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40篇 |
免费 | 5959篇 |
国内免费 | 31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72篇 |
大气科学 | 2471篇 |
地球物理 | 3371篇 |
地质学 | 9783篇 |
海洋学 | 2251篇 |
天文学 | 401篇 |
综合类 | 1625篇 |
自然地理 | 19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487篇 |
2023年 | 602篇 |
2022年 | 1064篇 |
2021年 | 1175篇 |
2020年 | 1064篇 |
2019年 | 1022篇 |
2018年 | 1157篇 |
2017年 | 953篇 |
2016年 | 1057篇 |
2015年 | 1115篇 |
2014年 | 1156篇 |
2013年 | 1224篇 |
2012年 | 1293篇 |
2011年 | 1291篇 |
2010年 | 1248篇 |
2009年 | 1090篇 |
2008年 | 974篇 |
2007年 | 866篇 |
2006年 | 736篇 |
2005年 | 609篇 |
2004年 | 446篇 |
2003年 | 386篇 |
2002年 | 389篇 |
2001年 | 366篇 |
2000年 | 326篇 |
1999年 | 324篇 |
1998年 | 219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5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迁移演化与坳陷西翼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为研究对象,以地震反射资料为基础,主要采用地震剖面层拉平与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手段,对天环坳陷形成与迁移演化历史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天环坳陷最早形成于晚侏罗世,后期由于受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坳陷核部逐渐向东迁移至现今位置,前后累计迁移距离约30 km;2)当坳陷核部向东迁移至有效烃源岩范围附近时,原先已形成的油气藏发生重新调整,油气向坳陷西翼高部位运移、聚集,从而形成了次生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oceanic observation technologies,coastal survey data have been experiencing a substantial growth.Th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data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different sources and different formats has become a major research field in coastal geomorphology by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ology framework of GIS techniques in coastal ocean geomorphology,including data acquisition,process,analysis,and representation.It focuses on some major GIS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land-ocean interaction mechanism,such as spatial analysis,submarine topography model and three-dimension (3D) visualization,and apply its result to coastal urban planning,harbor site selection and geomorphology environment about coral reef and island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The case studies cover the whole coastal ocean to serve the social community,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diplomatic rights for decision-making all round in the coastal zone.The research shows clearly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oastal multi-source geospatial platform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oastal geomorphology science dramatically from its research scope,fields and methods,however,as made clear in this paper,extracting accurate infor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IS databases for coastal geomorphological applications is a nontrivial challenge that requires the combined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information scientists and geomorphologists. 相似文献
103.
本实验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5×107和1.0×107/g枯草芽孢杆菌,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分别添加0(对照)、0.3%和0.6%的壳寡糖,配制出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 d的实验,探讨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壳寡糖的添加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下,饲料中添加0.3%和0.6%的壳寡糖显著提高了大黄鱼幼鱼血清溶菌酶的活性(P<0.05),而对大黄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每个壳寡糖水平,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对大黄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不显著。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壳寡糖对大黄鱼幼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总的来说,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壳寡糖(0.3%~0.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黄鱼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频发,使得全社会对海洋污染的关注不断升温。海上溢油量是评价海上溢油事故威胁程度和确定溢油事故等级的重要指标,也是污染赔偿追责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现场溢油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也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主要的4种海上溢油量初步评估方法,包括质量平衡法、工艺流程法、现场观测法和数值模拟法。不同溢油量估算方法适用的溢油源和溢油方式各有不同,估算的溢油量也不尽相同。实际应用中,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溢油量综合评估。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探讨几种可用的溢油量评估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5.
根据Huang和Qiu 1995年的潜沉率计算公式,采用同化的海洋模式资料和海洋-大气界面的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3个模态水形成区逐年的潜沉率,研究了潜沉率产生年际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变化主要周期分别为6,2~5和2 a;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的3个形成区的潜沉率都发现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在1985年以前,西部模态水形成区的潜沉率年际变化最为显著,但1985后年际变化振幅明显减小;在中部模态水形成区,1975~1992年间潜沉率随时间的变化的振幅较大,潜沉率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也达到33.99 m/a,而在1970~1975年间和1993~1998年间潜沉率都小于20 m/a;西部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的潜沉率的年际变化与这里海面的净热通量的年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中部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变化则取决于局地Ekman流的年际变化,而在东部模态水形成区局地风应力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潜沉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6.
对潜艇装备作战能力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运用定量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存在指标评价所需数据无法完全获取的问题。结合美弗吉尼亚潜艇改进情况,分析了影响潜艇作战能力的一些关键因素,重点基于潜艇武器装载能力,对国外典型潜艇进行了作战能力比较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未来潜艇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Enhancement of removal efficiency of ammonia nitrogen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using natural zeolit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wo sets of lab-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 i.e., control SBR and SBR using zeolite as carrier (zeo-SBR), were
applied to assess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The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zeolite powder added in SBR could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zeolite adsorption for NH4
+–N and enhanced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a higher removal ratio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stewater
was observed in the test reactor,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zeolite powder was helpful to inhabit sludge bulging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SBR, in other words, activated sludge immobilized by zeolite powder could remove NH4
+–N, COD, and PO4 significantly in a shorter cycle time. Applied two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s (HR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could be improved while adapting to load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吉林省西南部地区花岗岩类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利用微量元素的某些特征值对区内花岗岩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110.
延边东部五道沟岩群的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延边地区东部五道沟岩群黑云阳起石片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21个单点年龄,其中包括7组谐和年龄和1组不谐和年龄.谐和年龄分别为1347.8 Ma、844.8 Ma、340.2~313.7 Ma(平均值为323±23 Ma,N=4,MSWD=0.23,置信度=0.88)、292.9~288.3 Ma(平均值=291±25 Ma,N=3,MSWD=0.031.置信度=0.86)、279.2~266.2 Ma(平均值为279±28 Ma,N=4,MSWD=0.031,置信度=0.86)、127.4~124.2 Ma(206Pb/208U年龄平均值为126.5±3.7 Ma,N=5,MSWD=0.12;置信度=O.97)、116.1~106.3 Ma(平均值为115±39 Ma,N=2,MSWD=1.2置信度=0.27),不谐和年龄的下交点年龄为(451±120)Ma、上交点年龄为(1811±400)Ma(MSWD=7.2);这一结果表明:阳起石片岩的原岩主要是来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碎屑物,指示五道沟群的沉积成岩作用发生在石炭世(323±23 Ma),变质作用发生在晚二叠世(291±25 Ma),之后在279.2~266.2 Ma、126.5~106.3 Ma先后受两次岩浆用和蚀变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