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根据中国地形分布难以建立格网模型的特点,为了解决我国区域电离层精确改正的问题,提出了广域电离层改正三角分区的方法。选择中国地震电离层监测实验网中纬度地区的5个监测站,建立覆盖我国中纬度整个网络服务区域的三角分区电离层模型,并利用8个基准站的数据对该方法的修正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三角分区内部区域,该方法可以修正到90%左右;对于三角分区外部几百公里以内的区域该方法也能达到80%以上的修正精度,同时利用原始GNSS数据对美国、加拿大等4个IGS跟踪站进行补充实验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较格网法更加简单、有效,对广域电离层延迟误差的修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卫星导航系统中对流层改正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琼  刘娅  李孝辉 《测绘通报》2015,(3):12-15,36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时间, 需要对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各项误差进行修正, 对流层延迟是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位的主要误差源之一。本文利用模型函数理论针对对流层延迟的误差修正进行比对分析研究, 分别介绍了对流层模型:Marini模型、霍普菲尔德(Hopfield)模型、萨斯塔莫宁(Saastamoinen)模型、勃兰克(Black)模型, 定量分析了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参数及测站地理位置对各模型的影响程度, 系统分析了对流层延迟特性及其误差改正模型的精度, 并利用事后公布的IGS跟踪站的对流层时延改正数据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检验, 得出Black模型受测站高程及各气象参数变化影响最小, 且优于GPS接收机内部改正模型产生的对流层时延。  相似文献   
73.
在考虑管道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管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和管道接口非线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管体梁单元、三向土弹簧单元和接口单元组成的埋地非连续管道在断层位移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并以美国密歇根大学Junhee等(2010)所做的跨断层水泥管试验为原型进行了模拟分析。有限元结果给出的水泥管最终变形、接口转角、接口位移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提出的跨断层埋地非连续管道抗震计算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限元结果和试验结果都表明,在逆冲断层作用下,水泥管的破坏主要是因为在管道接口处的轴向压力和弯矩的耦合作用,在断层附近的管道接口承受了较大的转动和压缩位移。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可推广到埋地非连续管道在其它永久地面变形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74.
利用船测近海层湍流热通量资料验证OAFlux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的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Fluxes,OAFlux)数据集中的近海层湍流热通量数据被公认为最可信,并被广泛地用于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检验。利用NOAA ETL(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Laboratory)两个固定观测站点的科学试验的船测通量数据库(TOGA COARE试验观测资料和KAWJEX试验观测资料),对OAFlux的热通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OAFlux的潜热通量普遍高于船测值,并且风速较大时,两者差异较大。风速对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起主导作用,海表和大气湿度差影响甚微。低风条件下,OAFlux的潜热通量和船测值差异则很小。海面湍流感热交换很弱,通量值本身依然受到风速的主导作用,但由于感热通量值与观测仪器误差十分接近,导致比较分析异常困难。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两个观测试验期内,由于海表空气湿度和大气的湿度差变化不显著,海气相互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海面风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The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of lake, river, rain and snow waters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cyc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ainage basin of Manasarovar Lake in Tibet. Both δD and δ 18O of river water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lake water and the effect of altitude on both δD and δ 18O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This phenomenon was suggested to occur because Manasarovar basin is located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which has low latitude, high altitude, abundant glaciers, thin air and intensive solar radiation, resulting in higher evaporation in lake water.  相似文献   
76.
Abstract: The Early Holocene paleoclimate in Bosten Lak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arim Basin, southern Xinjiang, is reconstruc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 953 cm long core (BSTC2000) taken from Bosten Lake. Multiple proxies of this core, including the mineral components of carbonate, carbonate content,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arbonate, Ca/Sr, TOC and C/N and C/S of organic matter,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climatic change since 8500 a B.P. The chronology model is made by nine AMS 14C ages of leaves, seeds and organic matter contained in two parallel cores. The climate was cold and wet during 8500 to 8100 a B.P.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8100 to 6400 a B.P.,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humid, and the lake expanded. The lake level was highest during this stage. Then from 6400 to 5100 a B.P., the climate became cold and the lake level decreased slightly. During the late mid-Holocene, the climate was hot and dry from 5100 to 3100 a B.P., but there was a short cold period during 4400 to 3800 a B.P. At this temporal interval, a mass of ice and snow melting water supplied the lake at the early time and made the lake level rise. The second highest lake level stage occurred during 5200 to 3800 a B.P. The climate was cool and wet during 3100 to 2200 a B.P., when the lake expanded with decreasing evaporation. The lake had the last short-term high level during 3100 to 2800 a B.P. After this short high lake level period, the lake shrank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lower temperature and reduced water supply. From 2200 to 1200 a B.P., the climate was hot and dry, and the lake shrank greatly. Although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somewhat from 1200 a B.P. to the present,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dry. The lake level began to rise a little again, but it did not reach the river bed altitude of the Konqi River, an outflow river of the Bosten Lake.  相似文献   
77.
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中,是构造环境识别的重要岩石学标志之一。由于形成于特殊的构造背景和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的研究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如命名、分类和成因等)在争论之中。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对A型花岗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1)A型花岗岩的概念及特征;(2)A型花岗岩与高分异I、S型花岗岩的区别;(3)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模式;(4)A型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成果;(5)A型花岗岩的分类;(6)A型花岗岩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斜长石、斜方辉石可能为主要的残留或分离结晶矿物相。除了传统的A1(非造山)、A2(后碰撞)分类外,"还原型"和"氧化型"的分类方案最近也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8.
1960~2011年中国日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1 年的日降水资料,计算降水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分析中国区域降水集中程度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CI 指数可有效描述我国日降水集中程度;我国CI 指数介于0.575 与0.750 之间,平均为0.652,总体呈现出东部大、西部小,夏季大、冬季小的特征;44.17%站点的CI 指数表现出增加趋势,55.83%的站点表现出减少趋势,其中10.36%站点的变化趋势通过9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CI 指数显著增大的站点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显著减小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及青藏高原东部等地区;3~5 年是各子区域CI 指数变化的主要周期,与对应区域降水量的变化周期较一致;1970 年左右和2000 年左右是显著周期性变化出现较集中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79.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GIS技术为核心,集遥感、GPS等技术为一体的新产业——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正在形成,并积极推动着传统测绘、地理和制图等产业向现代数字、知识经济产业发展。文章首先介绍当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然后对GIS软件业界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我国测绘软件业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集约型、跨越式”发展我国GIS自主产权技术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最后介绍了GIS应用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80.
现已绝灭的古老松柏类植物似纵属Elatides在中生代北半球中高纬度植被组成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甘肃酒西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Elatides的营养枝和雌球果,并保存有较好的碳膜,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宏观形态和微细特征研究。根据营养枝、叶角质层、花粉、球果、苞鳞和种子的特征,鉴定这些化石为2个种:Elatides harrisii Chow和Elatides curvifolia (Dunker) Nathorst。其中:Elatides harrisii的突出特征是,花粉球形且具乳状小突起、表面光滑无纹饰,侧面观具褶皱;Elatides Curvifolia的显著特点为,着生于苞鳞腹面基部的种鳞先端三裂,具三枚胚珠。这些特征与现生杉木Cunninghamia非常相似,推论Elatides与现生Cunninghamia可能具有亲缘关系。通过对Elatides地质历史和地理分布的研究,发现该属的演化方向与中生代大陆漂移的方向具可比性,因而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又一古生物学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