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29篇
  免费   22859篇
  国内免费   48078篇
测绘学   6388篇
大气科学   24462篇
地球物理   17810篇
地质学   49257篇
海洋学   19989篇
天文学   1587篇
综合类   6723篇
自然地理   6150篇
  2024年   461篇
  2023年   1237篇
  2022年   2386篇
  2021年   2908篇
  2020年   3652篇
  2019年   6766篇
  2018年   6930篇
  2017年   6532篇
  2016年   6687篇
  2015年   6095篇
  2014年   5833篇
  2013年   6504篇
  2012年   6426篇
  2011年   6254篇
  2010年   6164篇
  2009年   5494篇
  2008年   4776篇
  2007年   4614篇
  2006年   4076篇
  2005年   3673篇
  2004年   3628篇
  2003年   3185篇
  2002年   2955篇
  2001年   2721篇
  2000年   2295篇
  1999年   2309篇
  1998年   2197篇
  1997年   2186篇
  1996年   1792篇
  1995年   1639篇
  1994年   1501篇
  1993年   1430篇
  1992年   1209篇
  1991年   899篇
  1990年   830篇
  1989年   696篇
  1988年   580篇
  1987年   464篇
  1986年   374篇
  1985年   289篇
  1984年   320篇
  1983年   192篇
  1982年   227篇
  1981年   146篇
  1980年   117篇
  1979年   122篇
  1978年   56篇
  1977年   47篇
  1971年   54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001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探宝号”船原有震源更新升级为阵列可变的BOLT震源系统。随着更新改造工程的成功,该船已成为具备承担高分辨率、常规、低频深水油气地震勘探的多功能地震调查船。本文介绍了地震勘探震源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三种阵列的分布、波形、频谱等特性。  相似文献   
232.
Inorganic gases are commonly seen in eastern China and occasionally in southern China from the shallow water columns above hot and cold springs. The gases contain 68% to nearly 100% CO2, with δ13CCO2 and δ13C1 values in the range of −1.18‰ to −6.00‰ and −19.48‰ to −24.94‰, respectively. All of the 34 large inorganic CO2 and one inorganic methane accumulations discovered in China are distributed in east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from both onshore and continental shelf basins. No commercial inorganic gas accumulation has been found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This is a review of the occurrence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organic gas accumulations in Chinese sedimentary basins. A detailed study of gas samples collected from four representative inorganic CO2 pools and one possible inorganic methane pool indicates that inorganic alkane gases typically show δ13C1 values greater than −10‰ versus PDB (mostly −30‰), with a positive stable carbon isotope sequence of δ13C1 < δ 13C2 < δ13C3 < δ 13C4. In contrast, the δ13C1 values of biogenic alkane gases are lighter than −30‰, with a negative isotope sequence (i.e. δ13C1 > δ13C2 > δ 13C3 > δ13C4). Inorganic gases also tend to show less negative δ13CCO2 values (−10‰) than biogenic gases (<−10‰).  相似文献   
233.
北祁连山白山子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寒山大型金矿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发现的与侵人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笔者首次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白山子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370±25 Ma,属于华力西期。寒山金矿的成矿主要在213.95~339 Ma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早期成矿的热液很可能是白山子花岗闪长岩(370±25 Ma) ,寒山辉长岩(347.1±6. 4 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它们可能为金的主要来源,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蚀变岩型金矿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4.
235.
236.
CE-QUAL-W2模型在福建山仔水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二维横向平均模型CE-QUAL-W2对山仔水库进行水力学和水质模拟,运用半年野外采样监测和室内实验分析数据校正模型主要参数并进行验证.选取2006年4月7日至6月7日的模型输出模拟结果,进一步运用李祚泳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山仔水库出水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山仔水库存在富营养化状况,其中5月12日营养状态指数最高,接近80;第一次大规模水华爆发从4月29日持续到6月初.通过设定三种情景(原始流量、降低水位、增加出流量)进行模拟分析表明,降低水位以及增加出流量都有利于改善对山仔水库下游取水口水质.  相似文献   
237.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再分析系统,基于2012—2022年时间分辨率为1 h的全球气象资料,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典型海域进行海况分析。利用我国东南海域、孟加拉湾海域和阿拉伯海域的实测数据验证ERA5资料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获得该目标海域风、浪共同限制条件下各季节海况情况。统计得到各季节平均多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波浪特征分布规律,并统计分析我国南海、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各典型海域的有效波高与谱峰周期联合分布概率。研究结果表明,ERA5数据能较好地反映目标海域的海况特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夏季波浪波高及全年长周期波浪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和阿拉伯海整体海况条件较好,孟加拉湾海况较为复杂,有效波高在1.5 m与谱峰周期在10s以上在85%以上,在前期投资规划时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38.
晶质石墨是一种新兴战略矿产。近年在河北省北部发现了多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于新太古代崇礼上岩群、古元古代红旗营子岩群等,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与采样、分析测试工作,详细研究了赋矿层位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碳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赋矿岩石主要为含石墨黑云斜长变粒岩、片麻岩与透辉岩,原岩恢复以砂泥质碎屑岩、钙质沉积岩为主。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 SiO2含量为38.90%~80.42%, CaO+MgO为2.05%~31.93%, Al2O3为1.50%~15.34%;稀土元素含量为79.1~321.4μg/g, PAAS标准化分布模式一般具有右倾或较平坦分布特征, δCe略具负异常,部分具有δ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环境,部分地区存在富氧条件,局部为还原环境或存在热液加入。石墨中碳同位素值为–26.0‰~–20.7‰,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有机碳;大理岩碳同位素值为–3.8‰~1.1‰,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成因无机碳。区内晶质石墨矿层分布受到地层、岩性、岩相控制,含矿...  相似文献   
239.
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的生源组分及其对碳埋藏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浓度由280 ppm剧增至375 ppm,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1]。海洋作为大气CO2的“汇”之一,每年可吸收人类释放CO2气体总量的30%,对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平衡有重要作用[2]。两极地区是CO2的主要汇区,也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反馈窗口。因此,了解碳在北冰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十分必要的[3-4]。海洋中的生源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海洋上层浮游生物碎屑的沉降,主要由蛋白石(以生物硅代替,BSi)、碳酸钙(CaCO3)和有机质(通常用有机碳替代,TOC)组成[5]。  相似文献   
240.
北极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最新的北极径流资料(R-arcticNET V3.0和Arctic RIMS),对进入北冰洋的4条主要河流的季节及年代际变化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入海径流在4-6月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气温达到融点后积雪融化造成的,降水的作用次之。总的来说,欧亚区域在过去的70年里入海径流量是增加的,而北美区域在近30年里入海径流量是减小的,但注入北冰洋的径流总量是增大的。值得注意的是入海径流的年代际变化在不同季节增减趋势显著不同,夏季和秋季径流量减小,而其他两个季节径流量增大。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入海径流变化的一些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涛动(北太平洋指数)与欧亚(北美)区域的冬、春季径流量存在正相关。春季气温与春季径流量呈正相关,而与夏季径流量呈负相关。降水与径流量基本上为同步正相关。春季积雪覆盖面积与春季径流量为负相关,而与夏季径流量为正相关,夏季积雪覆盖面积与夏季的径流量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