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845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241.
首先采用150~100 hPa气层20 °W~180 °,15 °S~35 °N区域的平均东风和单位面积东风贡献的动能两种办法定义了热带东风急流(TEJ)指数,并分析了1948—2010年TEJ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10 hPa绕极反气旋和波动的差异。分析表明,在急流显著偏强期平流层10 hPa 40 °N以北的绕极反气旋偏弱,而急流显著偏弱期则偏强,差值约为100~150位势米。45 °N以北1波占绝对优势,1波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与TEJ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急流显著偏强期1波的季节性调整早于显著偏弱期。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相比,极区65~85 °N 1波平均槽脊位置有较大差异。45~60 °N纬带1波在急流显著偏强期振幅明显加强,变化相对稳定,而急流显著偏弱期1波振幅和位相的变化要强烈得多。   相似文献   
242.
全尾砂-废石混合回填膏体流动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吴爱祥  王洪江  周喻  熊有为  仪海豹 《岩土力学》2013,34(12):3464-3470
质量浓度、废石掺量是影响尾砂-废石混合回填体流动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膏体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对于控制膏体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的小型直剪装置进行混合回填体直剪试验,以黏聚力、内摩擦角、抗剪强度为依据,综合得出了混合回填膏体流动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膏体在受力变形前期呈较为明显的似弹性性质,随废石掺量增加,位移-剪应力曲线中阶梯状变化趋势增加;回填体黏聚力取决于质量浓度,内摩擦角受质量浓度和废石掺量影响程度基本相同,两者协同作用;质量浓度在80%~88%范围时,黏聚力随质量浓度增大呈非线性增大,内摩擦角与质量浓度呈S型变化趋势;抗剪强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82%~84%区间抗剪强度变化显著,流动性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243.
徐孜军  谭青  夏毅敏  易念恩  朱逸  刘川 《岩土力学》2013,34(12):3625-3632
在对盾构切刀顺次破岩实际工况提出合理简化的基础上,从岩土细观角度出发,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了切刀破岩的二维数值模型,研究了两把盾构切刀顺次作用下的破岩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试验对切刀破岩过程中切屑堆积现象及破岩力学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刀具尖端的破坏作用最为明显;切削岩石时切削力随着切削行程不断波动,水平切削力大于垂直切削力;不同于单刀切削,切刀顺次作用时前刀刮过的岩面留下了大量残余裂纹,使得后刀所受的切削力减小;从切削性能来看,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岩石破碎块度不断增大,切削力和裂纹数迅速增加,说明切深与切削力密切相关;切削试验观测到了切屑在前刀面堆积和切削力的波动现象,与数值模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44.
针对环境中痕量的间甲苯酚用一般仪器很难直接分析测定的问题,提出将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环境水样中间甲苯酚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影响分散液液微萃取效率的因素,包括萃取剂种类和用量、分散剂种类和用量、萃取时间、离心时间和盐度等,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为:200μL氯苯(萃取剂)和2.5mL丙酮(分散剂)混匀后,快速注入水样,室温静置8min,以3000r/min离心8rain,吸取1μL沉积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为: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间甲苯酚的富集倍数为98.7倍,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50mg/L,检出限为4.2μg/L(S/N=3),相对标准偏差为5.64%.将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8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7.3%(n=3),实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环境友好,可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5.
以2006年8月在长江口外海域海试的悬浮泥沙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在经典泥沙剖面模型中引入潮流等过程的影响,改进了泥沙剖面模型的预测效果,将仅受水深一个因素控制的泥沙剖面模型拓展为与不同地点水文物理过程相关联的实用模型,并在整个研究区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6.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47.
根据2011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探捕期间采集的1178尾茎柔鱼样本,进行了茎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茎柔鱼胴长范围为201—421mm,平均胴长为290mm,优势胴长为260—320mm;体重范围为200—2650g,平均体重为1000g,优势体重为600—1000g;胴长与体重关系呈幂指数关系;雌、雄性比为2.59:1;性腺成熟度以I、Ⅱ期为主;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雌性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97.2mm;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与其它海域相比,该海域茎柔鱼个体差异明显,主要为小型群体。  相似文献   
248.
基于外部形态特征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分布范围广泛,种群结构复杂。本文根据2008年5月~2009年10月对智利、秘鲁2个海区采集的茎柔鱼生物学样本,利用胴宽、鳍长、触腕长等11个外部形态指标与胴长之比,分析东南太平洋茎柔鱼种群结构组成及其差异,并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研究认为,采集的渔获物样本中,初步可分为大型和小型2个种群。2个海区间大型群和小型群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显著,2个海区利用外部形态特征对种群判别正确率均在60%以上。研究认为,研究认为,外部形态特征可作为划分茎柔鱼种群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49.
王凯  易静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3):465-474
利用Gini系数、E-G指数、行业地区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指标以及产业利润率、就业系数、劳动生产率等产业绩效衡量指标,基于2010年的截面数据,探究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及其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域集聚特征明显;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与区位条件差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旅游产业集聚总体上对产业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旅游产业集聚对产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影响甚微。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0.
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水库滑坡变形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变形监测与预测是滑坡预警预报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学习算法,然后利用某水库滑坡24期的GPS地表位移监测数据及其诱发因素即水库水位、降雨等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水库滑坡变形进行建模,最后将6期水库水位、降雨等资料输入模型进行滑坡变形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性好,总体上能较好反映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