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刘鹏  陈海山  于华英  秦怡  钱永甫 《大气科学》2015,39(6):1237-1249
本文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发现东亚及附近地区海陆表面温度的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强、弱夏季风年东亚表面温度差值的逐候数据做EOF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模态可以揭示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中国东部陆地增温相对较快,而西太平洋及孟加拉湾海温增温较慢,季节转换提前,有利于夏季风偏强;第二模态则反映了春季中高纬度地区增温快、中低纬增温慢的情形,有利于夏季风增强。在5月份两种模态的综合作用显示:陆地较冷、海洋较暖,夏季陆地的快速增温、海洋增温慢,有利于夏季风增强。将上述影响因素引入到改进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中,修正后的指数可以反映东亚地区5月到夏季的海陆增温特点以及季节转换的早晚,并更好地描述了季风区中、高纬度的热力差异,合理地解释夏季风强度与西北太平洋副高及低空急流的关系,因此新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全国范围内夏季降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2.
明挖法是隧道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其降水和开挖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周围地面沉降.为了防止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地面沉降控制是检验施工支护设计合理性的关键.隧道施工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有降水、开挖和支护作业,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一因素的影响分析,为使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工程实际,需将三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33.
作为一种常见的近海海底灾害地质现象,波致海床液化严重威胁着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工程设施的安全。粉质海床液化后,海底粉土的结构、物理和力学性质均发生了改变,研究该变化规律尤其是评估液化后海底粉土再次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室内动三轴仪对取自黄河三角洲已液化和未液化海底粉土开展了液化试验对比研究,讨论了已液化和未液化海底粉土在孔压增长模式和轴向动应变发展趋势方面的异同,对比分析了二者的液化势。研究结果表明:应变标准比孔压标准更适用于评估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粉土的液化势;孔压和动应变发展模式均表明与未液化粉土相比,已液化海底粉土再次发生液化的抗力有所提高;已液化和未液化海底粉土归一化孔压比ud/σ3与循环加载次数比N/Nf间相关关系可采用双曲线或指数函数模型进行定量化描述;未液化海底粉土的波致液化临界循环应力比约为0.20,已液化海底粉土的临界循环应力比约为0.35。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海底粉土波致液化特性的认识,亦可为循环应力历史影响下的土体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4.
通过青岛保税区地基强夯试验,观测分析了区内海相沉积含砂淤泥质土在夯击能量作用下垂向及水平方向的变形及孔隙水压力产生、消散规律,对区内软土地基可夯性进行评价分析。试验结果对沿海地区淤泥质土加固处理具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5.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air-sea CO 2 exchange from 1965 to 2000 in the Pacific Ocean are studied with a Pacific Ocean model.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including the control run that is forced by climatological monthly mean physical data and the climate-change run that is forced by interannually varying monthly mean physical data.Climatological monthly winds are used in both runs to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 of air-sea CO 2 exchange.The analysis throug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uns shows tha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the variation of export production induced by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physical field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air-sea CO 2 flux,while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or a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North and South Pacific.It indicates that the variation of the physical fields can modulate the variation of the air-sea CO 2 flux in converse way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by changing the direct transport and biochemical process.Under the interannually varying monthly mean forcing,the simulated EOF1 of the air-sea CO 2 flux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but contrary in the two subtropical Pacific Ocean.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regionally integrated air-sea CO 2 flux and area-mean SST shows that when the air-sea CO 2 flux lags SST by about 5 months,the positive coefficient in the three regions is largest,indicating tha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r on the longer time scale in the three regions,physical processes control the flux-SST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336.
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56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100 hPa高度场和风场资料, 依据大气环流观测事实及天气学原理,较客观地定义了描述南亚高压活动的特征参数, 然后对南亚高压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诊断分析。发现北半球中低纬 100 hPa环流异常具有空间整体性和时间持续性,即北半球中低纬100 hPa环流同时加 强或同时减弱,并且其整体异常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南亚高压面积和强度的变化 存在3.8年的振荡周期,与ENSO的循环周期一致。南亚高压的中心和脊线在夏季较为稳 定,较大的年际差异出现在春季。高压面积和强度的年际变化最明显,并且面积大、 强度强的年份往往与El Niao年相对应。南亚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还存 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自1978年以后,冬半年南亚高压脊线南移,中心东移,面积增大, 强度增强,夏半年南亚高压的位置变化不很明显,但是面积和强度也增大增强。这种年代 际异常与低层大气系统及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异常一致。南亚高压强度距平与热带 海洋SSTA密切相关,与印度洋海区的同期相关最好。南亚高压强度异常对印度洋SSTA的 响应时间为0~5个月,对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的响应时间为4~6个月。南亚高压明显的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表明,可将南亚高压看作气候系统中大气子系统异常的强信号, 通过分析南亚高压的年际及年代际异常可以更直接地研究和预测区域气候异常。  相似文献   
337.
1. IntroductionThe primary 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EastAsian summer monsoon is persistent, heavy precipita-tion identified with a coherent, well-defined rainband.Generally, such rainband movement is characterizedby a stepwise northward advance from southern China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n early-mid May to the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southern Japan in mid-June,then to north China and the Yellow Sea as well as thesouthern Japan Sea in late July (Ding, 1992, 1994;Tao and Chen, …  相似文献   
33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photochemistry on the gravity wave instability in summer polar mesopause regi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effects of eddy viscosity, conductivity and eddy diffusion of chemical species on the gravity wave instability induced by photochemistry are studied. The critical wavelength of the instability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some parameters on it are discuss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gravity wave instability induced by photochemistry is sensitive to the temperature and atomic oxygen profiles.  相似文献   
339.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1998年5~8月东亚近海海况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1998年5~8月东亚近海海况进行了模拟研究。耦合模式模拟出了黑潮海流及其右侧的大尺度反气旋式涡旋,对南海表层海流的模拟也与实际基本相符,并模拟出了南海海流受季风影响较大的特点。模式也模拟出了伴随西南季风爆发及推进而发生的海温突增及暖水区北推过程。这为进行区域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气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0.
利用地气耦合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了我国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土壤类型变化的区域气候效应,着重分析了土壤类型变化对海平面气压场、近地层气温和湿度、土壤温度、边界层风速、垂直运动以及地面能量平衡和转换关系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