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3篇
  免费   2541篇
  国内免费   3949篇
测绘学   1947篇
大气科学   1671篇
地球物理   1943篇
地质学   6562篇
海洋学   2900篇
天文学   120篇
综合类   945篇
自然地理   1465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718篇
  2021年   851篇
  2020年   743篇
  2019年   856篇
  2018年   725篇
  2017年   714篇
  2016年   714篇
  2015年   753篇
  2014年   763篇
  2013年   888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907篇
  2009年   925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894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4年   8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于1996-1997年春、秋渔汛季节,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分离毒腺,提取毒腺粗提液,对大鼠后肢进行肌肉注射,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放射免疫学方法观察和检测局部皮肤和肌肉的组织结构改变、注射局部肌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神经肌肉连接处的已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变化以及神经肽--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毒腺粗提液局部注射可造成大鼠肢体麻痹;局部皮肤和肌肉组织明显肿胀,肌细胞有损伤,其内SDH活性显著降低,肌细胞及其间质水肿、血管扩张、伴有出血现象;神经肌肉连接处AchE活性显著增强;局部肌肉组织中P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降低. 提示毒棘螫伤造成的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与P物质有关,造成肢体麻痹可能与肌细胞损伤及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分解过程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2.
板块俯冲带岩浆作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板块俯冲带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岩浆上涌直至喷出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对应的时间尺度等研究的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的研究中应:1)首先利用独有的地理优势,以处于弧后扩张作用早期的冲绳海槽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调查与研究;2)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3)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拓展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3.
冬季黄海暖流区的空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了多年连续的冬季水文调查数据,以黄海暖水舌作为黄海暖流的示性指标,采用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及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黄海暖流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海暖流的强弱存在4~7 a的年际变化周期,并与冬季局地季风的经向分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黄海暖流的流轴存在一个3~6 a的变化周期,而且其流轴的摆动明显受冬季季风纬向分量的影响;3)季风增强,黄海暖流增强且流轴西移.  相似文献   
84.
福建兴化湾围填海湿地景观生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选取景观特征指数,通过历史回顾和类比分析,从景观自然性和景观破碎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兴化湾围填海工程对湿地景观生态造成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历史上兴化湾围填海工程造成滩涂湿地景观萎缩、景观自然性急剧下降,斑块面积缩小、斑块隔离程度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兴化湾围填海规划的实施,将使得兴化湾湿地景观生态人工化与破碎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其最终后果将可能导致兴化湾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服务功能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85.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ean circulation and relevant thermal-salinity fields in Jun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cean model (ECOM-si), the model outputs are used as first guess of initial fields for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model equations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al responses of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HECS) in the course of a weak land-to-sea cyclone‘s passage over the Huanghai Sea on 15-16 June 1999. Predominance of the dynamic impact of cyclone over the thermal one in June in the HECS is justified using observations and model simulations.The cyclone and its surrounding weather system, i.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to its south could influence current and thermal fields in the Bohai Sea,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even though the intensity of cyclone was rather weak. The response of oceanic currents to the wind stresses driven by the cyclone and its southern subtropical high were strongly characterized by the wind drift with its extent of equivalent scale of cyclone in the horizontal and of Ekman layer in the vertical. The sea response at a given si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ient local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especially was sensitive to the local wind direction,which is demonstrated at three points locating at the southern and western Huang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So the sea responses at locations differed considerably from one another. Current responded to the wind stress in a simple way:directly to the wind-driven current and subsequent gradient current and slope current, etc., whereas sea temperature responded to the wind stress in two ways: directly to the cyclone-induced cooling and indirectly to water movements both i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by the cyclone‘ s wind stress. So the sea temperature vari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yclone was more complicate than the current. The HECS in response to the cyclone and its ambient weather system was likely to be a fast process and such a response could last at least for more than 1d. Current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of wind stress exerted on the surfac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Affected by the cyclone, the maximu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ecreased by almost 1.6℃ during the 24h cyclone.  相似文献   
86.
基于遥感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三角洲的Landsat TM/ETM+影像(1989~2009年)为数据源,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岸线与面积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状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河流路区岸线向内陆蚀退明显;清水沟流路区的岸线整体向海域推进,部分区域有蚀退现象;神仙沟流路区主要为人工海堤,岸线变化不大。黄河三角洲的整体面积在1989~2009年处于增加中,但2006~2009年,面积变化为负值。从淤蚀情况来看,1989~2009年,黄河三角洲的淤蚀强度经历了"和缓-剧烈"的过程。这说明20年来黄河三角洲整体上处于增长发育中,但2006年后三角洲整体上呈现蚀退现象,同时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变得比以往更剧烈,意味着更强的海陆交汇作用和岸线变化。黄河的入海流路、水沙量、降水量等是影响三角洲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人工堤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海岸线的稳定。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区域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的研究指出红树林在海岸带碳固定和碳储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印度尼西亚的红树林面积在全球占很大的比重,对于该地区红树林的有机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来源的认识仍有限。本研究调查了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海洋型的Wori红树林中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以期加深该地区红树林“蓝碳”功能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Wori红树林0-50cm深度土壤中有机碳储量为15.4 kg/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部分(65%)。红树植物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8.3 kg/m2和23.7 kg/m2。土壤有机碳储量在不同离岸距离的采样站位中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而生物量碳储量则在外滩最高。13C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中蓄积的有机碳主要来源于红树林有机质,而潮水中的悬浮有机质和红树林外缘的海草并不构成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它们的贡献者都低于2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热带地区海洋型红树林湿地在碳储存以及红树植物对碳固定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8.
耕地资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其质量的研究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合选取了13个可能导致耕地质量发生变化的因素作为基础指标,运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济宁市耕地资源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宁市耕地的质量等级为"一般",评价结果符合实际。针对评价结果,对可能导致耕地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9.
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中国耕地土壤肥力及其变化日益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利用最近20年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省,华北地区的北京市和河北省以及长江下游地区的江苏和浙江省的15个县市180个样本点的土壤数据资料,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农业土壤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除土壤速效钾下降和酸碱性有所退化外,农业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都增加了。在空间分布上,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长江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平均肥力提高,东北地区下降。另外,除华北地区的土壤酸碱性有改善外,长江下游和东北地区土壤都存在酸化倾向。  相似文献   
90.
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