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发展中的板块边界: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锐  马宗晋  方剑  吴宣 《地学前缘》2007,14(4):1-17
亚洲内陆的强地震密集地发生在天山-贝加尔一线,但该处并不存在一条连续的大断裂,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长期相左。文中分析了这条地震带的时空分布、分区特点、应力状态和活动周期,计算了欧亚大陆的布格重力异常场、均衡重力异常场,反演了上地幔的密度分布和剪切波速分布。发现在这个部位的70~250km的深部有一条北东向的密度、速度陡变带,它是新生代的冷地幔和热地幔的交界带,与浅部构造存在立交关系,对亚洲大陆的现今构造运动和应力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个带的地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板缘地震和板内地震,是一种因为深浅构造不同而造成的结构性地震,性质上为大陆内缘地震。文中还就深浅构造的空间立交关系、时间镜像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南北地震带和伊朗东侧地震带的立交结构也与上地幔构造有关。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是正在发展中的板块边界,是大陆内部的一个典型构造,北侧为稳定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次板块,南侧为活动的中国-东南亚次板块。  相似文献   
92.
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WebGIS的概念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实现WebGIS的一些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基于网络的海量数据的数据结构组织的传输方案,以及如何在WebGIS的开发中引入ODBC技术,ASP技术来实现数据的管理,另外,提出了几点建立WebGIS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王先明  单玄龙 《世界地质》2002,21(3):251-257
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特征,以岩心资料和大量的测井,录井数字化资料为基础,应用沉积微相制图软件系统实现了乾安油田高台子油层Ⅶ砂组低渗透储层的沉积微相自动识别,本区储层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坝和水下扇等类型,绘制出VII砂组3个小层的平面沉积微相图,沉积微相的研究对本区主力油层及剩余油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文中讨论了在局地热平衡情况下简单模式中的热带海气耦合扰动,指出参数K  相似文献   
95.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电性结构和岩浆系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白山火山区及其附近 ,沿 5条伞状测线和 1条北西向测线进行了 6 1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用Robust等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应用阻抗张量分解方法消除了局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计算了反映地下横向不均匀性的地磁感应矢量。利用RRI二维自动反演等技术对资料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 :在近地表存在低阻体 ,并分别与长白山天池水体、聚龙泉温泉、锦江温泉及长白山山门附近的地下水相对应。在长白山天池及其以北和以东地区 ,约 12km深处存在电阻率很低的地质体 ,电阻率为 10到几十Ω·m ,可能是地壳岩浆囊。在测区范围内 ,地壳电性结构在南北方向存在着明显的横向变化 ,而东西方向相对均匀 ,变化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96.
A survey was made of copper mining spoils i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Polygonum microcephalum and Rumex hastatus were found to grow extensively on copper mining spoils in Yunnan Province as representatives of typical high-elevation copper flowers. Plants and their associated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everal copper mines in the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or copper. It is found that both plant species can grow well on mining spoils rich in copper but with medium nutrient supply. P. microcephalum accumulated more copper in its organs than R. hastatus. The copper concentration in the roots of both species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copper increase in the substrates. However, the tendency for the levels of copper in the leaves of both species to increase linearly with soil copper increase is not clear.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oth species may have some potential for phytostabilization of metal-contaminated soils and for biogeochemical prospecting.  相似文献   
97.
98.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section in the Red River fold zone of northern Viet Nam are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secondary mineral parageneses formed in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35–17 Ma ago) corresponded to the period of structure extension and sediment subsidence to a depth of about 6 km. This period and subsequent 10 Ma were mark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usual dia- and catagenetic zoning of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e second stage (5–7 Ma ago) corresponded to processes of compression that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formation of rocks into gentle folds and 1.5 to 2.2 times contraction of the section thickness in different places. The sequential–mineralogical zoning was disturbed at this stage. Smectites and mixed-layer minerals were replaced by chlorites and hydromicas. Organic material also responded to compression simultaneously with inorganic components. The bituminous component was released from humic matter and rocks became enriched in 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99.
作为对中国东部陆缘地带大型盆地区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部分结果,本文的基本认识:(1)穿过松辽盆地的1孙吴-双辽断裂可能是东倾伯低角度壳内断裂;(2)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可能属于“混合型裂谷盆地”;(3)东海盆地台北坳陷处在多期次张性应力场环境中,使在其西部附近产生张性正断层系;(4)欧亚大陆东部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总体处于右旋走滑拉张环境,其动力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运动;(5)研究区莫霍面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化;(6)复合尺度研究方法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0.
北京城的变迁与遐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宣之强 《化工矿产地质》2002,24(3):175-178,188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西北边缘地区,这个三面环山形如海湾的地区又被称作“北京湾”。历经“北京猿人”、“新洞人”、“山顶洞人”及“燕都蓟城”、“幽州”等一系列演变,于1153年建都,至1274年都城宫阙建成,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基础。侯仁之院士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划分为三个里程碑。突出体现21世纪首都风貌的“第三个里程碑”构建中,应特别关注周边地区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及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