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4篇
  免费   4214篇
  国内免费   6604篇
测绘学   3242篇
大气科学   2087篇
地球物理   3384篇
地质学   11442篇
海洋学   3929篇
天文学   194篇
综合类   1260篇
自然地理   2214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600篇
  2022年   1070篇
  2021年   1263篇
  2020年   1051篇
  2019年   1178篇
  2018年   1163篇
  2017年   1056篇
  2016年   1066篇
  2015年   1299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423篇
  2012年   1607篇
  2011年   1549篇
  2010年   1507篇
  2009年   1425篇
  2008年   1496篇
  2007年   1385篇
  2006年   1318篇
  2005年   1154篇
  2004年   780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开展荒漠化时空动态监测是荒漠化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省玛曲县为例,以该县2001年、2005年、2010年的TM影像和2015年的HJ-1影像为数据来源,利用Albedo-NDVI特征空间法,从整体到局部,分别对该县全区域及其黄河沿岸地区不同尺度区域近15年的土地荒漠化进行了监测和时空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bedo-NDVI特征空间法能便捷、有效、精确地对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和分级,有利于荒漠化的定量分析与监测;玛曲县近15年来实施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显著,该县荒漠化状况有所改善,荒漠化土地的面积持续减小,程度不断降低,主要发生“轻度荒漠化土地向非荒漠化土地”的转移;但是由于沙源丰富、人口密集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玛曲县黄河沿岸5 km带状区域荒漠化以“非荒漠化土地向轻度荒漠化土地”转移为主,荒漠化状况较全县整体水平严重,并且仍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12.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栖霞—茅口组有利勘探相带的预测。在综合油气勘探地震、钻井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资料上,通过沉积旋回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栖霞组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划分为SQ3—SQ5三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标志和地层层序的宏观分布特征,重建了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岩相古地理相带宏观展布揭示了盆地构造形迹由栖霞期的北东向转变为茅口期的北西向;构造—沉积格局由栖霞期准稳定背景的“隆—坳”分异向茅口期非稳定背景的“台—槽”分异转换;准稳定期的栖霞组有利勘探相带以相对平坦地貌的水下微幅隆起控制为主,呈现出“一带一环”的白云岩浅滩分布,非稳定期的茅口组则在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有利勘探相带受“一槽一半岛”的控制;栖霞—茅口期的台地边缘性质是先成浅水地貌成因的边缘,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边缘内侧的岸后云质浅滩相带,不同于礁滩沉积铸造的有利勘探相带为滨岸高能礁滩体的镶边台地边缘。  相似文献   
913.
结合黔西地区煤层群赋存的地质特点和钻井难点,从工程实际和储层保护出发,分析了现有煤层气参数井、预探井井身结构的地质适应性,划分出4种地层(含煤体)结构条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设计与施工优化的4类8种配套井身结构变化形式,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气探井的井身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14.
传统的剖面图算法对地层尖灭、透镜体、地层缺失处理能力差,算法精度难以满足生产要求.针对该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地层分布模型自匹配的地质剖面图构建算法.首先,构建了工程钻孔数据结构;然后,根据地层分布规律定义地层分布模式,并推导出各个模式下地层剖面线生长策略和规则,通过地层分布模型规则和匹配算法判断地层点的剖面线从属关系;最后,将剖面线点集连接成线,并进行标注与地图整饰.笔者算法克服了传统钻孔相邻连接造成的连续性差、一致性欠缺的缺点,能够对地质剖面的歼灭、透镜体、地层缺失现象有准确地处理.实验表明,采用本文算法所构建的地质剖面图能准确、高效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地层分布,广泛适用于工程生产.  相似文献   
915.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four-times ice age happened during the Quaternary epoch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chronology of the four-times ice age is far from enough. The Shaluli Mountain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s an ideal place for plaeo-glacier study, because there are abundant Quaternary glacial remains the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ges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s, based on the exposure dating of roche moutonnée, moraines and gla- cial erosion surfaces using in situ cosmogenic isotopes 10Be.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osure age of the roche moutonnée at Tuershan is 15 ka, corresponding to Stage 2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suggesting that the roche moutonnée at Tuershan is formed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he expo- sure age of glacial erosion surface at Laolinkou is 130―160 ka, corresponding to Stage 6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The oldest end moraine at Kuzhaori may form at 421―766 kaBP, corre- sponding to Stages 12―18 of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imate charac- teristic of stages 12,14,16 and 18 reflected by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polar ice cores and loess sequence, the oldest end moraine at Kuzhaori may form at stage 12 or stage 16, the latter is mo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916.
IntroductionAnearthquakeofMs=7.9occurredinMaul,Xizang(Tibet),Chinaat10:02f55.4(UTC),No')ember8.1997.TheepicenterdeterminedbyChinaNationalSeismographNetwork(CNSN)is87.33"E.3>.26'N,thefocaldepthis40km,andthemagnitudeisMs=7.4.Accordingtothedeterllllnati...  相似文献   
917.
T639资料在一次单站短时暴雨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11308时-21308时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出现多站暴雨,其中绥化市青冈县的永丰乡.在18—19时1h降水量达到84mm。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T639资料对此次短时强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639资料中预报要素丰富,预报要素分辨率较高,对短时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物理量舶快速变化或物理量梯度大处对强对流发生发展的预报意义更大,而动态地考虑集合区发生时段前后物理量的变化,则更有利加强短时强对流预报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918.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我国渤海海域近50年的勘探历程,分析了油气发现的特点,指出从下第三系到上第三系勘探思路的转变是导致发现系列亿吨级大油气田的关键。迄今为止的重大发现主要分布于环渤中凹陷油气富集圈和沿岸两大地区。认为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上,渤海海域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的周围地区均发现有大油气田,因此将是发现油气田的有利地区。根据全国3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我国在渤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尚大有可为,重要的是要求较高的科技研究水平和更大的投入力度,渤海深浅层次资源潜力将获得更进一步的发掘。认为在50余年的勘探历程中,我3大国有石油公司及全国相关科技工作者均做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19.
储层岩石中普遍存在孔隙与裂隙,对钻井中的测井声波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孔、裂隙介质弹性波理论,导出了随钻声波测井的井孔声场表达式.据此考察了地层裂隙密度与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时井孔内随钻多极子模式波(斯通利波、弯曲波和螺旋波)的速度、衰减与灵敏度以及地层纵、横波的响应特征.裂隙密度与含气饱和度对模式波的速度频散与衰减都有影响,且两参数的值越大,影响越大.具体来说,速度对裂隙密度更敏感,而衰减对含气饱和度更敏感.具有"艾里相"特征的随钻偶极和四极子波在地层含气时产生强烈衰减,可以作为判断地层含气的一个明显指示.理论模拟与实际测井数据分析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20.
3个时期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水生植物对湖泊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大型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其通过向水体释放氧气而影响磷元素以及其他相关因子,进而影响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了从宏观上了解骆马湖生态系统变化,以1990年9月20日、2000年5月2日和2008年10月15日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大型水生植物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测试变量,运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方法确定分割阈值,通过构建知识决策树的方法识别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动态变化特征.3个时期的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为92.28%和0.87、91.73%和0.86、93.38%和0.88,因此,该方法的分类精度完全满足骆马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由1990年的55.461 6 km2,减少到2000年的41.801 4 km2,2008年又增加到79.065 km2;大型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骆马湖北部河湖交汇区;人类活动干扰是造成骆马湖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