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62篇 |
免费 | 5422篇 |
国内免费 | 89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25篇 |
大气科学 | 2802篇 |
地球物理 | 4315篇 |
地质学 | 16417篇 |
海洋学 | 4215篇 |
天文学 | 252篇 |
综合类 | 1807篇 |
自然地理 | 34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3篇 |
2023年 | 794篇 |
2022年 | 1444篇 |
2021年 | 1870篇 |
2020年 | 1489篇 |
2019年 | 1703篇 |
2018年 | 1463篇 |
2017年 | 1469篇 |
2016年 | 1496篇 |
2015年 | 1786篇 |
2014年 | 1601篇 |
2013年 | 1939篇 |
2012年 | 2209篇 |
2011年 | 2040篇 |
2010年 | 2046篇 |
2009年 | 1946篇 |
2008年 | 1957篇 |
2007年 | 1781篇 |
2006年 | 1787篇 |
2005年 | 1452篇 |
2004年 | 1065篇 |
2003年 | 749篇 |
2002年 | 818篇 |
2001年 | 714篇 |
2000年 | 573篇 |
1999年 | 293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57年 | 13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宽沟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巴尔腾山群之上,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叠瓦状况断层-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92.
由于电磁波无法在水中传播,导致海底地震仪(OB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无法进行实时对钟,因此会产生一定的时钟漂移.而受船时、海况等影响,被动源OBS在回收后往往电量亏损,致使设备回收时并没有完成对钟,无法直接利用对钟前后的时钟漂移量进行线性校正.本文选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6—2017年间在雅浦俯冲带进行的长周期被动源OBS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对OBS进行了时间校正.结果发现,各OBS在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布放后,时钟漂移量在1~3 s之间,且基本呈线性趋势,将该结果平均分配到每天从而完成线性校正.另外,探讨了时钟的非线性漂移、误差源、参考台站的选取等因素对时钟准确度的影响,为OBS的数据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3.
银川市初夏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美制APS—3310A型激光粒谱仪,在中国西北城市银川对大气气溶胶粒子进行现场观测,结合气象条件,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给出了银川市初夏大气气溶胶的日变化特征、3种不同粒径粒子分布特点及飘尘谱分布特征,以期为银川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现有模型对影像数据中的地理对象进行多尺度表达很困难,鉴于全球剖分模型在对地理对象表达时所具备的全球唯一性、层次性、多尺度性、编码具有地学含义等特点,提出了面向地理对象多尺度表达的剖分编码方法,目的是对地理对象赋予统一的剖分编码,使编码具有地学含义和多尺度特性.实验证明,面向地理对象多尺度表达的剖分编码方法可以满足地理对象多尺度剖分化表达的需要,为新一代GIS解决地理信息尺度鸿沟问题,向用户提供连续、自适应的表达尺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综合采用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库车坳陷克深气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构造裂缝的形成序列、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在克深气田均有发育,以直立缝和高角度缝为主,主要形成于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背斜弯曲拱张作用和异常流体高压作用,微观裂缝切穿胶结物和部分颗粒,早期充填构造裂缝可在后期构造应力和异常流体高压作用下重新裂开成为有效裂缝。克深气田发育3期构造裂缝,其中第3期构造裂缝的形成时间与天然气大量充注期吻合,是工业规模性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单个断背斜高部位的构造应力低于背斜翼部,因此背斜高部位的构造裂缝线密度相对较低,但背斜弯曲变形使裂缝开度较大,有效性好,单井的无阻流量较高;翼部和断层附近构造裂缝线密度较大,但开度较小,有效性差;构造应力、岩石强度和变形时间的不同造成了构造裂缝特征在各气藏之间具有差异性。储层中部第3砂层组的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中等,充填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平面上分布连续,可形成连片分布的储层"甜点"区,应成为克深气田开发中的重点层位。对克深气田构造裂缝起主要贡献作用的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的粉-细砂岩。 相似文献
996.
以上海市为例,探索中国新型自主的FY-3A/MERSI数据在典型大城市热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模式,包括实时监测与同化数值预报两个方面。结果表明:FY-3A/MERSI反演的250 m地表温度及其他衍生指标能够客观呈现城市热场格局及热岛效应,精细揭示出上海市区—近郊—远郊的地温明显分异,热岛由中心城区呈放射性面状过渡到远郊以乡镇为中心的团块状,其形成与下垫面介质关系密切。同化FY-3A/MERSI数据产品的中尺度数值模式,耦合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可实现250 m格网0~48 h城市近地层气温空间精细化预报,提取1 h间隔的热环境日演变特征将有助于在不同天气形式下进行热环境灾害潜式预报及机理分析。预报结果在时空分辨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数值预报,并避免了卫星云污染的影响,说明FY-3A卫星探测资料能有效改善模式背景场与初始场。 相似文献
997.
