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99篇
  免费   3730篇
  国内免费   5347篇
测绘学   2512篇
大气科学   5913篇
地球物理   9768篇
地质学   20676篇
海洋学   3729篇
天文学   2452篇
综合类   3835篇
自然地理   3591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765篇
  2019年   874篇
  2018年   5448篇
  2017年   4724篇
  2016年   3461篇
  2015年   1135篇
  2014年   1174篇
  2013年   1259篇
  2012年   2047篇
  2011年   3742篇
  2010年   3149篇
  2009年   3332篇
  2008年   2782篇
  2007年   3248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906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937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589篇
  2000年   708篇
  1999年   1003篇
  1998年   843篇
  1997年   849篇
  1996年   791篇
  1995年   714篇
  1994年   612篇
  1993年   534篇
  1992年   459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60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2篇
  1958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本文建立了比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加卸载效应.  相似文献   
952.
为提高地震短临预测的能力,经过系统研究多种地震活动性方法后发现,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ML≥6中强震前,具有3或4级地震异常条带和孕震空区及信号震配套出现的约占83%,震前有信号震的比例占92%.83%的信号震距主震150km以内,距主震发生时间小于1年的占75%.条带时间形成进程在2年内的约占90%,震前条带形成后到主震发生在5个月内的占83%;空区形成进程在1年半内占83%,空区形成后到主震发生在50天内的占91%,为有意义的地震活动图像短期异常特征.本文还探讨了异常条带图像的定量判别指标及与未来强震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3.
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的强烈推挤作用是中国西部地震活动的根本力源.大尺度的构造动力作用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受力平衡的观点看,在基本恒定的边界载荷作用下,大陆内部应力场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整,可以是缓慢的构造变形,也可能是强烈地震引起的短期变化.一条断裂上剧烈的突发运动必然破坏原有的平衡,从而引起其他相关构造应力应变的响应性改变和周边块体运动的适应性调整.这种状况有利于潜在震源区域应变能的累积和错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4.
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地电阻率变化形态被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前兆手段.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经做了许多不同加载方式的室内和室外岩石或样品的电阻率变化实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承载岩石或样品的电阻率变化资料.本文介绍部分不相似的实验结果,以促使此项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55.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各块(带)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相似文献   
956.
多尺度分解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赵永  刘阳  周云好 《中国地震》2004,20(4):405-409
利用小波分析中的多尺度分解及信号消噪技术,对记录不清、信噪比小、震相无法辨认的地震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多尺度分解在弱震信号提取和弱震相的识别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7.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ine in drinking water and that in urin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is assessed. Fluorine concentrations in tap water and those in urine show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a linear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 9798, indicating that the fluorine concentrations in big cities under investigation are extremely low, and the main source of fluorine is tap water. The weather effect on the intake amount of fluorine is also discussed. When air temperature is above 15℃, people would intake more fluorine through drinking water with the rise of air temperature. When temperature is below 15℃, no remarkable relationship is observed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intake amount of fluorine.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fluorine in China is tap water instead of foodstuff.  相似文献   
958.
福建及台湾海峡地震预警工程架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及台湾海峡是海陆板块碰撞到板内地震活动过渡带 ,东侧毗邻台湾板缘地震带 ,西侧为福建内陆板内地震活动区。这是得天独厚的观测研究大陆边缘地震构造带强震活动及板块动力学的良好地域。当前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 ,为防御地震造成社会灾害 ,实现以人为本 ,防患于未然 ,势必需要建构一个实用化的地震预警工程及其机制。本文即是在对福建及台湾海峡近 30多年以来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用现代空间技术、数字地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架构地震预警工程与机制的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959.
数字化前兆数据库是一个分布式网络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的建成运用为预报人员的日常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完整的资源平台。为考虑数据库设计完整性规则 ,本文着重讲述建立两套前兆数据库的过程中 ,主键约束在数字化前兆数据服务软件EPDS的建库及入库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0.
Organic petrology is a marginal science that is quite practicable. At present,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routine research tool that is widely applied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assessment. Based on several years‘ research of the autho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dvances in organic petrological studies on immature source rocks, 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cerals, the composition of macerals and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the abundance and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oil-prone maceral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All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organic petrology is of considerable value pertaining to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immature oil and gas. The immature source rocks consist of various macerals with obvious heterogeneity, contain different hydrocarbon-generating macerals with different oil thresholds and oil peaks, and show a two-staged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organic m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