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阶段正值少雨时期,一般年份只有在灌溉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麦区土壤水分实时监测预测对于灌溉决策十分重要。在冬小麦单站多层次土壤水分动态模型(VSMB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麦区从南到北冬小麦发育期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进行参数调整和修正,并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形成河北省整个冬麦区麦田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RSM-MFS)。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效果分析。从近年在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的监测预测结果来看,监测相对误差在10%左右,风险预测相对误差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LiDAR点云与无人机影像数据特征的优缺点,利用LiDAR点云与无人机DOM影像融合,将影像数据光谱信息赋给LiDAR点云数据,使其不仅具备精准的空间结构信息,还能得到清晰的纹理信息。为验证融合数据应用的可行性与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对融合前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地面点提取与DEM构建。试验表明:将无人机影像的光谱信息赋给LiDAR点云数据,可以实现LiDAR点云数据从四维度表达到七维度的拓展,融合后点云数据具有清晰的纹理信息,地物类型判读更加容易,地面点分离完整;通过DEM模型的对比分析,融合后点云数据构建的DEM模型表达更加接近真实地表。研究结果为多源点云数据的深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方法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毕瑞  甘淑  袁希平  李绕波  高莎 《测绘通报》2022,(4):83-89+129
针对不同地形环境下存在的飞行安全性低、数据冗余、构建三维模型质量和精度差等问题,本文以单镜头四旋翼小型无人机为试验设备,对平坦地形环境下的复杂单体建筑使用井字形交叉航线和环视航线;对复杂山地地形环境下的泥石流沟谷使用水平航线、井字形交叉航线及视频航线构建三维模型,并结合航线参数、三维模型质量和精度,探讨了不同地形环境下无人机航线规划方案对三维模型构建的影响。经评价分析可知:①使用环视航线能安全、快速地获取平坦地形下的复杂单体建筑影像,构建完整、质量好、精度高的三维模型;②使用井字形交叉航线能构建山地地形下泥石流沟谷的完整、质量好、精度高的三维模型,但飞行安全性、时效性较低;③使用视频航线,影像重叠度高,能构建完整、质量好的三维模型,模型精度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涵  袁希平  甘淑  张明 《测绘学报》2022,51(9):1899-1910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本质上都是地壳内部应力、应变能逐渐积累并突然或缓慢释放的结果,研究应变的变化过程对于地震危险性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云南区域2013—2019年GNSS格网应变时间序列,利用专门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的热门时频分析方法—整体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分析方法,探索云南区域中强地震前GNSS应变时序的时-频-能量分布特征,尝试挖掘应变时频信号中所携带的孕震信息。利用23号、42号格网对应的地震进行震例分析,结果显示:EEMD具有分频剖面的类似特征,它能够依据数据的时间特征尺度进行信号分解,较好地剖析信号在不同频率尺度上的变化特征;Hilbert变换能够通过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等方式突出信号的局部瞬时特性,在固有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异常曲线识别无效的情况下仍能凸显异常;通过EEMD、残差趋势项分析、IMF异常识别和Hilbert变换综合动态分析应变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能够在部分地震前夕发现一些潜在异常信息,为未来云南区域强震危险地点的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多站点架设获取的地面三维扫描点云数据进行空间坐标体系的统一配准处理,是实现地表三维模型构建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地面三维扫描点云数据的配准精度问题,结合试验仪器在数据采集扫描设置中的不同模式,分别设计实施了基于一定扫描重叠度的独立站点采集匹配模式,基于站点GPS坐标控制的采集匹配模式,以及基于全站仪实测站点坐标的后视法采集匹配模式等3种试验方案,开展了针对不同扫描方案下所获取点云数据的配准处理方法解析与精度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应用于具有条带状试验测区的点云数据采集与数据配准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立站点数据采集匹配模式,后两种数据采集模式,即采用基于仪器GPS站点坐标的扫描匹配方案和基于全站仪站点坐标的后视法方案,由于克服了与全局坐标系转换困难和对标靶的依赖等问题,而具有较高的数据采集与匹配效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研究试验成果可为同类型仪器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外业数据采集和点云配准提供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卡尔却卡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具有特征明显的构造-岩浆岩带。在分析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接触带等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标志;根据区内的成矿特征,初步认为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为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蚀变岩型3种成因类型,形成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成矿作用均与中-晚三叠世底侵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青海南部及其毗邻地区,是青海省乃至全国工业基础最薄弱、社会经济最落后的地区。煤炭资源紧缺,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查明煤炭资源赋存状况,探讨聚煤规律,指出进一步找煤勘探的方向,科学、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以带动其它资源开发,使该区尽快脱贫致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the history of Cambrian conodont study goes back to a century ago, it was not until 1959 that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Cambrian conodonts was initi-ated[1]. During the last 44 years Cambrian conodonts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from all continents but Africa. However,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para- conodonts and protoconodonts have been subjected to less study than the primitive euconodonts in the inter-val across the Cambrian-Ordovician boundary. Miller (1984) proposed a Weste…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初冷事件对南海北部夏季浮游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冰冻极端天气过程。通过对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南海北部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结果表明,与2007年8月相比2008年8月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很大的下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被分为近岸和远海两大类群。浮游动物近岸类群和远岸类群的分界点在不同的时间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外海水向近岸的入侵所致。与2007年8月相比,2008年8月浮游动物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演替,主要是因为四种浮游动物优势种亚强真哲水蚤、异尾宽水蚤、锥形宽水蚤和小哲水蚤丰度急剧下降所致。相反,水母类和海樽类丰富有很大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2008年春季极端低温导致的鱼类大量死亡所致。与远岸浮游动物群落相比,近岸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更剧烈,这说明近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2008年初的冷事件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soil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hina as a consequence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evaluation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henyang, the largest heavy industrial base city in China, has not yet been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accumulation, chemical speciation,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Cu, Zn, Pb and Cd in soils were studied and pollution condition was assessed in Tiexi Industrial District of Shenyang, the largest and oldest industrial zone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opsoil,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Cu, Zn, Pb, and Cd was 209.06, 599.92, 470.19 and 8.59 mg kg−1, respectively, much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threshold limit. The values of pollution index and integrated pollution index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level was Cd > Cu > Zn > Pb, and Cd, Cu and Zn belong to heavy pollution level. The residual, Fe and Mn oxide-bound, and organic-bound species accounted for about 90%, while carbonate-bound and exchangeable species accounted for about 10%.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soils in the industrial zone were widely and extremely polluted by multi-heavy metals as a result of long-term industri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