以年极端洪水超标率来反映区域极端洪水, 分析了新疆区域极端洪水变化; 以年最大洪峰记录分析了天山山区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规律, 并用14站资料分析了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特征, 讨论了天山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 受气候变暖影响, 1957-2006年全疆极端洪水呈区域性加重趋势, 尤其南疆区域极端洪水明显加剧, 北疆区域也有加重趋势, 但相对较缓. 全疆及北疆、 南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都处于洪水高发阶段. 近50 a来, 在新疆区域洪水呈加重趋势的变化背景下, 发源于天山南坡的托什干河和库玛拉克河年最大洪峰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发源于天山北坡的玛纳斯河与乌鲁木齐河年最大洪峰流量虽有增加, 但是变化趋势较缓. 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转折年为界, 天山典型流域托什干河、 库玛拉克河、 玛纳斯河和乌鲁木齐河在20世纪90年代(或80年代)以来与前期相比, 呈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 年最大洪峰流量明显增大, 年际间变化更加剧烈, 洪水年更频繁. 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转折年份为界, 玛纳斯河、 托什干河和乌鲁木齐河后期的年最大洪峰集中日期较前期推迟2~9 d, 库玛拉克河却提前5 d. 玛纳斯河、 乌鲁木齐河和库玛拉克河后期的集中度较前期增加0.8%~8.3%, 托什干河减小1.1%. 1961-2010年, 新疆天山山区气温明显上升, 升温率为0.34 ℃·(10a)-1, 1997年以后明显增暖; 天山山区降水显著增加, 增加速率15.6 mm·(10a)-1, 同时极端降水强度增大、 频数增多. 近50 a来天山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与区域增温以及天山山区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兖州矿区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其在煤的加工利用过程中释放的难易程度和毒性,弄清其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对准确评价元素的工艺性能、环境影响、作为副产品的可能性以及在地质意义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煤中的有机亲合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了微量元素与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三态硫、灰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浮沉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通过研究向知,Ge、Ga、U、V、Cu、Th、Pb和Zn主要以无机态存在于煤中,F和Cl可能以有机态存在为主,As无机态和有机态存在的机率相似。 相似文献
999.
以线性粘滞阻尼器加固剪切型规则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原理提出附加阻尼系数正比于层间位移平方的分配方式。以六层和十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以确保结构在中震时保持弹性状态为设计目标,分别采用附加阻尼系数正比于层间位移平方的分配方式以及现有的分配方式,对结构进行消能减震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有控结构均满足中震不坏的要求,层间位移角限值均未超过1/550,减震效果良好;附加阻尼系数正比于层间位移平方的分配方式得出的总阻尼系数最小,为最经济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Dry intru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of cyclon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ld fronts. Characteristics of dry intrusion during a rainfall event that occurred in northern China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IM (ingredients-based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Doswell et al. in 1996 and Wetzel and Martin in 2001 is utilized. All the physical representations of dry intrusion defined in the past studies, such as low relative humidity, cold advection, and high potential vorticity (on either isobaric or isentropic surfaces), are combined into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physical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dry intrusion. This is a new attempt to extend the IM that was primarily applied to research on heavy rainfall to the study of dry intrusion. The new dry intrusion parameter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sentropic evolution of dry intrusion during the rainfall ev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arameter can better quantify the intensity of dry intrusion and diagnose its evolution shown in satellite infrared and water vapor imageries.It is found that dry intrusion maintains during the rainfall period. The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dry intrusion, which has pushed the rainy region southeastward. From the results on the isentropic surfa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isobaric surface,it is inferred that the analyses of dry intrusion on both surfaces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e isentropic analysis of dry intrusion reveals that cold and dry air at the upper level overruns tha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here moist and warm air is located.Thus, potential instability is built up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ch favors the occurrence of precipitation.In practice,we may identify dry intrusion regions by tracking strong signals of the dry intrusion parameter,and further identify the instability near the dry intrusion regions.This will aid i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recipitation forecas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