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761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752篇
地球物理   653篇
地质学   1131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氟是煤中有害元素之一,燃煤型氟排放造成的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研究煤中氟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对掌握高氟煤分布规律及控制燃煤造成的氟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沁水煤田内6座煤矿15号煤样品的分析发现:煤中氟含量与灰分显著相关,与黄铁矿硫、有机硫无相关关系,表明煤中氟主要以无机物形式赋存,且与含硫矿物无关;与钾、镁、硅、铝等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氟有可能的主要赋存形式为金云母、氟金云母等矿物,以及以吸附存在于高岭石、勃姆石、伊蒙混层等黏土矿物中;与钙、磷元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氟不以氟磷灰石、含氟羟基磷灰石等矿物大量赋存。此外,通过对沁水煤田15号煤的沉积环境分析发现,弱还原环境、较低盐度、偏酸性、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该区域煤中氟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2.
103.
Zhong  Wenhan  Liu  Hanlong  Wang  Qi  Zhang  Wengang  Li  Yongqin  Ding  Xuanming  Chen  Longlong 《Acta Geotechnica》2021,16(6):1849-1865
Acta Geotechnica - Snake can perfectly utilize its scales to move. Inspired by the snake scal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nake skin-inspired pile penetration process. Six...  相似文献   
104.
对泰青威天然气管道临朐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朐段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可分为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和台田地水毁。野外地质灾害实地调查临朐段管道沿线共发现地质灾害15处,其中坡面水毁点6处,河沟道水毁点4处,台田地水毁点5处。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的有1处,占6.66%; 风险等级中等的有4处,占26.67%; 风险等级较低的有10处,占66.67%。根据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风险等级等因素,划分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1 km,低易发区10 km,管道沿线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最后,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消减措施,为后期管道安全运营和风险整治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河南省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先进的防雹理论与技术,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冰雹过程的天气尺度与中尺度概念模型,并根据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及雷达探测、闪电定位、卫星、自动站数据,研发出河南省人工防雹作业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和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天气形势分析子系统可根据大尺度形势背景、中尺度系统特征及三维冰雹云数值模式和卫星、闪电、自动站资料,对可能降雹区进行预测。作业决策指挥子系统通过对雷达数据产品的二次开发,完成雷达资料处理、产品生成及风暴自动识别、分类、预警,并根据参数的变化和雹云的移动方向,对下游作业区进行预警及输出作业方案。整个系统基于VS2005开发平台,使用c++开发语言,利用图层分层管理将地理信息、雷达实时观测资料、雷达二次产品、高空资料、火箭和高炮作业点等信息分层显示。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为河南省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6.
2016年12月发射升空的FY-4A是中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该星上搭载了可提供东半球近实时高分辨率卫星观测数据的扫描辐射成像仪——AGRI(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在其观测数据应用于大气参数反演或同化前,数据偏差的定量化分析是一个必要环节。采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he TIROS Operational Vertical Sounder),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5个全球再分析数据产品(ERA5)对AGRI的7个红外通道(通道08—14)进行了模拟,并利用MODIS云检测产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晴空筛选,以期得到一些对AGRI的定量应用有价值的偏差分析结果。观测-模拟(O-B)的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海洋和陆地上,通道10(7.1 μm)存在明显大于其他红外通道的系统性偏差,这很可能来源于ERA5在对流层中层对水汽的高估。通道08为近红外短波通道,地表反射作用影响强烈,陆地上存在较大的平均偏差,而海洋上平均偏差小于0.4 K。通道14在ERA5近地层气温偏高及定标偏差的影响下,海洋存在接近1 K的平均偏差;陆地上存在2 K左右的平均偏差。其余各红外通道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平均偏差分别在0.6和1.3 K以下。偏差影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地表海拔高度、观测天顶角对偏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海洋上偏差分布存在季节变化可能来源于再分析资料中海表温度估算的季节性误差。   相似文献   
107.
分析了飞船主着陆场区1981—1999年1—4月和9—12月因冷空气而产生的偏北大风的过程中气候概况及其天气特征。通过分析发现:主着陆场区因冷空气引起的偏北大风以春季最频繁,秋、冬季最稀少;一天当中偏北大风以午后出现频率最大,午夜出现频率最少;对于不同季节的气压和温度,春、秋两季变化剧烈,冬季相对较小;在大风出现前24小时,主着陆场区的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以两槽一脊型、一槽一脊型、贝湖低压型为主;冷空气入侵前24小时,欧亚天气图上主着陆场区上游低层850hPa中高纬度有明显的冷中心,地面图场区上游冷高压中心的分布主要有3个区域:贝加尔湖西南至新疆、贝加尔湖到内蒙中北部、贝加尔湖西北部。大风前24小时在35~45°N、100~115°E等压线密集,等压线一般都在4根以上。  相似文献   
108.
球面交切法地震定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提出了适合于近震及远震定位的球面交切法。该方法在球面上直接进行交切运算,只要知道3个以上台站的S-P到时差(或只要根据震相求出震中距)就能快速定出震中位置,台网布局、震源深度、发震时刻对震中定位的影响较小。使用该方法对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发生的较大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表明其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9.
1993年7~8月,湖北省咸宁地区发生了一系列ML≤4.1的地震。从地震系列、地表破坏状况和地震宏观等烈度线展布特征出发,深入研究了地震与地质构造及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关系,得出结论地震群可能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构造变动而诱发。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与135 m水位相比,局部差应力场呈现逆向变化,即形成了加载效应与卸载效应的交替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或触震)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