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71.
1 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概况“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项目”是辽宁省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即“95-0 1 -0 1课题的一个专题 ,由辽宁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 ,在中国地震局、辽宁省计委、辽宁省财政厅及省市电信部门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是在原沈阳遥测地震台网 (下称沈阳台网 )模拟观测技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沈阳台网是全国 6大区域遥测地震台网之一 ,始建于 1 976年 ,1 984年通过验收 ,曾…  相似文献   
672.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海城MS 5.4地震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海城5.4地震是继1975年2月4日海城7.3地震后又一次作出成功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地震,本文简述了该地震预测预报及震后应急的整个过程,综合叙述了地震各种参数及震害情况,并对“九五”期间建立起来的辽宁地震信息网络和辽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这次地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73.
主要介绍在不同温度(300—1000℃)、围压(300—600 MPa)条件下灰岩的等应变率压缩实验和蠕变实验以及变形样品的显微观测、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岩石的流变特性、变形形迹和变形机制及其受温度,压力、应变率等因素的影响,确定由共轭网络状塑性流动向均匀塑性流动过渡的温、压界限,并讨论了相应的流变学标志和微观构造标志.上述结果为大陆岩石层多层构造网络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74.
北京雾与霾天气大气液态水含量和相对湿度层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空气中的水汽层结变化对雾、霾生消的影响,对北京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雾、霾天气个例中能见度变化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的相对湿度及液态水含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总液态水含量时序图对预报雾、霾没有参考意义,无论是大气总液态水含量数值的大小,还是大气总液态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都不能预测雾、霾的生成与消散。但不同时刻大气液态水含量的廓线图对雾、霾天气的预报还是具有指示意义的,因为雾、霾生消前后大气液态水含量层结变化明显。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况的雾、霾天气发现:雾、霾生消前后均无降水出现和先出大雾后降水的情况,即降水后消散的雾、霾天气,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和液态水含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3 km以下;对于先降水后出大雾的情况,整层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都很明显,液态水含量的变化主要在3~7 km之间。由于降水既可以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又可以消耗空气中的水汽,因此降水既是大雾形成的有利条件,也是大雾消散的有利条件。有降水出现的大雾天气,有饱和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或接近100%),无降水出现的重霾天气,则没有饱和层,且整体相对湿度偏低。  相似文献   
675.
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源(Emission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EDGAR,3.2版本)的CO地表排放源数据,借助于拉格朗日大气轨迹输送模式FLEXPART,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初步探讨了2006年夏季亚洲季风区CO异常分布形成的原因及深对流向上输送和反气旋控制...  相似文献   
676.
地下水分布式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分布式多参数监测系统是基于分布式总线技术,利用各种监测传感器和多路复用器,实现了对地下水多种参数的远程集中实时监测,解决了地下水多种参数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677.
近年来,随着茶亭铜金矿床等多处新矿床被相继发现,南陵—宣城地区有望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新矿集区。其南部的麻姑山地区发育有麻姑山铜矿床,但由于本区第四系地层覆盖面积大、地质勘探程度浅,其深部地质结构尚不清晰,影响了本区隐伏矿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基于地球物理重、磁数据,以已知地质填图和勘探数据为约束,对麻姑山地区深部地质结构进行了2.5D联合反演和深入解析;同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三维地球物理正演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了修正和厘定。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三维地球物理正演方法可为2.5D重磁联合反演结果提供修正依据和手段;解析结果能够较好的阐明麻姑山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结合找矿预测条件,能够圈定隐伏找矿预测靶区,可进一步为找矿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78.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最南端,是研究和认识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的关键地区。本文聚焦于天山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最晚一期脆韧性构造变形,通过对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康古尔断裂带和哈尔里克构造带等变形带内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解析,认为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表现为由南向北逆冲兼右行剪切变形特征,康古尔断裂带表现为南北向挤压兼右行剪切变形特征,哈尔里克构造带表现为由北向南的逆冲叠加稍晚期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特征。结合大量已有的构造热年代学数据分析,指出各构造单元内最晚一期脆韧性变形时间为二叠纪晚期-中三叠世,指示该时间段内近东西走向的天山造山带东段和北西-南东走向的东准噶尔造山带与西侧哈萨克斯坦弧形造山系呈现为三向汇聚的动力学特征,代表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末期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79.
现生扁柏属(Chamaecyparis)植物仅有5个种零星分布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其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或化石记录对该属的分布区演化进行过一些探讨,但尚有争议。本文结合扁柏属最新的化石证据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对其生物地理演化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化石证据显示,地史时期该属种类较现在丰富,自早白垩世以来广泛地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化石记录推测扁柏属植物很可能在早白垩世起源于东亚地区,晚白垩世时已通过白令陆桥传播至北美西部并进一步传播至北美高纬度地区,北美东部目前尚缺少化石记录,该区域的扁柏植物可能是从欧洲或者北美高纬度地区迁徙而来。欧洲扁柏可能在渐新世由北美通过北大西洋陆桥传播而来,或从东亚地区传播而来。新近纪气候持续变冷以及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使扁柏属在欧洲、亚洲中西部以及北美中部局部灭绝,东亚大陆的种不断向南迁移至日本岛和台湾岛,最后在亚洲大陆消失,最终形成了该属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台湾局限分布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680.
地质调查正在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需要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导下,面向非结构化数据开展机器阅读和地质知识的自动提取.地学命名实体和关系联合提取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核心.本文采用基于大规模预训练中文语言模型的BERT—BiLSTM—CRF方法开展岩石描述文本命名实体与关系联合提取.首先,通过收集数字地质填图工作中的剖面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