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67篇 |
免费 | 8810篇 |
国内免费 | 47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91篇 |
大气科学 | 2320篇 |
地球物理 | 3522篇 |
地质学 | 13657篇 |
海洋学 | 3563篇 |
天文学 | 201篇 |
综合类 | 1530篇 |
自然地理 | 27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781篇 |
2023年 | 837篇 |
2022年 | 1239篇 |
2021年 | 1534篇 |
2020年 | 1246篇 |
2019年 | 1414篇 |
2018年 | 1224篇 |
2017年 | 1221篇 |
2016年 | 1196篇 |
2015年 | 1476篇 |
2014年 | 1273篇 |
2013年 | 1593篇 |
2012年 | 1839篇 |
2011年 | 1633篇 |
2010年 | 1601篇 |
2009年 | 1568篇 |
2008年 | 1568篇 |
2007年 | 1411篇 |
2006年 | 1429篇 |
2005年 | 1178篇 |
2004年 | 834篇 |
2003年 | 590篇 |
2002年 | 637篇 |
2001年 | 557篇 |
2000年 | 461篇 |
1999年 | 227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57年 | 10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杨智琴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26(1):117-121
山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系统论方法将地质灾害当作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进行研究,运用非线性动态组织系统模型、数据处理自组织模型、模糊信息优化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数据预处理模型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个方面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研究;选择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流域、大气降水等六个单要素的致灾概率和承灾体的四个指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进行专题研究,最终建立符合山西实际情况的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该预警模型是动态的非线性自学模型,是一个"活"的模型,在近几年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中起到了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73.
74.
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降水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气候参数之一。然而,由于降水量观测站布设的局限性,如站点稀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绝大多数空间位置上的降水数据无法获得,估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地形特征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非常重要,通常利用降水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近年来,GIS技术中数字高程模型的引入和精确的地形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准确性,已成为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新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其中,地理和地形因子的选取来自1 km×1 km的DEM数据,主要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不同范围内不同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海拔高度等。此外,降水量资料来自1971-2005年新疆131个降水量测站(包括气象站和水文站),其中,112个站点的资料用于建立模型,剩余的19个站点的资料用于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是合适的,验证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在0.787 0~0.926 3之间,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在新疆这个地形复杂的区域,利用GIS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对于研究新疆降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77.
基性麻粒岩产于大陆地壳深部,它的研究可以为大陆岩石圈的性质、组成、演化和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南天山库米什榆树沟地区发育总厚达1000多米的基性麻粒岩构造岩片,走向南东,朝北东推覆。剖面上和石炭纪蛇绿混杂岩共存,并发生了石榴子石的旋转变形和强烈的石英-长石矿物相韧性变形。然而它们的变形条件至今尚未被研究。本文运用透射电镜(TEM)超微组构技术对榆树沟基性麻粒岩中石英和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中存在着丰富的超显微变形构造,自由位错、亚颗粒和位错网非常发育,这表明研究区基性麻粒岩在折返抬升过程中曾遭受过较强的石英-长石相韧性变形作用;石榴子石中的超微变形构造则极为少见,只在其中发现几根自由位错,并在其颗粒边缘发现少量亚颗粒构造,说明该矿物主体属于脆性变形。这两种矿物变形性质的差异,反映了石榴子石的晶体结构在该条件下比石英更稳定,而且说明石榴子石的变质温度没有超过900℃,也就是说,本区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并非发生在极高温度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中瓦吉里塔格地区超镁铁质隐爆角砾岩进行了铂族元素(PGE)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隐爆角砾岩中Os、Ir、Ru、Rh、Pt和Pd含量分别为0.36×10-9~1.08×10-9、0.23×10-9~0.44×10-9、0.29×10-9~0.92×10-9、0.11×10-9~0.18×10-9、1.88×10-9~3.16×10-9和1.39×10-9~3.52×10-9,均低于原始地幔,与夏威夷苦橄岩相似。该岩石的Pd/Ir比值在3.6~11.9之间,PGE分配模式呈一条正倾斜的曲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异,具有非俯冲背景下产生的基性-超基性岩的PGE配分特点。略高于原始地幔但变化较小的Cu/Pd比值(5.1×104~12.1×104)表明其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饱和硫化物熔离作用,而岩浆源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残留的硫化物存在。隐爆角砾岩全岩的IPGE元素与MgO之间基本上呈正相关,而PPGE元素与MgO之间则略成负相关或无明显相关性,指示PGE的分异主要受到橄榄石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隐爆角砾岩的稀土元素总量高度富集(964.1×10-6~1299×10-6)和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a/Yb)N=45.88~64.90),且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Nb、Ta的轻微亏损以及Zr、Hf的明显贫化,表明岩石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但是,角砾与胶结物具有相近的PGE特征表明交代作用对PGE的影响并不大,暗示PGE可能主要赋存于禁锢在硅酸盐矿物内的硫化物包裹体中。 相似文献
79.
80.
农户层面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层面研究对解析人地关系特别是农户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凸显的优越性与实践性收到学界的广泛推崇,成为当前学者研究农村发展与土地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本文对国内外农户层面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宅基地流转的讨论对象与研究热点差异明显,研究方法与视角等也略有差异。国外学者对宅基地流转研究的关注度尚不多,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 年代以前,研究多基于农户层面的问卷调查展开,偏重对流转过程中农户流转行为,流转区位选择,流转与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展开;国内学者对宅基地流转的关注日益提升,研究内容涉及流转中农户权益保障的政策讨论,农户心理与行为响应分析,农户需求与收益分配研究,流转政策实施评价等方面,研究以经济地理学、行为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探求农户需求与保障农户权益为出发点展开讨论,大量运用调查数据展开实证讨论。今后研究应加强对流转过程中各个主体需求的讨论,并注重对农户生存与经济、社会与精神等需求层面关注,加强地理空间信息与社会经济环境相结合的研究,加强对农户模型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系统运用与校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