
975.
本文归纳总结了在绝热、无耗散对称二维大气中定常广义地转流稳定性分析中的扰动方程组的基本特征,并将其概括为具有这类问题共同基本特征的统一形式的扰动方程组的定解问题。在此基础上,统一地证明了:1)由统一的扰动方程组所确定的定解问题的解是存在唯一的;2)基态的性质是由Λmin(G)的性质决定的:a.当Λmin(G)>0时,基态是稳定的;b.当Λmin(G)<0时,基态是不稳定的。3)基态的全局稳定性质可以通过局部稳定性分析来确定;4)合理的、充分简化的局部稳定性分析结论在局部分析中是严格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6.
1991年江淮暴雨期地气通量与混合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1991年5—7月江淮及其北部地区的地面与高空资料根据3种不同的整体公式对地表通量(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混合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揭示出这次持续性特大暴雨中陆面过程的一些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地表通量依赖于大气稳定度,稳定度越强,地表通量越小。不稳定状况下平均地表动量通量为0.0154N/m2,向上的感热和潜热平均值分别为25.7W/m2和132.3W/m2;稳定状况下,地表动量通量为0.006N/m2,感热和潜热通量平均是向下输送的,分别为-1.5W/m2和2.5W/m2。2.地表通量与降水过程密切有关。雨期的动量通量略小于非雨期,而雨期的感热与潜热通量明显小于非雨期,雨量越大,这两种通量愈小。3.地表通量具有明显日变化。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2时左右。4.混合层与雨期关系密切,雨期的混合层高度较非雨期低,这时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小;而非雨期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977.
9414号热带气旋(DOUG)非对称结构和对降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OUG热带气旋在靠近华东沿海大陆北上过程中,气旋西侧的降水强度显著减弱,主要是DOUG气旋的完全非对称结构造成的。本文从大尺度天气系统配置、卫星云图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计算结果分析了DOUG气旋内区和外区非对称结构的成因和演变。外区的非对称结构主要由环境场的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东高西低气压场配置造成的。气旋近中心中-β尺度的辐散下沉系统的发展是造成内区非对称结构的主要原因。二者的形成是相互独立的。但内区非对称结构的发展会促使外区非对称结构的加强。前者向后者逼近并结合造成了DOUG的完全非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978.
OzoneVerticalProfileCharacteristicsoverQinghaiPlateauMeasuredbyElectrochemicalConcentrationCelOzonesondes①LiuQijun(刘奇俊),Zheng...  相似文献   
979.
中国近百年气温场变化成因的统计诊断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BP-CCA方法,诊断中国近百年(1881~1992年)气温场变化之成因。结果表明:(1)CO2浓度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与中国近百年增暖趋势的关系最为密切;(2)80年代后,温室效应加剧所起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相应敏感区位于华北北部、东北、西北西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3)火山活动对气温变化的长期趋势所叠加的波动变化起主要作用,敏感区主要在35°N以南,中心位于西南地区;(4)20年代至40年代增暖可能是温室效应、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70年代以来的增暖则主要与温室效应的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980.
西非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荒漠化地区。本文论述了气候在其荒漠化中的作用这一理论问题。文中提出,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对看待这个问题。气候在该地带荒漠化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既能单独起作用,又能与人类过度经济活动因素结合在一起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